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童年是在農(nóng)村度過的,記憶最深的要算是過年了。那時候盡管物資非常匱乏,可人們的精神面貌卻非常好。每當(dāng)大雪紛飛隆冬來臨的時候,人們就開始盼望過年了。尤其是小孩,放鞭炮,穿新衣、給長輩拜年得壓歲錢,是我們一年中少有的快樂。
那時候,離我家不遠(yuǎn)的石片子村做鞭炮,每逢春節(jié)前后,就到集市上擺攤販賣。當(dāng)時鞭炮花樣比不得現(xiàn)在,只有白鞭、二踢腳、鉆天猴、小筒花等屈指可數(shù)的幾類。因為兜里的錢少,就得精打細(xì)算,挑些響動大,花樣多的買。
記憶中,除夕那天的晚飯總是吃的很早,飯菜也特別豐盛。聽爸爸邊喝著小酒,邊沖我喊一句:“兒子,快去放點(diǎn)鞭炮,過年了嘛!”我便拿起早已精選出的幾個二踢腳、一掛200響的小鞭跑到門口,手持一根長香,高高興興地放起來,余下更多的鞭炮要等到快到半夜12點(diǎn)時再放。村里人都搶著放第一掛鞭炮,暗地里比著看看誰家的鞭炮放的時間長。我們把這叫做“接神”,接的是財神,是整個過年的高潮??墒歉叱边^后還不算完,正月初一一大早,家家男人們從胡同涌出,仨一群倆一伙結(jié)集一起,雖僅隔一夜,卻像久別重逢似地抱拳作揖,異口同聲道“過年好!”情融融,意濃濃,氣氛非常熱烈和諧。從村南頭到村北頭,不分貧富貴賤,不論張家、李家,挨門逐戶地拜年。村里人很多的矛盾糾紛都是通過拜年得到了化解。
那時候沒有電視,除了玩玩撲克娛樂外,村子里的大秧歌扭得很火,大人們男男女女都喜歡看。而我喜歡湊熱鬧,兜里揣著一些零零碎碎的小鞭,往人多的地方一扔,引來陣陣嘩然和臭罵聲,自己卻裝得若無其事。
我最喜歡和爸爸貼對聯(lián),每每把一副諸如“鞭炮兩三聲人間是歲,梅花四五點(diǎn)天下皆春”的對聯(lián)工工整整地貼完時,總要開心地放幾個二踢腳。
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吃的、穿的、玩的、用的、天天像過年,可我更懷念童年的春節(jié),也懷念那個時代的樸實和純真。
(責(zé)編:辛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