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 明
我的伯父小時候生活十分艱苦,曾得到過很多人的捐助。少年的他不得不背井離鄉(xiāng)離開家鄉(xiāng)外去謀生。在熟人的幫助下,他去了南洋。現(xiàn)在在新加坡建立了自己的公司。為了報答家鄉(xiāng)人民,他決定回鄉(xiāng)辦一個外貿加工廠。聽父親說伯父就要從海外回鄉(xiāng)投資了,全家人高興得不知所措了。
(本段語言不簡潔,如“少年的他不得不背井離鄉(xiāng)離開家鄉(xiāng)外去謀生”重復啰嗦,此外“全家人高興得不知所措了”中的“不知所措”用詞不當。)
在迎接伯父歸來的日子里,我經(jīng)常夢見伯父歸來的情景。突然有一天放學,我老遠看見家門前圍滿了人。我鉆進人群,擠進屋,只見奶奶身邊坐著一位約摸五十來歲的人。
(本段可以借機適當描寫一下伯父的精神面貌。)奶奶見我進屋,忙說:“瓊瓊,快來,叫伯伯?!蔽腋吲d地叫了一聲:“伯父,您好!”“哈哈,長高了!”伯父一邊撫摸著我的頭,一邊開心地笑道。我愣住了,他怎么認識我,他怎么知道我的個子長高了。伯父好像看出了我的疑惑,隨手從衣袋里掏出一張保存完好的相片,遞到我的面前,說:“你看看,是不是長高了!哈哈!”伯父的笑聲永遠是那么爽朗。我迫不及待地搶過照片,原來是我上小學時照的。
(本段細致的對話描寫對揭示人物的品質沒有多大作用,應該省略。)
自從伯父回來后,不但家里熱鬧了,連我父親也忙碌了,父親經(jīng)常早出晚歸,我整天都不見他的蹤影,不知道他在忙什么。聽媽媽說,父親在為伯父搞什么調研。
(這段寫自己的父親是如何的辛苦忙碌,偏離了中心人物——伯父,這顯然不當。)
有一天,伯父去我們學校視察,我得意極了,同學們把我圍得水泄不通,問這問那。
臨走前,伯父語重心長地教導我們,要珍惜現(xiàn)在的大好時光,好好學習,他老人家那時家庭貧困,沒有上學的條件,他希望我們加倍努力,代他多學些知識。為了讓我們有更優(yōu)越的學習條件,伯父還慷慨解囊,決定為我們學校添置100臺電腦。同學們?yōu)榈玫竭@豐厚的禮物高興得跳起老高,還有的同學激動得流下了淚水。
(此處描寫有虛假的成分,不真實。)
啊,伯父,您給家鄉(xiāng)人民帶來的不僅僅是一顆無價的愛心,更是一份有價的外資。
(結尾抒情的句子語序不當,應該調換為“您給家鄉(xiāng)人民帶來的不僅僅是一份有價的外資,更是一顆無價的愛心?!?
作者想通過海外“伯父”為了報答家鄉(xiāng)人民,在家鄉(xiāng)投資建廠,興辦教育的事來贊揚“伯父”熱愛故鄉(xiāng),渴望故鄉(xiāng)人民及后代過上幸福生活的高尚品質,可是這寫作目的并沒有很好地得以實現(xiàn)。主要問題出在:1.中心不突出。如文中作者寫得很細的“伯父與我談話”的情節(jié)并不能表現(xiàn)中心人物“伯父”的品質,相反,有利于表現(xiàn)中心人物“伯父”崇高精神的情節(jié)卻一筆帶過。2.布局不合理。作者構思布局時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平鋪直敘使得中心人物蒼白無力,情節(jié)發(fā)展坦蕩如砥。如果我們巧妙地運用欲揚先抑的布局,就能使表現(xiàn)的對象在更高層次上得到最充分的展現(xiàn),并讓文章翻出新意。3.語言不通順。語言應該行如流水,順暢自然,而本文有些語句就顯得啰嗦,甚至還有語病。4.題目不新穎。題好一半文,擬好一個標題十分重要,而本題“我的伯父”顯得陳舊,需要換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