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甲,本刊主筆,著名作家,著有《無極之路》、《智慧風暴》、《新教育風暴》、《貧窮致富與執(zhí)政》等,上述作品均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
論薄弱環(huán)節(jié)
成功者總是從那些薄弱環(huán)節(jié)冒出來,不要讓你的學識不認識那些薄弱環(huán)節(jié)。世上有許多事,常常是你沒想去發(fā)現(xiàn)才沒有發(fā)現(xiàn)。一旦發(fā)現(xiàn),針對一個弱點去集中你的優(yōu)勢,生長你的優(yōu)勢,這是一個辦法。
【摘自《呼喚大手筆》】
論愛困境
愛困境,困境才會與你對話。愛困境,困境才會對你親切,甚至對你寬衣解帶。瞄準困境,愛她,把激情投入進去,她就助你成功。
【摘自《呼喚大手筆》】
當困境甚至絕境排山倒海壓過來時,有人可能離去,有人堅持下來。困境是界定人的心理走向、乃至界定意志、能力的分水嶺。
【摘自《異乎尋常的力量從哪里來》】
論入迷的愛
不論干啥,沒有入迷的愛,不會分娩出美妙的果實。
【摘自《巨大的空白意味著巨大的市場》】
論自私與自利
自私是一種損人利己的行為,而每個人自身的利益——只要那利益不損害他人利益——都是正當?shù)?。個人利益與自私不難區(qū)別卻必須認真區(qū)別。自私自利是兩個不同的東西,是不能并稱的。
【摘自《為什么不全神貫注》】
論真理
真理,實際上只是為探索為發(fā)展提供了一個新的起點。
【摘自《為什么不全神貫注》】
論向往
回望一下我們的來路,那些最艱難的日子,如果不是美好的向往如太陽高高照耀,我們怎能爬過那些坎坷之地。我還相信,沒有光,是無所謂暗的。有了光,世界才見出百態(tài)千姿。
【摘自《無極之路》第三版后記】
論實踐
何謂實踐?古老的“踐”字何以有兩把“戈”,該是意味著這里有斗爭有危險吧!實踐,就是把腳踏入風險之地去作搏斗的實際行動。對那些顛沛不已的實踐者,是該懷著一如送壯士出征那樣的心情去看他們的。如果他們折戟沙場,或帶著遍體鱗傷慘敗而歸,我們豈能因自己身上還完好無缺而以為自己比他們高明。
【摘自《巨大的空白意味著巨大的市場》】
當今之世,變革的觀念可以來自四面八方,但真正富有成效的行動,總是發(fā)端于那些勇于實踐的人們。
【摘自《主人:不能由前被賜予你》】
論認真
即使一個高深莫測之地,也有很多不需要天才去完成的工作。但是,你能不能認真,這不僅是一種態(tài)度,更是一種能力。有了它,說不定你會成為天才。
【摘自《主人:不能由前被賜予你》】
論生存智慧
人類并不是從我們這一代才開始追求自由美好的生活,那甚至是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就在蠻荒中播種的生存智慧,是永恒地行進在一切世事之上的不死的魂魄,從遠古走來,從未休止過壯麗的遠征。今天,如果我們要保持自己的尊嚴,要維護生存的安全以及生活的樂趣,縱使這種跋涉已久的生存智慧在現(xiàn)代五光十色的挑戰(zhàn)面前已顯出仿佛赤身露體的貧困,我們也不該對她進行嘲弄。如果我們的心能容下這點天良,生活中的種種重負才可能變得輕松。迄今為止,我們個人生活中唯一真正的欣悅也來自這種生存智慧的賜予。唯其如此,也才能賦予生活以美和尊嚴。
【摘自《無極之路》第三版后記】
論事物的表象與根本
我們這個時代很重視總結(jié)經(jīng)驗,比如某人過了河,我們總結(jié)出因為他造了一條船,或架了一座橋。船和橋固然重要,但不用船和橋,從天空和水底也可以去到彼岸。我們不僅要看到表象,更應該問根本。枝葉施展茂盛的地方不在枝葉在根本。那原因不僅在船和橋,更在人,在人的身心內(nèi)部。
【摘自《異乎尋常的力量從哪里來》】
論珍惜是一種品質(zhì)
珍惜是一種品質(zhì),充滿祥和與溫度,這是一種能使人生健康生長的重要品質(zhì)。在她的內(nèi)部蘊藏著偉大的能量,會在你并未刻意追求時給你恒在的生長。
【摘自《呼喚大手筆》】
時光、知識、才學,因珍惜才會滴水成河,沛然化雨。才華,有人妒嫉,可見人人都想有。珍惜,卻是才華之母!才華,是從她里面生出來的。這種品質(zhì)也會在你擁有才華之后,駕馭著你的才華,以制止你用才學去欺負人。
【摘自《呼喚大手筆》】
知音,講的是理解的能力。珍惜,卻是平凡的,只要有心,無處不在。最有力量的東西,總是無處不在。
【摘自《呼喚大手筆》】
不知珍惜自己,就很難珍惜他人。缺少珍惜這種品質(zhì),就容易對別人做出可怕的事情。世態(tài)炎涼大抵是這樣被制造出來的。
【摘自《呼喚大手筆》】
論獨立個性
獨立的個性并不排他。相反,那些極有個性的人,事實上是些善于汲取他人之長的人,而且善于從別人的彎路中避免自己重走彎路。即使你非常好學,缺乏個性,你仍然會迷失在知識的森林。這就是不少看來也很用功的學生收效不大的原因。
【摘自《異乎尋常的力量從哪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