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月間,正是賞櫻花的好時節(jié)。那潔白粉紅、鵝黃淡紫的櫻花,競相在春風中綻放,向人們報告春天的訊息。在一個晴朗的日子,我來到一片櫻樹林中,靜靜地觀賞櫻花盛開的景象。這是一片開滿白色花朵的櫻樹林,遠遠望去,朵朵櫻花如一片白色的云海,又如漫天的白雪;潔白的櫻花與蔚藍的天空、漂浮的白云交相輝映,宛如一幅悠遠綿長的春日風景畫。這景象,不正是藤原俊成在一首詠春的和歌里詠唱的那樣“如雪櫻花漫天舞,春日曙光白蒙蒙”嗎?走近了細看,每一朵櫻花都綻放得那么熱烈,那么飽滿,仿佛積聚了一個冬天的力量,都在這一刻全部釋放出來。每一朵白色的櫻花,純潔到了極致,用雪花的飄逸、細瓷的光澤和處子肌膚的細潤,都難以描摹櫻花純潔的美。每一朵白色的櫻花,閃耀著圣潔的光輝,讓人只可遠觀,不可褻玩。朵朵白色的櫻花,花挨著花,花擠著花,團團簇簇,綴滿了枝條,在春日陽光的照耀下,發(fā)出璀璨的光華。
我在晴日里看到的白色櫻花的美,是一種璀璨之極的美。霧里的櫻花、雨中的櫻花和月下的櫻花,想必應該另有一番別樣的美吧?設若在一個籠罩著薄霧輕云的日子,我們隔著一層淡淡的、縹緲的白霧,觀賞白色的櫻花,那種朦朧的美,一定會使人產(chǎn)生恍若置身仙境的感覺吧?我不曾親眼目睹過雨中月下的櫻花,而且有限的想象力也不能使我想象出雨中月下的櫻花是怎樣的一種美,這未免是一種遺憾。好在東山魁夷細致入微地描寫了雨中月下的櫻花,從他的作品中我領略了雨中月下櫻花的美,才使我遺憾的心情有所彌補。
東山魁夷在圓山看到了綴滿枝頭的櫻花同春宵的滿月交相輝映的情景:“東山浸在碧青色的暮靄里,山前面一株枝條垂掛的櫻樹,披著緋紅色華美的春裝,仿佛將京都的春色完全凝聚于一身似的。地面上,不見一朵落花。山頭一片凈明,月亮微微探出頭來,靜靜地升上絳紫的天空。這時,櫻花仰望著月亮,月亮俯視著櫻花。”雨中的櫻花,在東山魁夷眼里,另有一番韻味:“雨,下著。緋紅的垂櫻,深深的埋著頭,滲出濃麗的色彩。雨珠在蓓蕾的尖端上,在花瓣的邊緣上脹大著,透過紅色,閃著白光,簌簌散落。接著,第二個雨珠又脹大了……”東山魁夷是東西畫理畫技兼融的大畫家,他善于用色彩摹寫自然的美景:碧青的山,緋紅的櫻花,絳紫的天空,閃著白光的雨珠……在他的世界里,月和櫻花相互映照,雨和櫻花相互融合,都在人與事的緣遇中到達了一個無以復加超時空的美境。
我靜靜地站在櫻樹下,雪白的花朵朝著我的額頭發(fā)際紛紛灑落。片片飄落的花朵如絹紗般透明,如飛絮般輕柔,如雪花般飄逸。我沐浴在櫻花雨中,四周縈繞著櫻花悠遠的芬芳。歲歲年年,年年歲歲,櫻花開了又落,落了再開,不知吸引了多少人駐足欣賞,不知有多少人吟詠贊賞過她,也不知引發(fā)了人們多少種情感與詩思。
唐朝詩人白居易有詩寫道:“小園新種紅櫻樹,閑繞花枝便當游?!蔽覀兯坪蹩吹皆娙擞崎e自得地在新栽種的櫻花樹下賞櫻的情景,那份恬淡,那份閑適,如一朵櫻花悄然墜地,靜謐無聲。宋代詩人文同的《山櫻》詩寫道:“巖壁自叢叢,年華寂寞中。偶因移曉雨,似欲占春風。嫩葉藏輕綠,繁葩露淺紅。孤根知幸否,從此對雕櫳。”從櫻花淡綠淺紅的優(yōu)美姿態(tài)中,我們也能體會到詩人落寞孤寂的心情。櫻花的生命很短暫。一朵櫻花從開放到凋謝大約為七天,整棵櫻樹從開花到全謝大約十六天左右,形成櫻花邊開邊落的特點。因此,許多文人從美而易落的櫻花里,感到人生的短暫和易逝。
有人從櫻花中看到了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日本江戶時代的“緋圣”松尾芭蕉是一位云游詩人,他在“去來抄”中為一位詩人的緋句“莽蒼蒼且高入云,青岡櫟樹之森林”續(xù)寫連歌時詠道:“隱見一叢花,農(nóng)家小柴扉前,眾人頻進出”。高大蒼翠的樹林旁邊的農(nóng)家院外,隱約閃現(xiàn)著一叢正在燦放的櫻花,引得觀花的人們在小柴扉間頻繁地出入。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和諧相處的景象如畫卷一般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作家德富蘆花在一個櫻花漂浮、櫻樹倒映的檐溝里,發(fā)現(xiàn)了一個和諧的自然世界:“雨后。庭院里櫻花零落,其狀如雪,片片點點,漂浮在檐溝里。莫道檐溝清淺,卻把整個碧空抱在懷里。莫道檐溝窄小,藍天映照其中,落花點點飄浮。從這里可以窺見櫻樹的倒影,可以看到水底泥土的顏色。三只白雞走來,紅冠搖蕩,俯啄仰飲。它們的影子也在水里。嬉戲相歡,怡然共棲?!痹谶@里,水天相映、落花有情、白鳥有意,這是一幅多么令人陶醉的自然畫卷啊!
我靜靜地站在櫻樹下,凝望著綴滿枝頭雪白的櫻花。每一朵櫻花都是美的,然而由于賞花者的心境不同,賞櫻花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櫻花的美也不同。正如羅丹所說,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我們?nèi)裟茉诿磕昊径虝旱臅r日里,懷著對美的渴望欣賞櫻花,用櫻花的美充實自己的心靈,那么我們就能在易變易逝的光陰里,把握與世界相遇的瞬間,使我們的生命變得充實、豐盈、完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