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我國幅員遼闊,山河壯美,四季風(fēng)光,各有特色。畫家“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描繪的山川畫卷展現(xiàn)出“春山煙云連綿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陰人坦坦,秋山明凈搖落人肅肅,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宋郭熙《林泉高致》)。其中冬令的雪景在凜冽的景象中,還寄托有個人高潔的情懷。在中國繪畫豐厚深邃的美學(xué)背景下,陶瓷繪畫裝飾也出現(xiàn)了專門的彩繪種類——“雪景”。本文試從繪畫與瓷畫“雪景”的藝術(shù)特征和工藝技法作相關(guān)的解析。
二、中國繪畫中的雪景
(一)雪景的主題內(nèi)容
自唐代詩人、畫家王維畫《雪溪圖》、《江山雪霽圖》起,到現(xiàn)代張大千、吳湖帆等,歷代都有許多畫家喜愛和擅長畫雪景,有無數(shù)描繪玉峰瓊枝的卷軸,留存在一千多年的藝術(shù)長廊里。《宣和畫譜》記述的王維山水畫目,其中雪景最多,有20件。湯《畫鑒》云:“王右丞工人物山水……平生喜作雪景:劍閣、棧道、騾綱、曉行、捕魚、雪渡、村墟等圖?!焙笫喇嫾掖蠖啾小澳献谥妗钡倪@些題材,布置在白雪丘壑、槎枯樹、溪澗凝凍、萬物蕭疏的背景下,描繪的內(nèi)容可歸納為以下幾類:
1.雪中運輸。宋無款《雪棧牛車圖》(圖1,臺北故宮博物院藏),畫中千峰素裹、萬樹寒瑟,大地白雪茫茫,一隊運糧牛車沖寒冒雪前行。人物、牛車、村舍等刻劃細膩逼真,表現(xiàn)了在惡劣的自然條件下,勞動人民堅韌不拔、不畏艱苦的精神。另有一種所謂“村田樂”的畫面,如宋李東的《雪江賣魚圖》?!秷D繪寶鑒》認為“(李東)所畫村田樂、常酣圖之類,僅可娛俗眼耳”。其實這是作者從親身的生活觀察體驗中得來,從一個側(cè)面展示了嚴(yán)寒天氣下平民的世俗生活。
2.雪中行旅。明吳偉《雪中行旅圖》(圖2,同上)遠景幾座雪峰突兀聳立,近景巨巖,古木當(dāng)空搖風(fēng),戴笠曳杖文人攜琴僮過小橋暮歸。筆墨粗獷、潑辣,人物形神躍然紙上,反映了南北宦游人在旅途上跋涉之艱辛。
3.雪中故事。明劉俊《雪夜訪普圖》(圖3,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描繪宋太祖雪夜訪問宰相趙普的故事。畫中廳堂升起了熾熱爐火,紅地毯上,宋太祖正面龍袍,趙普側(cè)面常服,君臣促膝交談。趙問太祖:“夜深極寒,主上為何出來?”太祖曰,一榻之外,都是人家的地盤,睡不著,我想北征北漢(太原),如何?趙回答,還不如先平定南方諸國,那彈丸黑痣之地,不就無處可逃了?太祖笑了:“正中朕意!”畫上君臣相得,十分親熱,趙妻和氏把盞行酒。同類的還有歷代流傳的雪中故事,如袁安臥雪、程門立雪、雪夜訪戴、灞橋風(fēng)雪等,還有詩人吟詠的名篇詩意畫如踏雪尋梅、雪江獨釣等。
總之,雪景“人物寂寂,圍爐飲酒,慘冽游宦,雪笠寒人,騾綱運糧,雪江渡口,寒郊雪臘履冰之類也”(宋韓拙《山水純?nèi)罚?,都一一表現(xiàn)出畫家的美學(xué)觀念。
(二)雪景的表現(xiàn)手法
1.白粉渲暈,再現(xiàn)積雪。早期中國山水畫受敦煌壁畫的影響,多以丹青設(shè)色。丹鉛、石青和石綠等色彩濃艷、厚重。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云:“草木敷榮,不待丹碌之采;云雪飄揚,不待鉛粉而白?!睋?jù)記載“王維《輞川雪景》……古松上用粉作積雪”、“其雪用銀泥打底,上更用粉細細點雪”(《東圖元覽》)。王維繪畫真跡因年代久遠,時代嬗變,已不可見。但傳世宋畫巨跡和扇面中,可清晰看到輕粉渲暈表現(xiàn)積雪的特征。如王詵《漁村小雪圖卷》(圖4,北京故宮藏),“山坳石面都以墨青渲染,陰森之氣凜然,樹頭、沙腳、峰頂、嵐尖,純用粉筆烘漬,自覺晃曜奪目”(清吳升《大觀錄》)。趙佶《雪江歸棹圖卷》,“平遠山峰以青墨烘暈天氣,襯出有群山凍合慘凜氣象……設(shè)赭色綴輕粉作雪”(同上)。宋畫《雪霽圖》(圖5,上海博物館藏)以圓弧形的線條作山峰,用鉛粉層層積染峰巒、村屋,在絹本底色的襯托下呈現(xiàn)銀裝素裹的景象。又以青綠、朱丹點簇林木,與輕粉白雪相映,顯得鮮艷濃麗。此圖以白粉、紅、綠各色點染、渲暈,與世傳唐楊山水畫同一格制,世稱“沒骨山水”。
2.墨青染天,烘托積雪。宋郭若虛《圖畫見聞志》云:“落筆便見堅重之性,皴淡則生凸之形。每留素以成云,或借地而為雪。其破墨之功,尤為難也。”郭熙《林泉高致》云:“雪色用淡濃墨作濃淡,但墨之色不一,而染就煙色,就縑素本色縈拂以淡水而痕之,不可見筆墨跡。”天空、水面、沙渚以墨青渲染,以烘托山峰、石面凸處,樹枝上側(cè)面著意留白來表現(xiàn)積雪。元黃公望《九峰雪霽圖》(圖6,北京故宮藏),畫中自題云:“至正九年(1349年)春正月,為彥功(班惟志,詩人)作雪山,次春雪大作,凡兩三次直至畢工方止,亦奇事也。大癡道人,時年八十有一,書此以記歲月云?!鄙仙n為大師留天然圖畫,而大師筆下層巒疊嶂、丘壑奇?zhèn)サ难┚?,并沒有采用自家《寫山水訣》“冬景借地為雪,要薄粉暈山頭”的手法表現(xiàn),卻是另一片胸中的冰雪世界。正如吳升在《大觀錄》評述:“山峰純是空勾,以墨青染天,襯起遠近諸峰,儼若寒崖凍壑。林樹用破筆作枯株,而坡石點苔,更不著一完筆,創(chuàng)前人所未造,示后人以難摹。尤妙在生面獨開,仍不露自家墨法,一片精彩,神來氣來作也?!?/p>
晚明文人畫風(fēng)占據(jù)畫壇主導(dǎo)地位,雪景也同樣成為畫家表現(xiàn)筆墨情趣的自由天地,不畫自然寫真的再現(xiàn)式的雪景,甚至連淡墨染天襯托“借(質(zhì))地為雪”的手法也棄而不用了。如董其昌《關(guān)山雪霽圖》(圖7,同上),畫家自題云:“關(guān)仝《關(guān)山雪霽圖》在余家一紀(jì)余,未嘗展觀。今日案頭偶有此小側(cè)理,以圖中諸景改為小卷,永日無俗子面目,遂成之。乙亥(1635年)夏五。玄宰?!眻D中全無一般雪景墨色染天暈水烘托積雪的筆法,而滿紙筆意生拙,墨色蒼潤,適意匠心,自脫凡格。
繪畫雪景用白粉敷染雪色到水墨暈染表現(xiàn)雪意,是從繪畫的制作性向?qū)懸庑缘淖兓菑拿枥L自然真實到表達藝術(shù)情趣的發(fā)展。
(三)雪景的藝術(shù)境界
在浩如煙海的雪景山水詩中,柳宗元《江雪》以最精煉的詩句,描寫了雪中環(huán)境的幽寂與詩人精神的孤獨。后來許多山水畫都取“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詩意。正因“古人畫師非俗士,摹寫物象略與詩人同。”所以,雪景的藝術(shù)境界主要由空間境象和精神家園兩方面構(gòu)成。
1.空間境象——荒寒蕭瑟,清曠幽遠。明唐志契《繪事微言》云:“畫雪最要能發(fā)栗冽意象,此時雖有行旅探梅之客,未有不畏寒者,只以寂寞為主。一有喧囂之態(tài),便失之矣?!鼻鍚翂燮健懂T香館畫跋》云:“今人畫雪必以墨積其外,粉刷其內(nèi),惟見縑素間著粉墨耳,豈復(fù)有雪哉!”僅有白粉畫雪,不能觸發(fā)栗冽意象,這是俗筆,不入逸格。又云:“偶論畫雪,須得寒凝凌兢之意,長林深峭,澗道人煙,攝入渾茫,游于穆。其象凜冽,其光黯慘,披拂層曲,循境涉趣,巖氣浮于幾席,勁飚發(fā)于毫末,得其神跡以式造化,斯可以喻于雪矣?!蓖ㄟ^營造特定的空間境象表現(xiàn)寒凝凌兢之意,才是有“士氣”的雪景。
2.精神家園——胸次磊落,孤高絕俗。畫家通過描繪皓峰凍壑、荒漠寂寥的空間境象,表達個人淡泊純粹、超然物外的襟懷。正如文徵明自題《關(guān)山積雪圖》云:“古之高人逸士,往往喜弄筆作山水的自娛,然多寫雪景者,蓋欲假此以寄其孤高拔俗之意耳?!薄笆廊藷o限風(fēng)波苦,輸與江湖釣叟知”(吳偉業(yè)《鴛湖曲》)。貪戀富貴,疲于奔波的世人,見識不及江湖釣叟。讀懂了人生的人就真正走進了“寒江獨釣”之類的雪景圖畫——那是游息生活的精神家園。
三、瓷繪雪景的興盛與發(fā)展
(一)早期的瓷畫雪景——康熙青花
在陶瓷裝飾上,康熙青花與五彩出現(xiàn)了許多畫意生動的山水圖,亦偶見有雪景,品種為青花。如青花灞橋風(fēng)雪圖筒式瓶(圖8,上海博物館藏),瓶上描繪了奇峰勁松,高士騎驢過橋。畫面用濃青料勾勒山石、樹木等景物輪廓,淡青料水渲染天空和水面,烘托出瓷胎白色釉面以作“積雪”,在瓶體另一面,行書題云:“奇花六出亂忙忙,分付家童整錦囊。行到灞橋驢背穩(wěn),得意新詩字字香。庚辰(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仲冬日,居易主人題?!痹谇嗷ù僧嬛校似繛閯e開生面的創(chuàng)新之作,既吸收了水墨雪景渲染烘托的手法,又結(jié)合了青花彩繪的工藝技巧,如天、水的渲染用“混水”,以使淡青料色澤勻凈不著筆痕。畫松針為小橢圓形,上露白,下針芒狀,有積雪意又具裝飾性。同時期的青花瀟湘八景圖瓶之“江天暮雪”圖,也采用相同的手法(參看本刊2007年第4期,拙文《以雅化俗,瓷畫涵清》)。
(二)瓷畫雪景的興盛——乾隆琺瑯彩和粉彩
1.乾隆琺瑯彩(墨彩)雪景圖的新意。康熙晚期,在清宮造辦處琺瑯作創(chuàng)造了在瓷胎上畫琺瑯的新工藝。雍正六年(1728年)二月諭旨怡親王“試煉”琺瑯料,一個月后即試煉成功(朱家《清代畫琺瑯器制造考》)。以后琺瑯彩料多為清宮自制,而且新煉制出許多種進口料所沒有的彩料。據(jù)清宮檔案,新的色彩有軟白、醬色、香色、淡松黃色、淺綠色等。其中“軟白”為后來繪制雪景提供重要的彩料。在藝術(shù)特征方面,雍正琺瑯彩在白瓷胎上彩繪,結(jié)合院體畫的技法形成精致秀麗的風(fēng)格,并題詩句補畫意,融詩書畫于一體。此時還出現(xiàn)了單一的藍料、黑料彩繪的山水圖,與水墨畫風(fēng)格相近。
乾隆琺瑯彩中出現(xiàn)了色彩豐富的山水圖,其中雪景寒江獨釣圖瓶(圖9,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尤為人注目。瓶上近景坡石、修竹、古木;中景蘆葦叢中一漁翁披蓑戴笠坐船頭獨釣寒江,遠山白雪皚皚。瓶另面隸書五律詩云:“吳天楓葉落,六出舞霏霏。獨有江湖客,飄然風(fēng)雪磯。披蓑不知冷,把釣欲忘歸。仿佛富春畔,伊人是也非?!钡诹箱秩咎炜?、水面,淡赭色略抹坡石凹處,又借鑒了繪畫中用薄粉表現(xiàn)積雪的手法,用“軟白”繪山石、船篷、樹枝上的積雪,特別是蘆葦葉縱橫交錯,施白料于葉上,再現(xiàn)了寒江無際、渺然孤舟的冰雪世界??串嬜x詩,又遙想起嚴(yán)子陵釣灘。此瓶是極稀罕的琺瑯彩雪景圖,瓶外底有青花篆書“大清乾隆年制”款,作為官窯表現(xiàn)的卻是柳宗元《江雪》孤高冷寂的詩意,在許多秀麗華艷的琺瑯彩瓷中更是獨標(biāo)清高。
2.乾隆粉彩雪景的工藝。目前還未發(fā)現(xiàn)有關(guān)乾隆粉彩雪景彩繪工藝的文字資料,從彩繪藝術(shù)效果分析,其法為:以黑料鉤勒山石并略作皴法,并描繪樹木、房屋等景物,以淡黑色染天、水面。然后用白料敷蓋在景物的上部分。如以小白色圓點點在團狀松針的中間,以示其上積雪。用蕓香油調(diào)色,白色的筆觸細膩,白色料較薄,與其他色料相接較自然。同時,在其他色料的烘托下,山峰、房屋、樹石上的積雪采用平填、點繪的料色,又顯得較為醒目。乾隆粉彩雪景沿用了琺瑯彩雪景的彩繪工藝。
3.乾隆粉彩雪景的藝術(shù)特征。目前所見雪景都是官窯粉彩瓷,裝飾在瓶、碗、盤等器物上,以錦地“開光”形式,襯托出四個矩形或圓形、橢圓形。四“開光”分別畫四季景色。因“開光”有邊框,各個畫面如同立軸或紈扇式。如粉彩錦紅地花卉開光四季山水圖四方瓶(局部)(圖10,臺北故宮博物院藏)、粉彩藍地串枝花卉開光四季山水圖轉(zhuǎn)心瓶(圖11,同上)。以上兩例都是色地上華麗工謹?shù)募y樣,襯托“開光”白釉上清新淡雅的繪畫。其四季山水中雪景的特色是:①構(gòu)圖講究虛實疏密,藏露隱顯。如圖11,右邊山峰高峻,樹叢中數(shù)間茅屋,帷幔掀開,一高士披巾擁爐,憑窗賞雪,屋外蒼松積玉,紅梅吐艷;左邊空靈,染淡赭黑,以反襯畫中積雪,又以篆體題句云:“梅帳春融雪,松窗月舞龍?!眻D中左虛右實,高峰、松梅、一片雪霽風(fēng)光是露,寄寓主人高潔、深隱。②畫面精致且豐富。如圖10,瓶高19.8厘米,畫面高約12厘米,但方寸之地,用筆頓挫轉(zhuǎn)折表現(xiàn)骨力。溪岸邊紅梅枝干橫斜穿插,勁健有力。③設(shè)色豐富,四季色彩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如圖10,在雪景中也敷彩了多種色料,有長綠樹、未盡落的黃葉、盛開的紅梅、赭色的石罅,以及房屋、墻壁、籬笆等,又點綴人物的紅袍、藍褐等。與瓶上春夏秋三幅色彩豐富的青綠山水呼應(yīng)、協(xié)調(diào)。④詩書畫印融于一體。春夏秋冬四景分別以真隸篆行四體書五或七言詩句,寫“乾隆”、“宸翰”紅印。雪景題句云:“點空遠色迷前墅,積素遙岑對野扉?!币陨蠋桌娕洚嬵H妥貼、雅致。
(三)瓷畫雪景的發(fā)展——民國粉彩雪景名家何處人
民國時期,景德鎮(zhèn)瓷業(yè)興起一股仿古風(fēng)氣,促進了粉彩、五彩彩繪技藝的發(fā)展。如粉彩寒江獨釣圖瓶(圖12,景德鎮(zhèn)陶瓷館藏),以黑料為主,兼施淡赭,繪江畔坡坪,山寒水瘦,落葉蕭疏,樹古枝硬,皆因積雪覆蓋而寒氣逼人。此瓶的圖畫題材、畫風(fēng)及隸書題詩均同于乾隆琺瑯彩寒江獨釣圖瓶(見圖9),雖然構(gòu)圖有所變化,還應(yīng)認作是仿乾隆琺瑯彩雪景之佳作。
20世紀(jì)20年代初,景德鎮(zhèn)陶瓷藝壇有一個八人組成的群體“月圓會”,相約每月望日雅集珠山,切磋畫藝,后稱之為“珠山八友”。他們繼承中國畫優(yōu)良傳統(tǒng),以創(chuàng)新精神改良粉彩彩繪,取得了豐碩成果。其中有專攻雪景的名家何處人。
何處人(1882—1942年),名如,號華滋。安徽南陵人。早年曾受人聘請赴北京畫仿古瓷,因得機會觀看古代繪畫和畫冊,后轉(zhuǎn)畫粉彩雪景,賣藝于景德鎮(zhèn)、九江兩地。其雪景藝術(shù)特色表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1.用筆縝密精致又剛勁挺拔。粉彩梁園飛雪圖瓷板(圖13,景德鎮(zhèn)陶瓷館藏),為臨摹清畫家袁江之作。在38.5×25厘米的瓷板上,把204×119厘米原作上的樓臺亭閣、曲徑長廊、長松叢竹、湖石遠山全部描繪出來。特別是以界畫手法畫建筑物的鴟吻飛檐、梁柱斗拱、玉砌雕欄,一絲不茍,人物如蟻而生動多姿。線條細勁而料色凝重,如近景石畔的古樹已落葉卻虬曲如蒼龍,生命力旺盛。
2.“雪”色凝厚、勻凈且生動。何氏的雪景以“艷黑”料為主要色料描繪景致(這種色料的性能與琺瑯彩的黑料相似,描繪的景物經(jīng)烘烤后發(fā)色光亮且不會退色),再用清水調(diào)“玻璃白”(雪景用)料,描繪景物上的積雪,“玻璃白”料不透明,覆蓋力強。何處人用“玻璃白”畫雪景堆料凝厚、勻整。用“玻璃白”畫的線條細膩又遒勁,填的塊面(積雪)平整又不見筆痕。如圖13,古樹枝上的白線條(積雪),叢竹上白色“個”字、“介”字(積雪),都因筆上含料飽滿,運筆生動流暢而能發(fā)色潔白、光亮,給人以“夜聽疏疏還密密,曉看整整復(fù)斜斜”,一片瓊瑤之感。另一方面,還用“玻璃白”料畫山石的石罅皺摺,與黑料畫的山石皴染相表里,這樣,因“玻璃白”畫出大千世界各種景物的積雪而產(chǎn)生獨特的藝術(shù)魅力。
3.風(fēng)格冷艷明快。在何處人雪景中,用黑料為先,白料為后,先者為輔以托后者為主,有黑(景物)必蓋白(雪)。黑料繪出的連綿山巒,起伏丘壑、槎椏枯木都以白雪處理空間,黑白對比表現(xiàn)出遠近分明、層次清晰的效果。畫圖中又有人物衣衫、船只、樓閣飛檐、窗欞、欄桿,略施朱紅、黃赭等色,于黑白世界里點綴冷艷。
4.白色純凈的“點、線、面”組成高潔的形式美。何處人繼承了傳統(tǒng)繪畫和瓷畫的審美特征,不畫“風(fēng)回共作婆娑舞”雪花飄落時盤旋起舞的景象,而是以白色的“點線面”交織在一起,表現(xiàn)“天巧能開頃刻花”的雪霽風(fēng)光。如圖13,松針、石苔、樹葉、梅花等的積雪是“點”,樹枝、蘆葦、竹葉等的積雪是“線”,山峰、平坡、屋頂?shù)鹊姆e雪是“面”。“點線面”是音符,它們橫斜穿插、疏密虛實是旋律,和諧地譜寫出“白雪的贊歌”。贊美高潔,歌頌純凈。如粉彩雪霽訪友圖壺(圖14,景德鎮(zhèn)陶瓷館藏),壺面右邊繪懸崖峭壁、梅樹茅屋,茅舍主人倚窗眺望,迎候騎驢踏雪來訪的友人。橋畔孤松、崖邊古梅和修竹暗喻山林逸士的高隱,遠離紅塵的沖淡。粉彩寒江獨釣圖印盒(圖15,香港藏家)直徑9厘米的微景中,黑白點線面大開恢宏、曠野之境。
縱觀何處人的雪景藝術(shù),改良了粉彩工藝,以“玻璃白”為畫料,開拓了粉彩雪景的新天地。惜其作品存世較少,不少贗品雜陳藏界,為之一憾。何氏雪景藝術(shù)薪傳弟子余文襄,其粉彩雪晴假日圖瓶(圖16),畫風(fēng)清新且有新時代氣息。
瓷繪雪景從青花料水暈染表現(xiàn)雪意到粉彩的白色再現(xiàn)雪色,是景德鎮(zhèn)彩繪工藝制作的發(fā)展和逐步完善,瓷繪藝術(shù)要求更多地以工藝性來展示其藝術(shù)本色。
在現(xiàn)代粉彩中已形成一個獨特的“雪景”品種,有所謂名家構(gòu)思創(chuàng)作的雪景,也有依粉本繪制的中低檔大批量產(chǎn)品,還有把某名家畫的雪景圖制作成花紙貼在瓷板上(缺乏鑒賞目光者還信以為是原作),價廉物美,花樣翻新,以滿足市場的廣泛需要,各種瓷繪雪景已成為眾多愛好者、收藏家喜愛和欣賞的工藝品。黑格爾說:“藝術(shù)的真正職責(zé)就在于幫助人認識到心靈的最高旨趣”(《美學(xué)》第一卷)。在浮躁喧囂的生活氛圍里,人們需要尋覓雪景世界的寂靜和清曠,進而澡雪精神,洗滌污穢、塵俗,認識心靈的最高旨趣。
附帶解釋關(guān)于“雪景”品種的劃分。上世紀(jì)以來,景德鎮(zhèn)釉上彩繪業(yè)把畫“雪景”用的“艷黑”一類的多種色料的彩繪稱之為“洋彩”,現(xiàn)在稱“新彩”。單一艷黑彩繪加上“描金”稱之“墨彩描金”。而粉彩是用“珠明料”(黑色)描繪景致,再填繪粉彩類各色。但是“雪景”運用了“玻璃白”畫雪,所以彩繪業(yè)廣泛接受把“雪景”劃歸為粉彩。 (責(zé)編:雨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