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小林
用4萬億元投資拉動內需,對于我們這樣的發(fā)展中國家是一個不小的數(shù)字,產出效益應當放在很重要的位置。目前很多地方都相繼宣布了啟動計劃,對于項目的安排也已排出順序。但是,要真正用好4萬億元有幾個不容忽視的內外因素。一是我們必須看到這次經濟下滑速度加快,是由兩方面原因造成的。全球金融危機引發(fā)的經濟下滑,對于我們這樣對外依存度不斷提高的國家影響是顯而易見的,近幾個月的投資,消費,出口受到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影響日漸明顯,這是外因。另一方面是因為我們自身經濟體制改革沒有到位,對內開放程度還不夠,一些行業(yè)壟斷阻礙民營經濟進入而出現(xiàn)諸多不平衡。加上政府體制改革正在進行,還沒有徹底消除管理上推諉扯皮不負責任的隱患。比如,眼下人們也很擔心如此巨額投資如果缺乏必要的監(jiān)督機制和制衡機制,會不會重新流向那些已經被明令禁止的“兩高企業(yè)”。二是消費啟而不動,這是因為在民生問題上,百姓的后顧之憂還存在,等等。
面對復雜多變的經濟情況,內因往往會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因此,要花好錢必須堅持兩個前提:一是深化改革,一是夯實基礎。更具體些說,要做到三點:第一,要堅持調查研究和實事求是的原則。人們已經注意到,數(shù)萬億刺激政策出臺之前,國家高層人士紛紛到基層調查研究。如果各級政府能切實以調查研究為前提,能夠根據(jù)本地區(qū)的經濟狀況,按照輕重緩急安排投資,將會有利于投下去的錢產生有效需求,確保資金不出“險情”。
第二,經濟下滑或者過熱到一定程度,政府利用財政和貨幣政策進行反周期操作是很正常的,出拳重、力度大也是階段性策略。因此,要投資產生效益,必須仔細梳理至今仍不合理的體制因素,比如小額信貸長期發(fā)展不理想的制度障礙和原因;比如企業(yè)公司治理還需繼續(xù),國家在加大減稅力度的時候,怎樣才能讓企業(yè)靈活自如應對經濟風險,而不會因為體質因素延誤決策;比如對政府投資的監(jiān)督和審計應當在投資到達之時同時跟上,以免寶貴的財富變相淪為一些人謀私利、亂花錢、亂建豪華辦公樓的經費。
第三,要增加投資決策的科學性和可行性,盡可能提倡民主決策,加大媒體對于投資項目的監(jiān)督力度,那些不符合國家產業(yè)政策、亂投資的現(xiàn)象應及時受到監(jiān)管。
(摘自2008年11月12日《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