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上個月的文章中提到,臺灣的民間藥膳食補里有三個要素,即臺灣米酒、黑麻油及老姜,還介紹了臺灣米酒的起源及它在民間藥用食用上所扮演的角色?,F(xiàn)在我們給大家談?wù)劻硪粋€要素——黑麻油,胡麻就是芝麻,分為白芝麻及黑芝麻兩大種類,唐代時隨絲綢之路自中東引入中國,現(xiàn)國內(nèi)多省都有種植,但因其使用量大仍然需要從國外進口。然而,國內(nèi)存在眾多黑心廠商以低劣質(zhì)量的油品添加香料混充胡麻油,用這些油品做出的菜肴不但口感差,還會影響健康。
我國臺灣很早以前就有民間作坊從事各種芝麻油的制造,一般將芝麻油分為兩大類,一為以白芝麻低溫烘炒后壓榨所得的“芝麻香油”,主要用于涼拌、調(diào)味及烹調(diào)時提加香氣,不做高溫烹煮;另一類是以白芝麻在中溫烘炒壓榨所得的“芝麻油”,可耐高溫烹煮及調(diào)理。還有以黑芝麻烘炒后壓榨所得的“胡麻油”,香氣濃郁,耐高溫烹煮且性溫熱,這就是臺式藥膳菜肴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臺式的藥膳菜肴式樣繁多,以搭配新鮮土雞燒制的形式最為普遍:
麻油雞系列
麻油雞是臺灣民間家庭最常烹制的藥膳菜肴,為婦女產(chǎn)后做月子必吃的補品,同樣的做法亦可用于做麻油腰子、麻油雞(睪)丸等以為男性滋補之用。
用料:新鮮土雞半只,切塊;切厚片老姜7~8片。
調(diào)味料:胡麻油兩大匙,臺灣米酒一瓶,味精少許。
做法:1、鍋中加胡麻油后以中火熱鍋,置入姜片爆炒至微焦黃;
2、將雞塊加入以大火翻炒,加入少許米酒并炒至七分熟;
3、將整瓶米酒倒入滾煮,再加少許味精調(diào)味即可,切記不可放鹽;若不習慣酒味可用水替代部分米酒;
煮熟后雞肉可沾醬油吃,米飯淋上麻油雞湯再拌少許醬油,風味一絕。
燒酒雞系列
燒酒雞是臺灣地區(qū)特色餐廳吸引游客及老饕們的特色名菜,更是冬令滋補的常用藥膳,同樣的做法亦可用于燒酒羊肉爐、燒酒鴿、燒酒蝦等。
用料:新鮮土雞半只,切塊;切厚片老姜4~6片。
調(diào)味料:胡麻油一大匙,臺灣米酒兩瓶,燒酒雞藥膳材料一包,鹽、味精適量。
做法:1、鍋中加入胡麻油后以中火熱鍋,置入姜片略炒后加入米酒一瓶半;
2、將新鮮雞塊置入并放入藥膳材料包,以大火滾煮;
3、當雞湯大滾時在湯內(nèi)點火,讓米酒中的酒精盡可能燒完;
4、加入少許味精及鹽調(diào)味即成。
燒酒雞的雞肉甘甜清嫩,雞湯甘甜溫潤謂之一絕。
三杯雞系列
三杯雞是臺灣特色藥膳中唯一不以湯汁作為特色的菜肴,所謂的三杯指的是黑麻油一杯、醬油一杯及臺灣米酒一杯。同樣的做法亦可用于三杯中卷(墨魚)、三杯田雞、三杯肥腸、三杯兔肉,既是藥膳也是最佳的飲酒配菜。
用料:新鮮切塊大雞腿兩只,切厚片老姜7~8片,蒜頭10瓣,辣椒兩個切片,九層塔少許。
調(diào)味料:黑麻油一杯,醬油一杯,臺灣米酒一杯,味精少許,砂糖一匙。
做法:1、將姜片置于砂鍋底部,置入蒜頭、辣椒及雞塊;
2、將糖、味精等調(diào)味料置入米酒中溶解;
3、將黑麻油、醬油、米酒倒入鍋中;
4、蓋上鍋蓋以大火燉煮,待滾后以小火燜煮約30分鐘至湯汁收干;
5、加入九層塔后,蓋上鍋蓋即成。
成品色澤亮麗、口味獨特,雞塊、姜片及蒜頭皆是一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