張 倫
按照傳統(tǒng)觀點,自擺烏龍總是不爽之事,但在戴爾眼里,壞事可以變好事,烏龍可以成為新營銷時代的促銷手段。
2008年2月27日,戴爾一改習慣性的強勢,就顯示器售價出錯事件發(fā)表道歉聲明,承諾對經(jīng)過溝通后不同意取消訂單的用戶,將按照已下的訂單執(zhí)行。
數(shù)日前,戴爾通過網(wǎng)絡銷售的一款原價8999元的液晶顯示器,錯誤地“降價”到了2515元,這一超低價格引發(fā)了一些用戶搶購。戴爾次日表示這些搶購訂單無效。
這不是戴爾第一次自擺“烏龍”,但和第一次相比,戴爾爽快了許多,也大度了許多。那么,戴爾真的就賠本賺吆喝嗎?當然可能。
從產(chǎn)品看,戴爾標價出錯的2707WFP27英寸液晶顯示器在2007年年初就已經(jīng)推出。依據(jù)當時的情形,這款顯示器絕對能引領潮流。但隨著一年來液晶屏切割技術的成熟,28、29英寸的液晶顯示器相繼面市,27寸屏原有的震撼感蕩然無存。從其價位來看,去年售價11999元,現(xiàn)今為8999元,高端地位未被動搖,領先就遠遠談不上了1,它成了一款名副其實的尷尬產(chǎn)品。
怎么提升市場對它的關注度?漲價肯定是“此路不通”,降價是該當何為?更頭痛的是,各個電腦城里“降”聲一片,消費者對此是習慣成自然,那就來一出悲情戲——自擺烏龍,試試錯誤報價,
還值得品味的是,戴爾“烏龍”超出狹小的IT行業(yè),它因為演變成考量廠商誠信的社會話題,受眾群體頓時無限拓展,有關2707WFP27英寸液晶顯示器的報道鋪天蓋地,廣告宣傳效應得到極大提升,然后順勢就坡下坎,戴爾的錯誤報價就此收尾,企業(yè)誠信被鍍上一層金。
賠小本賺來萬千雙高度關注的眼球,烏龍事件變成了一舉兩得的好事。所以說,戴爾走出了一步促銷高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