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每天在單位忙得焦頭爛額,根本無暇顧及家務(wù),而我工作比較輕閑,于是這個任務(wù)自然就落到了我的身上。連續(xù)三四天,我都是忙得團團轉(zhuǎn)。可我并不覺得累,一想起過幾天公公婆婆來了之后,全家人歡聚一堂、其樂融融的場景,我就覺得很快樂。
老人到來的前一天晚上,老公下班回家,表情悶悶不樂。我在一邊忙得要命,也沒注意到他的情緒。晚飯后,我說了這些天為迎接公公婆婆來做的準備,還像展示戰(zhàn)利品一樣把買來的物品拿給他看。哪料到他吼道:“絮叨什么?。∧銢]看我心情不好嗎?”原來,單位今天發(fā)月末獎金,老公不知為什么卻比別人少發(fā)了幾百塊錢,他去問領(lǐng)導時,卻被訓斥了一頓,說他業(yè)績沒有同事好。
勞動是需要得到別人的認可和尊重的,他這一吼,我頓時感覺自己比竇娥還冤。于是,我們大吵了一架。就連老人的到來也沒有緩和我們之間的“冷戰(zhàn)”,我和他成天板著臉,互相不說話,原本應該喜慶的家里冷冷清清,攪得兩位老人也很尷尬。
“冷戰(zhàn)”持續(xù)到第四天,我在一本雜志上看到一篇文章,里面說了這么一個故事:小趙工作中出現(xiàn)失誤,被領(lǐng)導訓了幾句;小趙很生氣,回家就跟老婆吵了一架;老婆覺得窩火,正好兒子放學回家晚了,“啪”地就給了他一耳光;兒子捂著臉,朝著自家的貓就是一腳;貓?zhí)拥浇稚?,正好遇上一輛汽車,司機為了躲避貓,把路旁的一個小孩壓死了……文章說,故事發(fā)生的一系列狀況,心理學家稱之為“踢貓效應”,意思是說壞情緒是可以傳染的。
故事雖有點聳人聽聞,但對我的觸動很大:我和老公之間正在進行的“冷戰(zhàn)”,豈不就是“踢貓效應”的翻版嗎?分析一下這場“冷戰(zhàn)”的緣由和過程:老公在單位遭遇不公正待遇,情緒不佳,回家后就傳染給了我,然后我們又把壞情緒傳染給了老人……壞情緒之“貓”被我們“踢”來“踢”去,到頭來卻嚴重影響了家庭生活。這種狀況如果持續(xù)下去,天知道還會不會發(fā)生什么更嚴重的事!于是,我主動去找老公和解,矛盾最終得以消除,原本冷清的家里又充滿了歡聲笑語……
我家發(fā)生的這個插曲,想必每個人在家里或者辦公室里都碰到過。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在面對情緒污染的時候,很難做到獨善其身、不為所動,他們會不約而同地做出一個選擇,那就是把壞情緒再“踢”給別人。結(jié)果,這只“貓”在人與人之間“踢”來“踢”去,相互傳染,最終使生活質(zhì)量受到了嚴重影響。有時候想想,我們的人生真的好奇怪。就像看電影一樣,電影里的人哭了,于是我們就哭;電影里的人笑了,我們也笑;有時有人罵你,于是你沮喪好幾天;有人說愛你,你又幸福好幾天。情緒在這人生中,猶如跌宕起伏的海洋,仿佛不受自己控制。
那么,到底是什么控制了你的情緒?是誰讓你快樂又不快樂?是自己,還是別人?美國心理學家艾利斯認為:“人的情緒不是由事情本身引起的,而是你對這件事情的看法和觀念產(chǎn)生的?!庇捎谖覀兩钪械囊恍┎缓侠淼挠^念,才使我們產(chǎn)生了情緒困擾,而這些不合理的看法和觀念持續(xù)越久,就越會引起情緒障礙。
然而,在生活中,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要和其他人相處,也不可避免地要感受他人的情緒。那么,如何抗拒、不去傳播“情緒污染”,避開“踢貓效應”呢?首先,我們必須擁有正確的觀念。不去過分依賴他人的看法,不自我否定,也不渴望得到贊揚。最重要的是,你不期待別人讓你快樂,不期望把自身的責任推到他人身上。這樣,他人的不良情緒也不會立刻影響到你。相反,你為自己的情緒負責,反而能將快樂與幸福帶給別人,和你在一起的人也會感到輕松。其次,當情緒低落時,你必須成熟一點,不能像小孩子那樣任性,懂得忍耐和克制,學會將不良情緒進行轉(zhuǎn)移,因為壞情緒發(fā)泄到他人頭上,只會造成更不愉快的后果。
(編輯/李賢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