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川
許道明是合肥市前市委副書記,正廳級;江黎是合肥市商務局局長,正縣級。他們是安徽有史以來第一對“廳+處”同堂受審的貪官夫妻。為了說明“無法說明來源”的巨額家庭財產,他們都表示“我們也顧不得那么多了”,大曝起官場潛規(guī)則。(2008年9月2日《大河報》)
在法庭陳述中還有一個讓人錯愕的細節(jié)是,當江黎大曝種種灰色收入時,審判長及時喝止,為何不讓江黎暢所欲言?審判長忌憚什么?
許道明和江黎暴露的潛規(guī)則主要內容如下:1.不算購物卡之類,光是計劃生育獎勵,每年有三四千元;2.外貿每年給我們領導幾千元;3.郊區(qū)區(qū)委辦、市委辦公室不在工資表上,可發(fā)不可講的,每年少說也有幾千元;4.分管的勞動、人事、經貿、教育、廣播、電視、經貿、開發(fā)區(qū)等很多部門,逢年過節(jié)幾乎每個部門都能給千兒八百的;5.很多委、局都有自己的賓館、招待所,里面掙的錢給大家發(fā)福利;6.單位內部的“創(chuàng)收獎”,以工會、機關黨支部名義發(fā)的錢;7.參加婦女活動,發(fā)的錢金額是非常高的;8.參加的業(yè)務活動多的是,都是發(fā)錢發(fā)補助……
乖乖!這隱性收入、灰色收入真是名目繁多!感謝許道明夫婦,正是兩人的“自我解剖”,才讓像筆者這樣的體制外人,明白了一些官員的收入渠道原來如此豐富,簡直眼界大開,“嘆為觀止”。
尤其值得咀嚼的是,許氏夫婦一再地強調:“很多單位都這樣”,“給大家發(fā)福利,都是不會說的,賬上也查不到”,“工資條上也不顯示”,“個別直接交給單位正職,不讓別人知道”……實在令人驚詫!
《中國青年報》曾報道一則關于公務員工資改革的消息,消息稱,根據國際一般情況,公務員的工資收入一般占總薪酬收入的70%~80%,津貼約占20%~30%,但在我國有的地區(qū)和單位,地方和單位自行發(fā)放的津貼、補貼超過基本工資。如今看來,津貼補貼超過基本工資絕非虛言,豈止超過,有些人甚至是數倍、數十倍于工資!
細覽許氏夫婦的灰色收入,看起來的確名正言順,既不是權力求租,也不是收受賄賂,完全就是部門福利,是潛規(guī)則。窺一斑而見全豹,有多少公務員像許氏夫婦一樣旱澇保收呢?近些年,公務員的收入一直很神秘,有些公務員很委屈,不時埋怨工資低,應該說,一般一線公務員的確難有如此優(yōu)渥的灰色收入,但毋庸諱言,在不少地方,公務員津貼、補貼發(fā)放之繁多、之混亂,讓人眼花繚亂。專門研究過中國公務員薪酬問題的復旦大學博士孫琳表示,據不完全統(tǒng)計,各地擅自發(fā)放的名目有三百多項。
據學者李成言研究,中國預算外資金與國家預算收入,多年來一直保持“并駕齊驅”的態(tài)勢,2006年全國預算外收入總量與三點九萬億元的國家財政收入不相上下。預算外收入跑到哪里去了?成了部門的“小金庫”,成了公務員利益均沾的來源,也即是像許氏之流獲取大量灰色收入的主要渠道。
官員們的這些隱秘性收入難道非要靠法院審案時才能意外曝光嗎?除了曝光的,究竟還有多少潛規(guī)則,多少名目繁多的工資外收入有待發(fā)現(xiàn)?無論如何,許氏的自我揭曝都是一次難得的標本,相關職能部門別輕易放過這一標本,而應該以此為線索,掀起一場真正的公務員薪酬改革,降低民怨。
【原載2008年9月2日《大河報· 世相點擊》】
題圖 / 閔汝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