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高宗皇帝趙構(gòu)在金兵南侵的壓力下,南渡長江成為了南宋王朝的第一代皇帝,其在位36年(公元1127—1162年),此間經(jīng)歷兩個(gè)年號(hào)即建炎(4年)和紹興(32年),分別鑄有建炎和紹興兩種年號(hào)錢幣。目前所見到的建炎年號(hào)錢幣分為元寶、通寶、重寶三類。這三類錢幣因?yàn)殍T期短,鑄量不多,因此存世量也稀少。除通寶和重寶尚可偶見外,“建炎元寶”小平錢幣則極為罕見。特別是篆書“建炎元寶”更為稀見。因此,“建炎元寶”歷來為藏家所珍視。
因其罕見,以至于清代著名古泉學(xué)家劉燕庭在《嘉蔭泉錄》中斷言:“建炎無元寶?!敝钡角迥┟癯?,“建炎元寶”開始浮出水面。目前所見“建炎元寶”分為隸書和篆書兩種字體,且存世之物多為隸書。民初藏家陳海曙、張叔馴、方若、羅伯昭、沈子槎都曾獲藏“建炎元寶”隸書平錢。然而,見于泉幣譜錄的“建炎元寶”篆書小平錢,至今仍以孤品著稱,尚無破紀(jì)錄的記載。其文字特點(diǎn)是“長冠寶”,是南宋古錢幣中的珍貴之品。而方若先生所藏的“建炎元寶”折二錢,更是享譽(yù)中外的名譽(yù)之品,竟是在不經(jīng)意間于天津城的冷攤上獲得的,真可以說是奇遇了。
筆者有幸于10年前在沈陽古玩市場泉販劉春處購得一枚“建炎元寶”篆書小平錢,此錢與“長冠寶”篆書小平錢有較大差異,其特征是:篆書旋讀,上下兩字小,左右兩字大。即小字“建、元”,大字“炎、寶”,寶字為“半冠寶”。此錢正背輪廓清晰,字跡稍顯隱起文,直徑23.1毫米,厚度1.9毫米,重4.5克。紅斑綠銹,斑駁絢爛,典型的北方坑銹色,實(shí)為難得。
十年來,再未見到此種版式的“建炎元寶”錢幣,觀其情形極有可能是建炎年號(hào)初期的試鑄錢幣。
今借貴刊一角,披露給泉友共賞。(編者:未見原物,此版別亦未見著錄,可供讀者研判。)(責(zé)編:丁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