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1、劉曉慶為主演電影《芙蓉鎮(zhèn)》,拜王村唯一的米豆腐店老板娘為師,學會了做米豆腐,由是原本簡單樸實的浸米、磨漿、煮漿、調(diào)味的碗,到米豆腐成品出鍋,都成為甜美內(nèi)容,王村也因米豆腐成為世界風味小吃。王村也就改名“芙蓉鎮(zhèn)”。
1472、梁實秋抗戰(zhàn)前夕在長沙天心閣吃雞火面,多年后仍對此面印象甚深,首先是盛面的碗,大而且深,先聲奪人;面湯清可見底,一抹面條排列整齊,像是美人頭上才梳攏好的發(fā)蓬,一根不擾;面上又是幾片火腿雞脯,看了就覺得可人。
1473、吳宓抗戰(zhàn)時在昆明西南聯(lián)大教書,因獨身無家,常到文林街一家只賣牛肉面小鋪進餐,老板極尊重他,每次調(diào)整面價,都要征得吳同意。吳聽完老板說明漲價理由,就把老價目表撤下,在一張紅紙上用毛筆正楷寫一張新的價目表貼在墻上:燒牛肉多少錢一碗,牛肉面或凈面多少錢一碗。
1474、汪曾祺就讀西南聯(lián)大時,每天坐茶館,當時叫做“泡茶館”。他說:“我看‘雜書’,多半是在茶館里看的。我這個作家,實在是在茶館里‘泡’出來的。”因而在《我為什么寫作》自稱:考入大學,成天“泡茶”。
1475、毛澤東1953年6月與上甘嶺指揮者、第十五軍軍長秦基偉談話。當秦匯報志愿軍戰(zhàn)士們說,毛主席對我們最關(guān)心,專門給高崗副主席打電話,叫給志愿軍吃好點。高崗副主席聽錯了,叫成讓給志愿軍吃炒面。所以志愿者天天吃炒面。他聽了驚訝地說:“我沒有這樣說呀!”秦說:“是戰(zhàn)士們講高崗副主席的俏皮話,算是個笑話?!泵笮φf:“還是不愿吃炒面啊,可是國家還窮呵,拿不出好東西了,委屈了同志們……”
1476、陳毅愛吃肉,因為體胖,為保健醫(yī)生和夫人張茜限制。陳總想擺脫這種限制,有次路過昆明,宴會時,看見愛吃的肉上來了,就對張茜說:“我的手絹在外間屋子的上衣口袋里,你去給我取來?!贝龔堒珉x開,他就大口大口地吃肉了。
1477、蔡元培通常就餐是喝酒不吃飯的,據(jù)程滄波回憶,在南京中央研究院時,他們一起就餐,蔡先生是不吃飯的,在飯桌上,蔡先生席位上是一暖壺紹興酒,大概是六兩。蔡先生一個人獨酌,我們陪他吃飯。蔡先生酒吃完,接著吃幾塊烤面包。
1478、朱家驊在代理廣州中山大學校長時,為宴請趙元任楊步偉夫婦和傅斯年,特地安排了一桌最好最貴的酒席。趙元任夫婦吃完先走,楊步偉在路邊看見一個北京炸醬面攤,要了一碗,正待品嘗,傅斯年和朱家驊從后面趕來。朱覺得沒讓客人吃飽,過意不去;傅抱怨楊在大街上吃,不成樣子。楊說:“什么不成樣子,難道在街上就不能吃東西嗎?”
1479、陳毅在昆明時,吃過云南省委第一書記閻紅彥家的川菜,特別是那個四川廚師做的腌臘肉,是絕活。由是以后再來昆明,當閻未發(fā)出邀請他就會說:“閻紅彥,明天我去你家看你?!遍愋念I(lǐng)神會,趕緊命家人準備點臘肉、臘口條、臘耳朵等三四個四川家常菜。陳吃得很高興。
1480、聶衛(wèi)平最愛吃胖魚頭,一次能吃上五六個,因為聽說吃魚頭可以補腦子。
1481、董必武1957年至廣州視察,廣州市長朱光以家制蘿卜糕相贈,董大加贊賞,有詩記之:“顧口不顧腹,兀自貪美味。連日快朵頤,胃已受其累。君又饋盤餐,宜共陶陳致。前聞蘿卜糕,君家勝市制。料同味甚殊,烹調(diào)手法異。眾夸定非虛,暗為我所記。佳肴忽在眼,食指頻動遂,醫(yī)誡勿近葷,我饞妻解意。急切一片嘗,藉以探妙秘。膩不似截肪,芳鮮軟相匯。羊城珍饈多,淳樸此物最,飲啄瑣屑事,志之聊日戲?!痹娭小疤贞悺?,指陶鑄、陳郁。
1482、聶衛(wèi)平不吃牛肉。小時因聽大人說:牛被宰殺時,會悲傷地流淚,這種通人性的動物是不能吃的。他也不吃肥肉,三年困難時期,時年5歲,多時不聞肉味,某日回鄉(xiāng)受到款待,大吃肥肉,吃膩了,此后不再吃了。
1483、葉圣陶1929年除夕前得施蟄存所送鱸魚,大喜。翌日即回信:“承餉鱸魚,即晚食之。依來示所指,至覺鮮美,前在松江嘗此,系紅燒,加蔥姜,遂見尋常,俾合家得飲佳味,甚感盛貺。詩曰:紅腮珍品喜三分,持作羹湯佐小醺。滋味清鮮何以擬,《上元燈》里誦君文。”《上元燈》為施第一部短篇小說集。
1484、孫中山曾因胃患不消化之癥,久治不愈,后請教于食療專家,告之可多食堅硬之蔬菜、鮮果,果然食量大有增加,身體康健如舊。
1485、梁實秋在美國哈佛大學讀書,有天在廚房里做炸醬面,潘光旦等四個同學聞到香味前來討吃。梁答應(yīng)了,而在小碗炸醬里加進四勺鹽,讓他們吃得人人飯后喝水不已。
1486、章士釗1957年南行,在廣州陶鑄請他在大同酒家吃飯,吃到一半,竟然鼾聲大作,沉沉睡去。事后章寫有長詩《大同酒家會食后呈陶鑄省長》自嘲。內(nèi)中涉及張之洞請袁世凱吃飯,竟自己睡了,引起袁憤懣,而陶鑄非但不以章為失禮,還叫人切莫驚醒他。
1487、桂劇名伶小金鳳(尹義),聲色藝俱全,演風情戲更是一絕。抗戰(zhàn)期間,在桂林紅極一時,桂林人將她列為“桂林三寶”之一,另兩寶都是吃的,一說是馬蹄(荸薺)和腐乳;一說是馬蹄和栗子。
1488、梁羽生因《白發(fā)魔女傳》為劉景唐賜詞《踏荷行》,認為此詞是這部小說最好的詮釋,大為感動,即約此平素未識的70老人于大三元酒家會宴。他說:“我選擇這家是有原因的,因為他年老,怕冷氣?!倍谥萍胰褐?,只有這家當時還未裝冷氣。
1489、梁實秋居住青島時,最欣賞德國人所設(shè)的一家餐館,常赴該館嘗食牛排。他認為,此處所制牛排是國內(nèi)第一。厚厚大大的一塊牛排,煎得外焦里嫩,切開后里面微有血絲。牛排上覆以一荷包蛋,幾根炸番薯,加在一起竟要兩元;又最好是星期三四嘗吃,因為周末屠宰,牛肉筋脈尚生硬,冷藏數(shù)日始恰到好處。
1490、王蘋1961年在石家莊獲鹿縣拍攝電影《槐樹莊》,當時拍攝外景每人每天定量也僅有8兩,對于干重活的男職工顯然不夠,餓得不行,在拍攝空隙時,她就讓他們到田里去抓螞蚱,回來讓食堂做了吃。她自己不吃,但鼓勵他人去找吃的。
1491、袁世凱特別喜歡吃黃河鯉魚,其中以開封以北黑岡口赤尾鯉魚最佳;還有一種大鯽魚,產(chǎn)于衛(wèi)輝縣淇水之源一泉水中,身扁數(shù)寸,味道鮮美。每天撈得,將泉水裝在大木桶里,與每天進奉的赤尾鯉,用火車運到北京。袁如吃不完黃河鯉魚,會挑大的在魚身上掛刻以“洪憲”銀牌,在中南海放生。
1492、袁世凱隨時食用鹿茸粉。章士釗就目睹他把鹿茸粉當零食的一幕。袁最后得病就是出自腎虧,鹿茸吃得過多所致。他有8個小老婆。張伯駒《讀洪憲紀事詩》有證:夜夜羊車幸八宮,爭承歡寵亦勞躬。事煩縱是食非少,滋補還須賴鹿茸。
1493、陳毅在萊蕪戰(zhàn)役后,前去看望被俘的國民黨李仙洲中將,要他好好養(yǎng)傷,臨走時還囑咐炊事員:李仙洲是山東人,愛吃水餃,可以多搞些水餃給他吃。這使李很感動,也感到不會被判死刑。
1494、蔣介石每到杭州,必嘗樓外樓制西湖醋魚。
1495、熊十力喜歡吃全雞。學生遠道拜訪時,總不忘帶上一只雞。
1496、柳亞子1949年住北平頤和園益壽堂,某日要嘗新豆莢,管理員沒有辦到,柳勃然大怒,打了他一記耳光。周恩來知道后,特地趕來進行了嚴厲批評,說這是新社會絕對不容許的。
1497、封鳳子1937年在東京演出《日出》,大受日本戲劇界稱譽。郭沫若在僑寓宴請,席上有鳊魚(魴魚),即作七絕相贈:海上爭傳火鳳聲,櫻花樹下囀春鶯。歸時為向人邦道,舊日魴魚尾尚。蓋“魴魚尾”,語出《詩經(jīng)·召南》:表赤色,注:“魚勞則尾赤?!睍r郭沫若留日多年,困于生計,故以舊日魴魚為喻也。
1498、宋靄齡與孔祥熙宴請意大利駐華公使,同座有馮玉祥。宋與公使閑話家常說男人吃大蒜的口臭,叫人受不了。她好容易才讓愛趣愛趣把吃大蒜的嗜好戒掉,不料愛趣愛趣和馮煥章(玉祥)一往來,又吃上癮了。公使就此回憶又被轉(zhuǎn)譯,讀者多不解,原來“愛趣愛趣”乃“祥熙”英文拼音縮寫(H.H.Kung)。
1499、徐悲鴻任中央大學藝術(shù)系主任時,因同僚法國人邵可侶(F.Reclus)單身,邀他一日三餐免費至家共膳。某日徐公出,邵與女主人蔣碧薇相對進餐,突然手握她手,表示愛慕。蔣很冷靜,縮回己手,默默離座,退出餐室。翌日吩咐仆人只擺一副餐具,去請邵用膳。邵很知趣,以后每逢徐不在家,就到外面用膳。
1500、梁實秋和韓菁清婚后早餐仍按各自習慣:梁晚上8時上床,看個把鐘頭書入睡,清晨5時起床,出外散步,喝碗豆?jié){,吃兩根油條;而把買來的糯米團子給正在睡夢中的韓菁清放好。就開始寫作。
1501、梁實秋兒時夏天喝豆汁,總是先脫光脊梁,然后才喝,等到汗落再穿上衣服。他常說:“能喝豆汁的人才算是真正的北平人?!币虼水斔麅S居美國西雅圖時,在與北京的女兒梁文茜取得聯(lián)系后,即寫去一信:“給我?guī)c豆汁來!”女兒只好回信:“豆汁沒法帶,你到北京來喝吧!”他才知道自己糊涂了,不禁啞然失笑。
1502、蔣介石1947年攜家人回到奉化溪口青龍山掃墓。中午在山上法華庵見到后園蒿菜生長正旺,就與家人動手剪蒿菜,說是要“合家同做蒿菜羹,法華庵里嘗新鮮”,又解說蒿菜味道、營養(yǎng)、制法,以引起宋美齡等人食欲;然后自告奮勇上灶做菜,水開菜熟,加上番薯粉糊,起鍋時又澆上麻油,清香撲鼻,由于腹饑又有新鮮感,人人都說好吃。
1503、韓菁清愛吃海鮮。梁實秋為之繪了一幅魚蝦圖,且作題款:小娃小娃,愛吃魚蝦??戳舜藞D,得無饞煞?
1504、續(xù)范亭住延安交際處時,交際處長金城的小女孩金戈常來玩,他每次就給三個板栗。有天金戈來玩,正好毛澤東在。續(xù)說:“這是我的好朋友,現(xiàn)在大家忙,只有她來,我就給她三個板栗?!泵犃诵φf:“有‘禮’(理)有‘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