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三年前的那個下午,一度失落的我怎么也不會想到,結(jié)束按部就班的工廠生活以后。會迎來一份屬于自己的事業(yè),一個如此美好的夏天。
1
2005年,那年我27歲,在一個國營工廠按部就班地工作已經(jīng)4年了。
4月的一天下午,辦公室主任通知我:“小黃,工廠改制,下崗名單中有你……”毫無征兆的變故讓我一陣恍惚,根本不知道主任繼續(xù)說了些什么。
回到家,學歷不高的我頓時陷入了巨大的矛盾和彷徨之中,百無聊賴的日子里,自己只有琢磨點織毛衣來打發(fā)時間。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摸索,我的針織手藝大有長進。一天。鄰居郝大姐突然找到我,要我?guī)退?歲的小孩織一件毛衣。猛然聽到她的話。我有些吃驚:“為什么不直接去商場給孩子買一件呢?既便宜還省心?!?/p>
郝大姐告訴我:“買商場的毛衣固然省事,但我對那些毛衣用的毛線不放心。聽說你織的東西好看,就想買毛線讓你幫忙織一件?!?/p>
看著郝大姐愛子心切的樣子。我只好答應(yīng)了她的請求。第二天,郝大姐便把買好的毛線送了過來。拿著毛線,我又犯了難:要織怎樣的款式,小家伙和他媽媽才會滿意呢?我一邊想,一邊翻看著時裝雜志。
兩個星期后,當我把織好的V字領(lǐng)小毛衣交給郝大姐時,她別提多高興了。一陣寒暄后,她拿出50塊錢說是“辛苦費”要我一定收下。
隨后的一段時間,找我?guī)兔椷@織那的鄰居、朋友越來越多,品種、款式也是五花八門。也就在那段時間,看著越來越多的“業(yè)務(wù)”上門,我也一直在考慮應(yīng)該開一家店鋪了。雖然沒有做太多的市場調(diào)查,但是真實的市場已經(jīng)擺在了我的面前。
于是,我拿出了自己的全部積蓄以每年18000元的價格在市區(qū)最繁華的步行街租下了一個只有5平米的微型鋪面,開始了自己的創(chuàng)業(yè)生涯。
2
2006年11月,我的針織小店如期開張,但麻煩和問題也接踵而來。
原本租這個5平米的小店鋪時,我考慮的是毛線由顧客自己提供,我只需要在鋪子的墻上掛一些織好的成品以吸引顧客:另外在鋪子里放各種照片、圖紙供顧客選擇就可以了,這樣小店鋪的面積完全夠用。但令我沒想到的是,很多顧客走過我的小店時,雖被漂亮的手工針織品吸引,但一聽說還要自己提供毛線就覺得麻煩了,很多顧客就這樣遺憾地離開了。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從不向父母開口的我,硬著頭皮找他們借了5000元。然后再到毛線批發(fā)商那里將各種材質(zhì)、各種顏色的毛線都分別購買了1~2斤樣品放在店里供顧客選購。待顧客選定后,我再去另外購進需要的毛線來加工。這樣我還可以從中賺取批發(fā)和零售之間的差價,真可謂是一舉兩得。
隨著冬天的來臨,由于我的產(chǎn)品質(zhì)量好,款式新,再加上因為是顧客自己選擇,所以很少有款式重復(fù)的情況發(fā)生,我的生意是越來越好。每天我的小店一開門,就有顧客來訂制毛衣,我就這樣忙到晚上7、8點才能回家。回家后胡亂吃點東西,我又要馬不停蹄地趕著織毛衣。那段時間不但把我自己累得不行,產(chǎn)品的交貨時間也明顯延遲。一時間搞得顧客頗有微詞。
這可真是沒有定單著急,有了定單也著急。
我清楚地意識到這是一個大問題。因為它不但關(guān)乎我小店的口碑,更是制約我發(fā)展的瓶頸。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
一番慎重的考慮后,我在小店門口貼了一張海報——“本店招收學徒”。選擇這樣的方式是我從傳統(tǒng)的家庭式手工作坊里面借鑒而來的。一來收下幾個學徒不僅僅可以解決我目前的困難,并且學徒工一般不用支付很多工資。她們學到了一門謀生的手藝,而我則解決了勞動力不足的問題。我覺得是一個很不錯的雙贏模式。
但是,前來報名的居然是一個男孩子。就在貼出海報的那天下午。一個學生模樣的男孩子來到店里。他怯生生地問我:“你們招學徒,我能來學嗎?”經(jīng)過詢問后我才知道,原來這個男孩子是個大學生。他想親手給自己的女朋友織一條圍巾,所以才萌發(fā)前來學習的念頭,真是精神可嘉啊!于是我便同意了他的要求。
收下他之后,又陸續(xù)有幾個姑娘前來學針織。生產(chǎn)力不足的問題就這樣解決了。就在我的針織小店慢慢走上正軌的時候。2007年的夏天就快要到了。
3
夏天是不可能有人來訂制毛衣的,但是我的店鋪租金、工商稅費等等,還都得算著走啊!一個夏天少說也要耽誤三個月,這樣的話我真得損失不少的錢。眼看著剛剛起步的生意又要面臨夭折,我真感覺是叫天天不應(yīng)。叫地地不靈。
就在我感覺走投無路時,一個偶然的機會,朋友送我的一幅蜀繡給了我啟發(fā)。
蜀繡,是中國傳統(tǒng)的四大名繡之一,因產(chǎn)于四川而得名。剛拿到朋友送的蜀繡時,它那光亮平整、構(gòu)圖疏朗、滓厚圓潤、色彩明快的獨特風格立刻深深地吸引了我。因為夏天老百姓多喜歡穿絲綢面料的服裝。由此,我又想到了能不能在我的小店增加一項為顧客提供刺繡的業(yè)務(wù)呢?
隨即我便開始聯(lián)系懂刺繡的人員,但做這個事情的艱難程度超乎了我的想象。
由于蜀繡產(chǎn)品經(jīng)過相當長的時間發(fā)展以后,已經(jīng)由普通的產(chǎn)品演化為藝術(shù)品。自然。藝術(shù)品的價格就高得出奇,已經(jīng)遠遠脫離了普通大眾的消費接受能力。所以,蜀繡在上個世紀80年代紅火了一段時間之后。市場逐漸萎縮。一度遍地開花的大小蜀繡廠基本都已經(jīng)破產(chǎn),當年的繡女也各奔東西。很難再找到會刺繡并且技藝精湛的工人了。
經(jīng)過四處打聽,我好不容易才聯(lián)系上了3名當年蜀繡廠的繡女。但是。由于企業(yè)破產(chǎn)后各自不同的遭遇,她們都住在離市區(qū)很遠的地方。不能到店里來上班。于是,我只好答應(yīng)將原材料送到她們家里去,讓她們在家里制作。做好之后我再去拿。這樣做雖然看起來我多跑了很多路,但也牢牢地把人才掌握在了自己的手里。以后如果有其他商家想要模仿我店的方式也就只能望洋興嘆了。
聯(lián)系好她們之后,我便帶著由她們提供的蜀繡樣圖趕回店里。隨后,我就向顧客推薦這個新添的業(yè)務(wù)。每當有顧客來時,我就會向她們推薦可以在連衣裙上面繡一只蝴蝶之類的。憑著做針織時留下的良好口碑,這個刺繡的業(yè)務(wù)也很快開展了起來。甚至有顧客拿著唐裝來要求在上面給他繡條“五爪金龍”之類的事。
新開發(fā)的刺繡項目不但使我的小店平安度過了2007年盛夏,同時也給我?guī)砹丝捎^的經(jīng)濟效益,成為了我店里的長設(shè)項目。
2008年元旦前夕,經(jīng)濟上稍有寬余,我馬上盤下了旁邊一家20多平米的店鋪。一半用來做針織產(chǎn)品,一半用來做刺繡加工。同時,為了吸引顧客,我又花重金把刺繡的工人也請到了店里現(xiàn)場繡。
我的針織刺繡小店就這樣一路風雨地走了過來,回想三年前的那個下午,一度失落的我怎么也不會想到,結(jié)束按部就班的工廠生活以后。會迎來一份屬于自己的事業(yè),一個如此美好的夏天。
編輯 陳 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