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jì)80年代初期,人們的經(jīng)濟(jì)雖不寬裕,但完全不影響人們裝扮新年的心情。一條條裁好的紅紙鋪開,潑墨揮毫,一揮而就的對聯(lián),張貼在門上,左看右瞧,喜氣,還是喜氣!一頁頁鏤空的喜紙,上面的“福祿壽喜財”配著各種動物的圖案,張貼在門楣上,微風(fēng)一吹,吉祥,還是吉祥!
兒時家貧,我拜村里一位刻喜紙的老人為師,一是自己愛好刻喜紙,二是想為家里掙點(diǎn)過年的小錢和春季的學(xué)費(fèi)。師傅見我學(xué)刻喜紙很開竅,大概怕我搶了他的市場吧,不到一周,他便趕我回家自立門戶。
第二天一早,果然有人上門索買我刻的喜紙。捧著幾張毛票。我激動得大呼小叫,甚至認(rèn)為自己用不著多久,就能和師傅平分市場。為了這種計劃盡早實施,我不但琢磨刀具的尖、細(xì)、圓、滑,而且自制了幾張喜紙模板,還把自己平時練書法的行草體運(yùn)用到模板上。那一年臘月,我夜夜刻喜紙刻得滿地紅紙屑。雖說,那一年春節(jié),村上人家貼我刻的喜紙不如師傅的多,但我有預(yù)感,明年或后年,我肯定能趕超師傅。
在我12歲那年,我刻喜紙的技藝幾乎和師傅旗鼓相當(dāng),那年秋天,因父親患上了重病,家境更是一落千丈。進(jìn)入臘月,我唯有多刻喜紙來幫助母親。
大年初一,我挨家挨戶借拜年的名義。查看家家門楣上貼的喜紙是師傅的多還是我的多。結(jié)果我把師傅打敗了,且他敗得落花流水,連他家門楣上也張貼著我刻的喜紙。
看著師傅家門楣上我的杰作,我好一陣快意!可片刻我又頓生疑惑——莫非師傅封刀了,還是他甘拜下風(fēng)?礙于臉面,我沒有向村人打聽師傅不再刻喜紙的原因。
以后的幾年,我家全憑我刻喜紙掙來的錢順利地熬過來了,我也一路無礙地考上中專。直至我長成了小伙子,有一年寒假回家,左鄰右舍上門請我再刻點(diǎn)喜紙,過年張貼起來喜氣喜氣,被我一口回絕:“掙一兩角錢的喜紙,誰還有心情去刻!”我被父親當(dāng)場一頓臭罵。事后,父親才告訴我?guī)煾登皫啄攴獾恫豢滔布埖拿孛?,老人只是想幫助我家走出生活的困境、緩解我的學(xué)業(yè)危機(jī)……那一刻,我蒙了!
如今,師傅早已不在人世,他刻喜紙的技藝被我傳了下來,每到年關(guān),我總會抽點(diǎn)時間,靜靜刻幾頁喜紙,捎給父母和師傅的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