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外遍地開花的24小時店并未在中國普及,中國大部分24小時店還處于單純延長營業(yè)時間、力求生存的初級階段,也有人已經(jīng)開始尋找新的路徑。
深夜的街道,尋常店鋪漆黑一片,只有24小時店燈火通明。這時的城市,一些人早已入睡,一些人在回家的路上,而一些人的夜生活才剛剛開始。
23點 快餐店
這個時候的快餐店。燈光明亮、食客絡繹不絕。老板并不認為晚上和白天的生意有多大區(qū)別,做快餐就是要突出一個“快”字。所以店里賣的都是炒飯、豆?jié){油條、小吃、面食一類讓人容易吃飽又不用久等的東西,而且熱食比冷的好賣,“晚上要吃熱的東西,才踏實?!焙芏嗫腿硕歼@樣說。
老板還別出心裁地貼上一張排行榜,榜上有名的是每月銷售量前五名的小吃。老板說,拿不準主意吃什么的顧客就愛看看別人吃什么,給張排行榜,節(jié)省了點餐的時間。
店里的面食也挺有特色,是沒有面湯的,吃不慣的顧客還要專門說明加湯。這樣大大方便了打包的顧客——不用擔心湯水灑出來,也成了店里的特色。
快餐店還有個臨街的柜臺,一直加著溫的方型鐵皮鍋隔成了很多小格子,里面煮著串好了的各式魚丸、蝦丸,湯料是咖喱、火鍋底料一類。咕咕地冒著泡,風一吹,香氣四散,這類小吃叫“關東煮”。有人買隨時可以撈起來吃,還可以加佐料,麻辣口味很刺激味覺。特別是天冷的時候,柜臺前總圍滿人。
服務員已經(jīng)記不清每晚要翻多少次臺,“凌晨三四點的時候客人常找不到位置。”一位客人用完餐離開,座位立刻被新到的人占據(jù)。這樣的熱鬧通常要持續(xù)到凌晨4點,過不了多久,又到了上早班的人買早餐的時候了。
零點 藥店
這個時候的藥店已經(jīng)過了晚上最忙的時候——9、10點鐘,值夜班的老錢正聽廣播打發(fā)時間,另一個值班的同事出去買夜宵了,不然下半夜會餓。雖然藥店對街就有24小時快餐店和便利店,卻不是他們首選。里面的東四貴,不劃算。他們更愿意多走一條街,去那些路邊攤。
晚上藥店的卷簾門都是放下的,只開一個小窗口。有人要買藥就敲窗。在老錢之前,本來是幾個小姑娘輪班。只是有些人看見應門的是女孩,就要在口頭上占點便宜。比如來買安全套,就要她們推薦一款,女孩推薦了,客人就會說你怎么知道這種好,是不是用過的啊等等。女孩們一般不會搭腔,怕引起爭執(zhí)自己吃虧。萬一是遇見喝醉的人,還會大力踢卷簾門,女孩們嚇得不敢吭聲,生怕卷簾門不經(jīng)踢,只希望這人快點走開。
家里人不放心。藥店老板也擔心出了事負不起責任,便找了老錢過來。
老錢值班習慣泡滿滿一大杯濃茶,加兩包“紅雙喜”正好頂一個晚上。守一個晚上很可能只賣幾十元,生意最好也不過千元左右,扣除工資、電費,幾乎沒有賺。那為什么還要堅持下去呢?“為了樹立藥房形象吧?!崩襄X說。停了一會他又加上句:“畢竟人生病是不分時間的,有個24小時藥店也方便些。”
他是想起了自己在外地工作的女兒。女兒曾給他說過,一次自己半夜胃痛驚醒,家里沒藥了,出門走了大半條街也沒見到營業(yè)的店。不得已折回去,喝了點溫水,忍痛睡下。
藥房深夜的生意就這么不咸不淡地繼續(xù)著,老板似乎沒有大力宣傳的打算,過路的人只把這當作理所當然的存在,只有在急需藥品的時候,看到那個小小的“24小時售藥”的燈箱才覺得放下心來
凌晨2點 便利店
大超市一關門,便利店客流量就明顯增加了。到2、3點鐘,娛樂場所人員、晚歸白領紛紛下班,出租車司機也需要補充點精神,電話卡、香煙、新鮮牛奶比白天賣得還多出幾倍。老板吳明親自上陣收錢。值夜班的人不好找,經(jīng)常來干幾天就辭職了,新來的店員手腳還不夠麻利,而這時候的顧客都急著買了東西要休息,老板不得不來頂一下。
平時不管當不當夜班,在夜班店員接班前吳明都要來一趟,把店里大部分現(xiàn)金提走?!靶⌒狞c總是好的?!彪m然店門上貼著“本店與110聯(lián)網(wǎng)”的警告,收銀臺內側也確實隱藏著報警按鈕,但“要是真遇上搶劫的,還不是只有把錢給他,不要傷人就是了?!眳敲饕恢边@樣對店員交代。但是造成的損失,當班的人還是要承擔一部分。
一直忙到凌晨3點后,店員才端起杯子喝口水——買自己便利店里的東西是沒有折扣的。另一邊吳明粗略算了下賬,今天還不錯,有3000元的營業(yè)額,接下來是最難熬的凌晨4點至7點生意最清淡時段。沒有人來,店員坐在收銀臺看書,間或打打瞌睡。吳明會在這時候想想自己的生意。他開這家24小時便利店,并非一帆風順,
便利店剛開,就聽說附近某大超市準備通宵營業(yè)。這可把小老板嚇壞了。便利店夜間成本比白天成本高很多,店面100平方米的便利店一晚上的營業(yè)額如果只有六七百元,按照10%的毛利算,也就能賺六七十元。而光電費一晚上也要這個數(shù),再加上六七十元的人工費,收支很難平衡。再說物流配送,便利店需要多次少量配送,我國的配送傾向于大賣場、大超市集中性大規(guī)模送貨,便利店要“拆零”,成本就上升了。所以便利店的商品也比一般小超市要高10%~15%,更不要說和大賣場比了。
幸好只是傳言。有人算過賬,以營業(yè)面積在3000平方米左右的大賣場為例,如果每天延長1小時營業(yè)時間,每天可能就要為此多付出近10萬元的水、電、人工等成本費用,所以“巨無霸”們不敢輕易嘗試通宵經(jīng)營。
有驚無險地躲過這次考驗,吳明仍感覺腹背受敵——上有大賣場、超市的低價攻勢,下有夫妻店、小賣部的“圍剿”。有那么一段時間,便利店門庭冷落,吳明盤算關門算了,幸好被一場演唱會救下。
吳明仔細回想,一些顧客買飲料小吃時是多看了兩眼價簽——標價貴,但什么也沒說就付錢了。原來來自己店里消費的這部分人,認為在需要時又到東西、辦成事才是最重要的,對一兩塊的差價根本不敏感。所以,便利店吸引人的不在于商品價格,而在能提供的服務。
吳明試著引進公交一卡通充值服務,業(yè)績有大幅度增長——來充卡的人總會順便捎些東西回去。他還想把傳真機、復印機弄到店里來,但是因為機器成本不低,還在考慮中。
有一天,吳明聽見顧客抱怨,下班太晚了,衣服想送去干洗店,可人家早關門了。吳明便開始盤算。不如他和干洗店簽個協(xié)議,干洗店關門后顧客可以把衣服送到他這里,由他轉送,轉送費用由客人出。問了幾位客人,都說多收幾塊錢無所謂。如果生意好,也可以讓親戚開家干洗店……同理,代客人沖洗照片也成為他服務的新內容。
吳明這個想法是受日本7-11的啟發(fā)。日本7-11與人合作開設網(wǎng)絡書店,顧客網(wǎng)上訂購,等商家把貨送到最近的便利店,再到便利店付款取貨。便利店充當了交易平臺的角色。不僅僅是書,任何物品都能用這樣的方式交易。
也有人主動找上門來。有一款新飲料,還沒有打人大賣場,銷售員希望在便利店開專柜試賣,宣傳費用、貨架都由廠家出,還可以支付吳明部分“地盤費”。醒目的專柜和標示吸引了喜歡新鮮事物的年輕人,飲料銷量相當不錯。對吳明來說,收取“地盤費”更是穩(wěn)賺的好事,
吳明已經(jīng)找到為自己便利店增值、與一般超市錯位經(jīng)營的方法,只是新增加的服務都需通過審批,手續(xù)繁雜,百姓急需的藥品、計生用品能否出售也存在爭議,圖書、音像、報刊等也受到限制,“但總歸有了努力的方向吧?!眳敲髡f。
在國外遍地開花的24小時店并未在中國普及,大部分24小時店還處于單純延長營業(yè)時間的初級階段,倚仗地段人氣,能收支平衡,小有盈余已經(jīng)是不錯的成績。
夜晚的商機如此誘人,店主們也在試圖打破現(xiàn)在的困境,尋找新的經(jīng)營方式。雖然他們也知道,中國的24小時店還要走過很長的路,才能到達黎明。
編輯 宋家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