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南方都市報一則消息,引來人們的一片震驚。據(jù)報道,“去年12月19日,云南大學旅游文化學院19歲大二女生張超,和她的男朋友等人,將包養(yǎng)她的當?shù)卮罂顨⒑?、分尸,并用DV全程拍攝下來?!?/p>
三年前,云南大學馬加爵因打牌被疑而錘殺四名室友的血案,似乎還沒有遠去,而如今,又出了一個在校女大學生,伙同男友殺害包養(yǎng)他的情人,手法之殘忍超越馬加爵的斧頭,竟把受害者分尸260塊。
原本,包養(yǎng)、殺人、碎尸這些浸淫著暴力的詞匯與陽光活力的女大學生不應該聯(lián)系在一起,可是,19歲的張超真的導演了這場血腥的悲劇。
而實際上,張超只是一個典型,近些年來,發(fā)生在大學生群體身上的自殺、情殺、謀財害命等等極端事件還有很多,為什么這樣的事在大學里頻頻出現(xiàn)?是什么導致了一些大學生如此的狹隘、墮落和殘忍?是什么使得他們?nèi)绱诵睦砼で妥儜B(tài)?是貧困,對金錢的虛榮心,還是整個社會道德的淪喪?中國的整個教育體系又該負什么樣的責任?
女版馬加爵
張超,云南大學旅游文化學院經(jīng)濟系工商管理專業(yè)大二學生。在同學眼里,這名來自北京的19歲女孩,面容清秀、身材勻稱且懂得打扮,平時談吐帶有“與年齡略有不符的社會味”。張超2006年進入云南大學旅游文化學院經(jīng)濟系就讀,家庭狀況不好的她很快被同學介紹到酒吧兼職。在兼職過程中,張超認識了云南麗江公路管理總段路橋施工隊項目經(jīng)理、39歲的工程師木鴻章,不久,就被木鴻章包養(yǎng)。從此,張超便時常腳穿高跟鞋、手挎小包走出校門,鉆入??吭趯W校門口的一輛車內(nèi)離開。據(jù)知情女同學錢穎(化名)說,包養(yǎng)關系確立后,木鴻章對張超很好,“平常那老板一個月在她銀行卡上存3萬多塊錢呢!”
然而,很快,不知是木鴻章 “一張300萬的銀行卡”的炫耀引起了張超的邪念,還是其他的緣故,張超很快導演了一場驚天血案。據(jù)警方調(diào)查,去年12月19日夜,張超叫上男朋友和他的一個朋友,在木鴻章的3層別墅里,把牙簽扎進木的手指甲縫里,逼迫他說出銀行卡密碼。達到目的后,張超男朋友說,就不要他的命了吧,但張超堅持要殺,并碎尸裝進不同袋子。碎尸有兩個目的,一是表達憤恨,二是以為這樣就不會被人發(fā)現(xiàn)是誰下的手。駭人聽聞的是,張超手持DV,把殘害、分尸木鴻章的過程全程拍攝了下來。
拋尸后,張超等人并沒有跑遠,她拿著木鴻章的銀行卡幾次取款共十多萬元,警方據(jù)此最終鎖定犯罪嫌疑人。當警察出現(xiàn)在她面前時,她似乎很鎮(zhèn)定,說:“我知道你們來干什么?!睋?jù)說,她還提了個要求,如果要判死刑,希望是注射方式,而不是槍斃。
其實,張超只是一個典型,近年來,發(fā)生在大學生身上的暴力事件頻頻發(fā)生。
2004年2月,云南大學馬加爵因打麻將與同學發(fā)生糾紛,遂在三天內(nèi)錘殺四名室友。
2006年8月8日,22歲的河南大學生李征用镢頭20分鐘內(nèi)殺死七人,均為一擊致命。此前,李征與鄰居因一袋麥子發(fā)生糾紛,將他人房屋砸破,被派出所拘留。李征家人分析,當時鄰居威脅要讓學校將其開除的話,導致其精神失常,釀成這起慘劇。
……
一個個慘劇,讓人們不得不質疑,我們的大學生是怎么了,為何在他們身上會頻頻發(fā)生如此極端的事件?
是什么扭曲了象牙塔里的學子?
也許,一些生活上的小沖突,點燃了張超長期以來郁積在內(nèi)心的對富人利用金錢玩弄女性的憤恨,而用DV紀錄整個犯罪過程,不過是失去理智之后,一種變態(tài)的自我心理上的滿足。
如果,張超事件之后,年輕人依舊還在混沌著上大學,大學依舊混沌著給學生發(fā)文憑;眾多的歌廳依舊熱鬧繁華,更多的貧困家庭依舊供不起一個大學生;有錢男人依舊在尋找各種刺激,沒錢的女生依舊在出賣著自己。那么,象牙塔里的那些學子,將會加速墮落,加速走向極端。
據(jù)報道,“張超的家庭有些特殊情況。她父母所在煤礦沒有煤可挖了,處于倒閉破產(chǎn)狀態(tài),父母都下崗,經(jīng)濟不太好。”而馬加爵也是家庭貧困,自己生活艱苦,“常常兩個饅頭,一杯水就過一天”,而校園里的俊男美女們或是身著名牌,或是出手闊綽,至少也不會如他一樣地拮據(jù)。他們生活在這樣的群體里,不可避免的要產(chǎn)生自卑心理。
為了平衡這種自卑心理,馬加爵選擇了用另外的一種自尊來平衡那份自卑,他總是率先答出報紙上的游戲的答案,打牌時他總贏;而張超選擇了被人包養(yǎng),選擇了出賣自己而獲得燈紅酒綠。
然而,他們的自尊又是極度脆弱的,當馬加爵僅有的優(yōu)勢被人懷疑的時候,他抬起了沉重的錘子;當木鴻章炫耀300萬存款的時候,張超心中起了憤恨和欲望的邪念。
那么,造成他們極度自卑又自尊的是什么呢?是他們自己的家境貧困,還是社會道德的淪喪?
其實,高校不斷出現(xiàn)性質極為惡劣的事件,不單是某幾個人心理扭曲后造成的結果,在某種程度上更是整個社會大環(huán)境造就的,也就是說,大學生的心理扭曲和墮落,其實是整個時代和社會的墮落。
當民眾衡量一個人是否成功的標準是看他擁有多少金錢,做多大的官,而不是看他為社會做出什么貢獻;當全體中國人都患有一種精神缺鈣病,缺乏信仰,把所有的東西都看成謀取利益的工具;當一些人為固守傳統(tǒng)美德而拋棄利益,卻受人嘲笑,甚至懷疑其智商是否正常;當精神荒蕪成了一種必然,每個人都瘋狂地追逐著金錢和利益,卻對種種不公和丑惡現(xiàn)象視若無睹;當經(jīng)濟高度發(fā)展,文化娛樂消遣方式豐富,人們卻依然擺脫不了內(nèi)心的焦慮不安時,我們的大學生又如何能夠心里安定呢?在這樣一種社會背景下,他們又如何能夠不放縱欲望,互相攀比,心理扭曲,甚至作出極端行為呢?
我們的心理教育在哪里?
其實,在每一個血腥的悲劇里,我們都看到一個個扭曲的心靈,一個個不正常的心理狀況。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已經(jīng)成為不容忽視的問題。
《中國青年報》的一份調(diào)查結果顯示,14%的大學生出現(xiàn)抑郁癥狀,17%的人出現(xiàn)焦慮癥狀,12%的人存在敵對情緒。大部分學生通過各種方式成功化解了自己的低落情緒,迅速呈現(xiàn)出積極的精神面貌;但是一部分大學生卻“在泥潭里越陷越深”,甚至走向極端,殺人的還是少數(shù),更普遍的是自殺。
但長期以來,我們的教育,重視政教有之,強化智力有之,推崇體育有之,心理健康課常常受到忽視,一些有識之士提出的“要培養(yǎng)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吶喊也常常湮沒于“考高分”、“上名?!钡穆暲酥?。隨著社會競爭加劇、生活節(jié)奏加快,隨著社會轉型期各種矛盾的聚集,我們大家都會遇到一個心理健康問題。假如沒有正確的心理健康知識作引導,人的心理就極易在社會壓力下扭曲、變形直至崩潰,最后以一種極端的方式向社會渲泄不滿,以緩解內(nèi)心的矛盾沖突。
我國高校盡管建立了心理咨詢或輔導中心,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仍然是看重學生成績是否優(yōu)秀,能否發(fā)表論文,最后能否找到工作等,對大學生的心理輔導還比較薄弱。有些高校由于缺乏專職人員或相關人員沒有接受過專業(yè)的訓練,心理輔導形式單調(diào),內(nèi)容僵化,針對性不強。怎樣建立更有效的心理咨詢,讓學生在遭遇精神苦悶時,能找到傾訴的對象,大膽講述自己的精神障礙?這個問題值得教育界深思。
同樣是貧困出身,古今中外都有些人卻能走上光明的道路:林肯、馬克思、毛澤東……等等皆是,徐本禹也成為一代大學生學習的楷模,為什么一樣的境地,結局差別如此之大呢?原因主要在于接受的教育和自我認知的差距。當前,我們不僅要提倡“窮且益監(jiān),不墜青云之志”,更要鼓勵樹立健全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yǎng)健康的心理素質。我們需要對每一個大學生進行良好的公民教育,心理教育,讓他們成為有著獨立人格、自由思想的青年知識分子,讓他們有著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對金錢的看法也不會那么極端,心態(tài)積極、健康。在這種情況下,社會無法僅僅以占有金錢的多少來衡量他的存在價值,亦無法以此來羞辱他。而在社會逐漸形成的疏導機制下,他們的心理壓力能夠得到釋放,讓他們在“不斷學習、了解自己、適應環(huán)境、控制情緒、適度發(fā)泄”過程中,找到一個良好的心理支撐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