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 晴
項羽蓋世英雄,其破釜沉舟之豪氣令人慨嘆,然最終以悲劇作結(jié),全由其性格注定。
夫秦失政,陳涉首難,豪杰并起,相與爭鋒,不可勝數(shù)。唯籍僅以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何其神速也!巨鹿之役,項羽引精兵三萬與秦主力二十萬對陣,若非項羽天才的將領(lǐng)才能,令士卒破釜沉舟,大振士氣,奮勇殺敵,以一當(dāng)十,巨鹿之大捷豈可得哉?此籍之大將風(fēng)范,人莫能比。
當(dāng)是時,劉邦聽從張良之諫,避開秦主力,已先入關(guān)破秦,欲王關(guān)中。鴻門宴上,范增數(shù)目項王,取所佩玉炔以示之者三,然項王未有以應(yīng)。項羽為何不應(yīng)?以沛公不足為患而不屑一顧?以項伯?dāng)?shù)言為真,不忍滅之?抑或是根本未有察覺?
項莊拔劍起舞,意在沛公也,項伯亦拔劍起舞以護沛公,如此叛徒豈可置之不顧?然項羽卻不應(yīng)!鴻門宴上要取劉邦性命如探囊取物,然而因為項羽以英雄固有之忠厚直率仁義或許自負而放棄誅殺劉邦的機會,或許直至垓下,我們的這位只懂打仗而不會玩政治手腕的霸王才會悔于今日錯放劉邦吧!
自鴻門一宴,劉邦便取得了楚漢之爭的自主權(quán),項羽徒有勇力和一副柔腸俠骨無法與之抗衡。四面楚歌、霸王別姬的悲涼與離情;東城潰圍、烏江拒渡的豪氣與無奈;贈馬亭長、賜頭故人的重義與仁愛無不刻畫著項羽一個燦爛中國歷史的悲劇性人物。
由揭竿起義至大敗秦軍,項羽發(fā)揮了他的性格優(yōu)勢,豪爽大義剽悍無敵,大將風(fēng)范,歷時僅三年。而由滅秦至垓下失敗,卻正印證了他的性格不能為帝王:他沒有劉邦的知人善用,一個范增最后竟氣憤離開;他沒有劉邦的見風(fēng)使舵,他直率無忌,聽信項伯,聽信劉邦,暴露曹無傷;他沒有劉邦心狠手辣,他優(yōu)柔寡斷,為人不忍,不殺劉邦,遺恨萬年,辭別虞姬,于心不忍……
項羽的性格注定他能夠成就一番事業(yè),但選擇做帝王,則注定是個悲劇。
安徽省東至縣第二中學(xué)403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