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買了幾本書,陳丹青的《退步集》、《多余的素材》,木心的《哥倫比亞的倒影》,還有一本《甜蜜的記憶》,上面全是老年代的糕點圖片。古色古香。這樣的書得趁好光陰時,身心放松。細(xì)讀細(xì)品,慢慢受用。
但是我總是瑣事纏身,每天朝九晚五地上班,柴米油鹽地忙碌,莫名有些無奈。
有時,我感覺自己一出生就被裝上一列火車,和一大堆面目類似的豆子一起被轟轟隆隆運向遠(yuǎn)方。既沒有勇氣蹦出車外,獨曝荒郊,也沒有勇氣縮守一隅,與世隔離,說不盡的尷尬滋味。孫犁先生說過“文人宜散不宜聚”,所以他不參加文代會、作協(xié)代表大會、理事會之類的各種文人會,于聯(lián)誼會、筆會、座談會之類更是退避三舍,獨自在幽靜的書屋筆耕不輟;楊絳先生更足獨絕,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有意請她出席她新出版的文集的作品研討會,被她謝絕:“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薄X鐘書式的冷幽默。
我很羨慕,可是不敢這么干。人是社會型動物,群居共食是天意。若無強大的個人意志,絕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可是,畢竟不是每個人的生活郜要被強行設(shè)置成某種共同模式的,若是都像古希臘的斯巴達(dá)人一樣,男人生來就是要當(dāng)戰(zhàn)士。女人生來就是要生孩子,那樣的千人一面還有什么意思?
也許,真正理想的生活如陳嘉映教授所說:“我夢想的國土不是一條跑道。所有人都向一個目標(biāo)狂奔,差別只在名次有先有后。我夢想的國土是一片原野,容得下跳的、跑的、采花的、在溪邊濯足的,容得下什么都不十就躺在草地上曬太陽的?!蹦且馑家苍S就是,別人觴籌交錯。把臂言歡的時候,也允許我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別人豪情滿懷,追趕朝陽的時候,也允許我什么都不干,躺在路邊曬曬太陽,吹吹小風(fēng),看看野草閑花、鴛鴦蝴蝶。
其實沒有人不允許。是我自己怕。怕被排斥,被推擠,喪失在這個正常的世界生活下去的權(quán)利——一種不自由的自由主義。
剛結(jié)識一家報紙的副刊編輯。這個人口常生活極不豐富多彩,除當(dāng)編輯之外,只不過讀讀書,寫寫字,同事宴飲一概不參與,而且既不吃請,也不受賄,任何一篇關(guān)系稿在他這里都不得其門而入。對別人的說長道短一笑而過。從來不往心上去——想來凡是對一事癡迷的人,都會對其他事情持拒絕姿態(tài)。他們無論在外界的眼里是一個什么樣的人?;蛘吖陋殻蛘呤杩?,但是在自己的心里已經(jīng)達(dá)到一種生態(tài)平衡,所以即使敝衣袍,簞食瓢飲。仍不改其樂。
這種又臭又硬的脾氣使他根本無法混跡人群,就像飯里的沙粒,總會被挑揀出來。旁人都說,太過特立獨行,不合時宜。甚至有熟人說,目前社會競爭如此激烈,下崗、分流、失業(yè)大有人在。他既不請客,也不送禮,更不肯委屈自己和別人應(yīng)酬周旋、搞好關(guān)系,這怎么能保住手里的飯碗呢?
但是很奇怪。別人花大錢,送大禮,鉆墻覓縫想干副刊,卻沒機會。照樣被分流走人,他一點旁門左道沒走,卻在副刊編輯的位置上一干10年。在他周圍的環(huán)境里,能在報紙副:剛一氣干上10年的。他是東風(fēng)獨秀第一枝??磥磉€是應(yīng)了一句俗語:打鐵還得自身硬,只要自身本事過關(guān),再獨絕都有一席之地——整個社會最根本的運行機制說到底還是看本事下菜碟,而不是看關(guān)系、看面子、看人情——既在社會上有一席之地,又能夠保持心靈自身的生態(tài)平衡,未始不是一種理想的生活狀態(tài)。
甘肅有一首《花兒》,歌詞極美:“青石頭里的藥水泉,擔(dān)子擔(dān),樺木的勺勺舀干;你若要我倆的婚姻散,三九天,硬冰上開一朵牡丹?!憋@然,“硬冰上開牡丹”和“山無棱,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一樣,都是極端不可能的事。但是,假如做人能夠一身硬骨,周身寒氣,像一坨堅冰一般堅持自己,那么天長日久,未始不能讓生命在歲月里開出一朵美麗的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