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中國書齋故事

        2008-02-02 10:51:56王志堅陳鳳桐
        讀書文摘 2008年1期
        關(guān)鍵詞:譚嗣同晚晴李叔同

        王志堅 陳鳳桐

        翁同龢·瓶廬

        翁同龢(1830-1904年),清代學者、書法家。字聲甫,號玉圃、叔平,晚號松禪。江蘇常熟人。咸豐六年狀元。歷官刑部、工部、戶部尚書,軍機大臣兼總理各國事務(wù)衙門大臣。為同治、光緒兩朝帝師。著有《瓶廬文稿》、《瓶廬詩稿》等。

        曾用齋號:瓶廬、蜩翼居、紫芝白龜之室

        “瓶廬”,為翁同龢革職后歸隱江蘇常熟虞山西麓的軒齋名,寓“守口如瓶”之意。

        翁同龢在朝四十多年,以其帝師之尊,樞臣之重,參與了洋務(wù)運動、中法戰(zhàn)爭、中日甲午戰(zhàn)爭和戊戌變法等晚清政壇上的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素有“中國維新第一導師”之譽。緣何起個怪怪的“瓶廬”做齋號呢?這得從他的人生晚境聊起。

        1895年春的“公車上書”,打破了京都的沉寂。翁同龢雖已是年過花甲,仍堅信“非變法不足以圖存”。他依仗兩朝帝師的特殊身份和朝廷重臣的地位資望,與支持維新的大臣締結(jié)為帝黨的中堅力量。1898年6月15日,正是翁同龢六十九歲生日。此前四天,由他草擬《明定國是詔》,光緒帝宣布變法??善s在他生日這一天,慈禧太后一紙令下,以翁氏“近來辦事多不允協(xié),屢遭人參奏,且于召對時咨詢事件,任意可否,漸露攬權(quán)狂?!钡茸锩?,強迫光緒帝將他“開缺回籍”。

        “家無薄田輸官租,又無一椽安厥居”。翁同龢任京官期間,從未在籍置辦家產(chǎn),罷歸后也就無屋可居了。1898年12月,他變賣了字畫古董換得銀兩四百,再加子侄親友的相助,在虞山鵓鴿峰下蓋了一座簡樸的仿京式院落,分前后兩廳,前廳為書齋和臥室,后廳則是客廳與仆人住處。院內(nèi)鑿池引水,養(yǎng)雞種菜,四周竹籬環(huán)繞,別是一派鄉(xiāng)野景觀。第二年初春,新居落成,翁同龢喜作詩賀道:

        來日婉婉嗟春暮,

        去后纏綿戀主恩。

        新竹茅屋無一物,

        可憐猶覓舊巢痕。

        書齋起何名為好?翁同龢思量再三。

        有關(guān)他回籍后的行蹤,已經(jīng)成了當時上?!缎侣剤蟆?、《申報》等報紙關(guān)注的熱點;再者,蘇州知府及常熟、昭文兩縣的縣令,因大都曾是翁同龢的下屬或門生,對他仍多有敬重和禮待之情。翁同龢以自己被貶革職的處境,怕只怕因此為那些包藏禍心者提供口實,再行陷害自己,亦殃及他人。唯有鉗口結(jié)舌,守口如瓶,才能安身立命,安度晚年。為時刻提醒、告誡自己,他便給新居起名“瓶廬”,自號瓶庵、瓶齋、長瓶、瓶庵居士、瓶齋居士。翁同龢曾在門上貼上一項規(guī)約,上寫著五條“不”:“一不寫薦信,二不受請托,三不赴宴會,四不見生客,五不納僧道?!边€以此給自己取了個號,叫“五不居士”。自題齋聯(lián)道:

        入我室皆端人正士;

        升此堂多古畫奇書。

        文章真處性情見;

        談笑深時風雨來。

        “去后纏綿戀主恩”。瓶廬前廳正中,特置一塊方形石板,歸隱后每逢同治帝忌辰、光緒帝生辰、西太后萬壽節(jié),翁同龢就會雙膝跪石,在此面北遙叩,以表忠臣之思。更多的時候他則是閉門謝客,“案有筆研,架有書”,或讀經(jīng)研碑,或繪畫作詩。耽于禪悅的他,每天早起誦讀《法華經(jīng)》,以靜居心,與三峰住持藥龕和尚縱論佛法,鑒字賞畫。作詩曰:

        山齋雨坐漫焚香,

        幾凈窗明竹樹涼。

        午睡起來無一事,

        自磨殘墨寫瀟湘。

        其間,常來瓶廬的有兩人,一是翁同龢的外甥俞金門。俞很有學問,常來與其舅談?wù)撛娢?,求教學問,很受翁同龢的歡迎。二是光緒年間的狀元張謇。張謇考中狀元時,翁同龢是主考官,有師生之誼,所以,過從甚密。

        其實,瓶廬不是桃源地。來自朝廷的頑固派對維新黨人展開的圍剿中,對放逐還鄉(xiāng)的翁同龢,仍然鷹視虎顧,大有置之死地而后快的架勢。

        就在戊戌政變的一個月后,快馬傳來了西太后的諭旨,諭旨以為“前令其開缺回籍,實不以蔽辜”。接下來的處置當然就更加重了:“翁同龢著行革職,永不續(xù)用,交地方官嚴加管束,不準滋生事端,以為大臣居心險詐者戒?!睋?jù)說,該諭旨其實出自頑固派剛毅之手,與翁同龢結(jié)怨已久的他甚至進言將翁氏謫邊或誅殺,后因光緒的庇護和其他大臣的反對,陰謀未能得逞。當年年底,剛毅還以查辦“康逆罪跡”為名,派人搜查翁氏住處,圖謀加害。

        1899年,常熟名士沈鵬上疏彈劾三兇———榮祿、剛毅、李蓮英,一時轟動朝野。事發(fā)后,剛毅一伙將沈鵬逮捕監(jiān)禁,聲稱追查幕后策劃人,企圖嫁禍于翁同龢。在那“驚心動魄,肝腸飛越”的日子里,幸虧賢臣劉坤一從中保護,才使翁同龢化險為夷。從荊天棘地踏過的他,往事不堪回首:

        策蹇何人向日邊,

        歸來滿篋載云煙。

        誰知瓶隱廬中客,

        別有江湖浩蕩天。

        恐西太后“威怒不測”之下,再度加害自己,如履薄冰的翁同龢不得不做了最壞打算,先是在瓶廬墻角處,請人鑿了一口深井,隨時做自裁之用,后又關(guān)在瓶廬,悄悄地開始了對涉及參與維新活動的日記逐篇刪改,用心可謂良苦。曾克耑先生在《頌桔廬叢稿》中說:“他(指康有為)因得了宰相翁同龢的保薦,光緒皇帝十分信任他,大大的重用他。”這是在當時一種被普遍認同的觀點??墒?,在翁同龢己亥(1899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的日記中卻有這樣一段話:“《新聞報》記十八日諭旨,拿康梁二逆,并及康逆為翁同龢薦引,有其才百倍于臣之語,伏讀悚惕。竊念康逆進身之日,已微臣去國之后。厥后臣若在列,必不任此逆猖狂至此而轉(zhuǎn)以此獲罪,惟有自艾而已?!睂τ谶@件人所共知的事實原委,翁老先生都矢口否認,不難看出,他在瓶廬動了手腳。

        光緒三十年(1904年)五月二十一日,七十四歲的翁同龢在瓶廬彌留之際,黯然神傷地向守候身邊的親屬口拈一絕:

        六十年中年,傷心到蓋棺;

        不將兩行淚,輕與汝曹彈。

        隨后,又以《四書》集句,自擬挽聯(lián)一副:

        朝聞道,夕死可矣;

        今而后,予知免夫。

        翁同龢去世后被安葬在虞山鵓鴿峰下的家族墓地,墓前立著他生前手書的“清故削籍大臣之墓”的墓碑。

        張謇挽翁同龢:

        讒先公亡公,試續(xù)寺人之詩,投畀有北,投畀有昊,繼以豺虎;

        厄不天聞天,乃與康成以夢,今歲在辰,明歲在已,嗟哉龍蛇。

        林紓挽翁同龢:

        脫權(quán)奸手,登仙佛場,嗟乎,天下幾人念皇帝;

        始名宰相,終隱君子,惜哉,此生無分見明公。

        如今,在虞山琴水之間,修繕一新的翁氏故居“彩衣堂”,作為古城常熟唯一的全國歷史文化保護單位,以狀元門第、帝師世家的獨特風貌,吸引了海內(nèi)外游客紛至沓來。踏訪田野煙嵐中的瓶廬舊址,人們依稀感觸到那份歷史的凝重和世情的悲涼。

        譚嗣同·莽蒼蒼齋

        譚嗣同(1865-1898年),近代思想家、文學家。字復生、號壯飛。瀏陽(今屬湖南)人。清末主張變法維新,授四品銜軍機章京,后被殺害,為“戊戌六君子”之一。著有《莽蒼蒼齋詩》、《石菊影廬筆識》、《遠遺堂集外文》、《壯飛樓治事》、《譚嗣同全集》等。

        曾用齋號:莽蒼蒼齋、寥天一閣、石菊影廬、遠遺堂、壯飛樓、寸碧岑樓、秋雨年華之館、楚天涼雨樓、蟲天之微大弘孤精舍

        “莽蒼蒼齋”在北京宣武門外瀏陽會館內(nèi),即宣武區(qū)北半截胡同41號。當年譚嗣同住在五間西房的北套間里,并將自己的書齋題為“莽蒼蒼齋”?!懊n蒼”意為蒼茫高遠,一望無際。漢代王充在《論衡·變動》中形容郊野景色迷??諘鐣r寫道:“況天去人高遠,其氣莽蒼無端末乎?”譚嗣同以“莽蒼蒼”名其齋,顯示了他慷慨豪邁的性格,決意變法的志向。

        譚嗣同的父親譚繼洵任清廷二品官員,先后任湖北巡撫、甘肅布政使。左宗棠、郭嵩燾、沈葆楨等重臣顯宦又都是譚家的姻親貴戚,以此,譚嗣同在官場發(fā)跡是很容易的,可是他十分鄙視仕途鉆營,卻熱衷于曠日持久的漫游生活,足跡遍及大半個中國。他目睹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和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加深了對社會積弊、民間疾苦的了解。使得他思想發(fā)生急劇變化的是1894年的中日甲午戰(zhàn)爭。這次戰(zhàn)爭的結(jié)果是,貌似強大的清王朝竟然被微不足道的日本所打敗,還簽訂了喪權(quán)辱國的《馬關(guān)條約》。譚嗣同認為變法維新才是挽救民族危亡的唯一出路,他自題書齋聯(lián)一副云:

        家無儋石;

        氣雄萬夫。

        康有為見此聯(lián)鋒芒畢露,大吃一驚,曰:“露圭角無靜穆之致。”譚又題更“露骨”的第二聯(lián)云:

        視爾夢夢,天胡此醉;

        于是處處,人亦有言。

        譚嗣同在莽蒼蒼齋寫下了許多詩文、信札,曾先后兩次把自己的詩詞編輯成集,定名為《莽蒼蒼齋詩》。莽蒼蒼齋還是維新派志士經(jīng)常聚會的場所。其人壯懷激烈,是改良派中最激進的人物。清朝的文字獄是最厲害的,而譚嗣同面對朝廷的屠刀,竟公諸筆墨,痛罵當朝統(tǒng)治者“野蠻兇殺,昏暗殘酷”,“上權(quán)太重”,是比歷史上一切“暴君”更殘暴的“暴君”。他準備隨時為正義赴死。他曾自書文房聯(lián):

        一朝馬革裹尸日;

        絕勝牛衣對泣時。

        為人樹起脊梁鐵;

        論世撐開海眼銀。

        1898年8月,譚嗣同由侍讀學士徐致靖推薦,被光緒帝征召入京,授四品卿銜軍機章京,參與新政。是年9月24日,慈禧太后發(fā)動“戊戌政變”,譚嗣同被袁世凱出賣。他將自己的著作和詩文稿本交給梁啟超,說:“不有行者,誰圖將來,不有死者,誰鼓士氣?”有人勸譚嗣同逃往國外,他從容地回答:“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日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

        “戊戌變法”失敗后,譚嗣同在其莽蒼蒼齋被捕。他在獄中作絕命詩,發(fā)誓要用自己的鮮血為后繼者開路。名作《獄中題詩》透露出驚天地、泣鬼神的浩然正氣:

        望門投止思張儉,

        忍死須臾待杜根。

        我自橫刀向天笑,

        去留肝膽兩昆侖。

        1898年9月28日,譚嗣同被綁赴北京菜市口刑場,走下囚車時,他嚴詞質(zhì)問監(jiān)斬官:“革新變法有何罪過?為什么不審而斬?”監(jiān)斬官無言以對,只是投去殺頭的令箭,讓劊子手持刀上前。譚嗣同在被砍頭之前,仰天笑道:“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犧牲時年僅34歲。

        其父譚繼洵時任湖北巡撫兼署湖廣總督,聞訊撰聯(lián)哀之曰:

        謠風遍萬國九洲,無非是罵;

        昭雪在千秋百世,不得而知!

        觀全聯(lián)寥寥22字,著墨不多,寓意含蓄,為父雖沒有對兒郎殉難做正面的評價,而明眼人讀后自知,非大手筆莫為。

        譚嗣同壯烈犧牲后,安葬故鄉(xiāng)湖南瀏陽縣城西門外。康有為撰墓聯(lián):

        復生不復生矣;

        有為安有為哉!

        康有為以自己的名“有為”和譚嗣同的字“復生”組成了這副巧妙的對聯(lián),深切地表達了對死者的哀悼。

        沈鈞儒·與石居

        沈鈞儒(1875-1963年),愛國民主人士、學者、法學家。字秉甫,號衡山。浙江嘉興人。為抗日救國會“七君子”之一。曾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民盟中央主席等職。著有《寥寥集》、《家庭新論》等。

        沈鈞儒出生在一個七代藏石世家,其曾祖父沈濂曾任清代刑部主事,祖父沈瑋寶曾任蘇州知府,父親沈翰曾任蘇州候補知府,皆愛好收藏美石。沈鈞儒得自家風熏陶,好石成癖。

        他的書齋里,除了放滿書的書架以外,還有幾個書架擺的都是許多大大小小的石頭。書桌上和窗臺上,擺著好幾塊大石頭。這些石頭,有的從羅盛教烈士墓地撿來,有的從列寧秘密集會的拉茲里夫車站旁的一個草棚里撿來,有的從柏林希特勒“總理衙門”的廢墟上撿來。“立志須存千載想,閑談莫過五分鐘。”即使朋友來往,亦以石為禮。書齋里有朱學范贈送的來自德國海邊的一塊淡青色卵石,十一世班禪贈送的三塊經(jīng)文石,賽福鼎贈送的新疆玉石,何長工贈送的礦石標本。他對于石頭的喜愛程度,幾乎跟對待自己的兒女差不多,每得到一塊新的石頭,少不了要把它放在水里,親自用刷子一洗再洗,把粘附在上面的污泥都洗掉,直到露出石頭的本來面目。養(yǎng)在盆子里的石子,他每天都給它換水。書桌上放著一塊長滿青苔的大石頭,他常常拿著一個水匙把清水慢慢地澆在上面。每一塊石頭,他都用一張小紙片鄭重而仔細地記下它是從哪里拾的;什么時候撿的;是自己拾到的,還是朋友送給的;有何歷史的紀念意義等等。

        他的書齋猶如斑斕繽紛的奇石世界,故題齋名“與石居”。與石居“不但擁有百域,而且囊括四?!薄,F(xiàn)存中國革命博物館的一塊色澤深黑、一尺有余的石頭,是沈老于1900年在河口石灘撿拾的。

        1939年沈鈞儒自題《與石居》詩一首,云:

        吾生尤好石,謂是取其堅。

        掇拾滿吾居,安然伴石眠。

        至小莫能破,至剛?cè)鞙Y。

        深識無茍同,涉跡慚戔戔。

        原來,他是以石頭的堅固來砥礪自己的操守。

        沈鈞儒還先后請于右任、郭沫若、黃炎培、馮玉祥、李濟深等許多社會名流為他題寫齋名。著名歷史學家侯外廬為題識語云:

        右三字齋為民主老人囑題,寓意深遠。昔朱舜水鼎鑊之下,有賦作明志之句,云:“涅之緇之,莫污其白,磨青磷青,孰漓其淳,徑徑其旬,磽磽其質(zhì),是非眩之而益明,東西沖之而不決?!迸c石居,其斯人謂歟!

        郭沫若在其下亦題寫了贊語:

        磐磐大石固可贊,一拳之小亦可觀。與石居者與善游,其性既剛且能柔。柔能為民役,剛能反寇仇。先生之風,超越時空,何用補之,以召童蒙。

        1942年8月7日,郭沫若為頌“與石居”作《水龍吟》詞一闋,云:

        商盤孔鼎無存,禹碑本是升庵造。古香已逸,豪情待冶,將何所好?踏遍天涯,秦關(guān)漢月,雪泥鴻爪。有如神志氣,長隨書劍,時媵以,一拳小。

        渾如風清月皎,會心時點頭微笑。輕靈可轉(zhuǎn),堅貞難易,良堪拜倒。砭穴支機,補天填海,萬般都妙??刺┥匠蓞?,再勞拾取,為翁居料。

        李叔同·晚晴山房

        李叔同(1880-1942年),學者、詩人、書畫家、高僧。幼名成蹊,學名文濤,又名李息霜、李岸、廣侯,字叔同,號漱筒,法名演音,號弘一,出身于清進士、鹽商家庭。浙江平湖人。中國話劇運動的開拓者之一,在音樂、書法、繪畫方面頗有造詣。從日本留學歸國后,任過教師、編輯之職,為我國歷史上十八高僧之一。著有《李廬詩鐘》等。

        曾用齋號:晚晴山房、銀洞草庵、城南草堂、旭光室、殉教室、醺紈閣

        “晚晴山房”為1928年11月,豐子愷、夏丏尊等人為其在浙江上虞白馬湖畔修建的常住凈修之所。李叔同從小因喜晚唐李商隱的“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的詩句,遂取“晚晴”為書齋名。

        李叔同的名詩《送別》中的“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等句,充盈著“晚晴”意味。三十年代,他在廈門南普陀寺佛教養(yǎng)正院同學會上講話,最后贈詩一首,內(nèi)有一句“吟到夕陽山外山,古今難免余情繞”,也蘊含“晚晴”之情。在此之前,他曾將在溫州的住處命名為“晚晴院”?!锻砬缭侯~跋》,“唐人詩云:‘人間重晚晴。髫齔之歲喜誦之。今重老矣,猶復未忘,亦莫知其由致也。因顏所居曰晚晴院,聊以記念舊之懷耳。”

        李叔同的“晚晴”還包含重晚節(jié)之意。他于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削發(fā)為僧,法名演音,號弘一。后專研戒律。晚年舍俗皈依佛門,“不為自己求安樂,但愿眾生得離苦”。在佛寺中,沿用早年的齋名“晚晴山房”為其方丈室,鉆研佛學,參禪打坐,并自號“晚晴老人”。在晚晴山房,李叔同曾集華嚴經(jīng)為聯(lián),著《華嚴集聯(lián)三百》,其中:

        一即是多多即一;

        文隨于義義隨文。

        發(fā)心求正覺;

        忘己濟群生。

        在晚晴山房,李叔同除著《護生畫集》外,還協(xié)助豐子愷編選了《中文名歌五十首》一書,其中選入法師的“送別”、“悲秋”、“憶兒時”等二十多首,作為國內(nèi)各級學校音樂教材使用。他還與文化界名士郁達夫、徐悲鴻、葉紹鈞交往。

        抗戰(zhàn)期間,他憂國憂民,堅持民族氣節(jié),宣傳“念佛不忘救國,救國不忘念佛”,同仇敵愾,把弘揚佛法和抗日救國結(jié)合起來。他說:“為護法故,不怕炮彈,倘值變故,愿以身殉。古人詩曰:‘莫嫌老圃秋容淡,猶有黃花晚節(jié)香,吾人一生晚節(jié)最為要緊?!?/p>

        1937年日軍侵占北平后,其時居住在福建廈門的李叔同得知“盧溝橋事變”的消息,準備隨時以流血來殉教。有人從泉州帶一束紅色菊花送給他,色艷如血,他見了心動,作偈一首:

        亭亭菊一枝,高標矗晚節(jié);

        云何色殷紅,殉道應流血。

        1938年,豐子愷曾邀他到內(nèi)地避戰(zhàn)亂,他回信說:“朽人年來,老態(tài)日增,不久即將終生極樂……猶如夕陽,殷紅絢彩,隨即西沉?!薄蔼q如夕陽,殷紅絢彩”,正是李叔同“晚晴”二字的極好寫照。1942年10月10日,李叔同圓寂于泉州不二祠溫陵養(yǎng)老院中。

        西歸前三天,李叔同手書“悲欣交集”四字贈送給侍者妙蓮,是為絕筆。這四個字完整地表達了他告別人世前的心境:悲的是世間苦人多,仍未脫七情六欲的紅塵;欣的是自己的靈魂如蛻,即將告別婆娑世界,遠赴西方凈土。李叔同的生前有格言云:

        與世為依怙;

        如日處虛空。

        今日方知心是佛;

        前身安見我非僧。

        他的處世格言被梁實秋、林語堂等文化巨匠譽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閱讀”。

        (選自《中國書齋故事》/王志堅 陳鳳桐 編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6年9月版)

        猜你喜歡
        譚嗣同晚晴李叔同
        藏石賞石怡晚晴
        李叔同研究史上的新坐標
        ——《李叔同—弘一大師年譜長編》評介
        美育學刊(2022年1期)2022-02-12 10:10:40
        獄中題璧
        我為抗疫獻晚晴
        黃埔(2020年4期)2020-08-13 03:24:36
        影像中的燦爛人生
        ——《李叔同——弘一大師影像》簡評
        美育學刊(2017年5期)2017-10-12 10:26:49
        弘一法師李叔同(上)
        聽李叔同送別(外一首)
        岷峨詩稿(2017年4期)2017-04-20 06:26:40
        論譚嗣同精神及其當代價值
        湖湘論壇(2016年1期)2016-12-01 04:22:23
        晚晴生活館
        晚晴(2016年9期)2016-05-14 18:31:25
        譚嗣同殉難百年祭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久| 亚洲色成人网站www永久| 麻豆精品传媒一二三区| 亚洲综合自拍| 久久老子午夜精品无码| 亚洲精品色播一区二区| 少妇又紧又爽丰满在线视频| 在线观看免费无码专区| 色偷偷噜噜噜亚洲男人| 特黄aa级毛片免费视频播放| 青青草伊人视频在线观看| 19款日产奇骏车怎么样| 午夜毛片不卡免费观看视频| 国产在线手机视频| 综合久久久久6亚洲综合| 久久国产精品国语对白| 领导边摸边吃奶边做爽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第一页|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玩弄少妇人妻中文字幕| 在线视频观看免费视频18| 成人毛片18女人毛片免费| 国产精品爽爽VA吃奶在线观看| 三级国产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香港明星裸体xxxx视频 | 人妻少妇被粗大爽.9797pw| 久久久www成人免费精品| 亚洲综合av在线在线播放| 日本熟妇中文字幕三级| 亚洲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爆乳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www| 中文字幕在线日韩| 国产av91在线播放| 日韩美女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香蕉成人av网站在线观看| 中国凸偷窥xxxx自由视频妇科|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 熟女人妻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高清日韩av在线免费观看| 无码国模国产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