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男人到我店里買鞋子……等到晚上八點,他回家拿尺碼還沒有回來,我只好關了店門?!钡晷《谧约旱牟┛蜕蠈懙?。不知道為什么別人寫博客都出名了,自己寫了一年,點擊率一共才400多,其中300多還是自己點的。
“你這樣寫博客,全是流水賬,一點隱私、一張裸照也沒有,有人看才怪呢。”店小三看了一眼店小二剛寫的博客,打了個哈欠拉著他離開網(wǎng)吧,回去睡覺了。
店里忙,幾天沒有時間上網(wǎng)。忽一日,老板拿著一張報紙激動地來找店小二?!斑@篇博客文章是不是你寫的?”老板問。
店小二看了看標題,是《鄭人買履》,內容的確是自己寫的。
“我是下班以后寫的……”店小二怯生生地說。
“恭喜你啊,你已經(jīng)是名人了,現(xiàn)在網(wǎng)上還有媒體都在討論那個買鞋子的蠢人,你已經(jīng)是著名的博客家了!這樣吧,今天起你就升店長了!”老板興奮地拍了拍店小二的肩膀。
之后的幾天里,鞋店生意格外興隆,許多顧客專門從外地趕來,就是為了看看著名傻子買過鞋的地方。店小二的博客訪問量迅速突破了20萬。店小二覺得很對不起那個買鞋的顧客,其實他并不是傻子……不過老板不讓他在博客里澄清。
漸漸地,媒體炒作的熱度降低了一些。又一個忽一日,早上一開門,門口居然人聲鼎沸,幾百個漢子蜂擁而入。原來一家德國外企認為買鞋的那個人忘記了尺碼回家拿,而不是在鞋店里用腳試,說明他做事科學嚴謹??茖W數(shù)據(jù)比腳的感覺更準確,中國人中很少有這樣做事認真的人,他們登報尋找此人,愿意100萬年薪聘用他。
“那個人就是我啊,您忘記了?”
“你小子欠揍?。扛艺f那個買鞋的不是我?”
那天混亂之中,店小二的口袋里被放進一千兩百元錢、三條高檔煙,并且不知被誰打了幾拳頭。
“歧視河南人是違法的……”過了幾天,報上又有一位時評家大聲疾呼。為什么買鞋的蠢人是河南人呢?這分明是地域歧視。憤怒譴責之余,他決定替河南人民起訴店小二,要求道歉并賠償名譽損失一元錢。
好在后來有消息說那個買鞋的人其實是外地人,并非新鄭本地居民,官司終于沒有打成。
“其實那個人不是自己買鞋,他是替別人代買的。尺碼忘記在家里了,所以只能回去找。都怪我沒寫清楚……”那天在網(wǎng)吧,店小二對店小三說。
這篇沒寫清楚的博客讓鞋店的生意翻了10番,那家德國公司的產(chǎn)品銷售量翻了兩番,那位非著名時評家成為了著名時評家……
(責任編輯 伊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