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新疆段南道與北道在喀什相匯后,即合為一道,向蔥嶺延伸。蔥嶺因“上悉生蔥”而得名,系指今帕米爾高原及昆侖山、喀喇昆侖山和興都庫什山等西部諸山而言,又稱“世界屋脊”。絲路古道上著名的石頭城――塔什庫爾干,便坐落在帕米爾高原的群山環(huán)抱之中。
前往塔什庫爾干,須沿著被稱為“中巴友誼公路”的314國道前行。離開喀什不遠,就進入了蔥嶺古道中的一段險道――蓋孜峽谷。峽谷因溝壑縱橫、山高水深、道路崎嶇、幽谷險峻,道路常因泥石流和山洪暴發(fā)而中斷,歷來被人們視為畏途。
蓋孜峽谷在唐時為劍末谷,當年玄奘大師翻越蓋孜,曾有過十分恐怖的體驗和描述,說“暴風奮發(fā),飛沙雨石,遇者喪沒,難以全生”。即使在今天,蓋孜峽谷也以險峻著稱。峽谷內一側是湍急的河水,一側是怪石嶙峋的山崖。公路就緊傍在河邊的山崖上。高聳的巨巖久遭風化,經雨水沖刷剝蝕,隨時都有崩落的可能。從山坡上傾瀉而下的泥石流,常常橫穿公路,沖向另一側的河谷,同時也沖毀了道路和橋梁。一些道路橋梁,甚至養(yǎng)路工人的道班房、電線桿也都隨著泥石流移位到了懸崖旁邊,隨時有墜入河谷的可能。殘缺不全的公路上,急彎、隘口、塌方、險坡隨處可見,令人膽戰(zhàn)心驚。
出了蓋孜峽谷,即可到達著名的“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山腳下的喀拉庫里湖邊??瓗炖锸恰昂诤敝?,當地人又稱其為“神湖”,湖的南邊就矗立著海拔7745米的“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北邊則矗立著海拔7649米的公格爾峰和海拔7530米的公格爾九別峰。天和日麗,冰峰倒映,湖光山色,十分秀麗。19世紀末,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曾經四次攀登慕士塔格均告失敗。他遙望這座雄偉神奇、白云繚繞的冰峰,問柯爾克孜族向導:“這座山峰叫什么名字?”向導回答:“慕士塔格,阿塔!”在柯爾克孜語中,“慕士塔格”是冰山,“阿塔”是父親。向導回答的意思是:“這座山叫‘慕士塔格’,我的父親!”這是向導對赫定的尊稱。沒想到一個歷史的誤會由此產生,斯文·赫定在他繪制的地圖上,就把慕士塔格標名為“冰山之父”,而且一直沿用至今。慕士塔格實在是太難以讓人捉摸了,為它命名的斯文·赫定沒有登上去,斯坦因更是望而卻步。在慕士塔格山腳下的柯克亞鄉(xiāng),至今仍能聽到柯爾克孜族人從父輩口中流傳下來的有關歐洲人攀登“冰山之父”慘遭失敗的故事。1956年和1959年,中國登山隊兩次登上慕士塔格峰頂。慕士塔格山平緩的西坡是滑雪的好場所,同時也是世界上最高的能滑雪的山,每年吸引了大量歐洲的登山滑雪者,成為歐洲登山滑雪者心目中的滑雪圣地。
離開慕士塔格山,前行不遠,在險峻的喀喇昆侖山的山谷間,就坐落著著名的塔什庫爾干塔吉克縣。
在玄奘的《大唐西域記》中,記載著一則羯盤陀國的故事。說該國“周二千余里,城依峻嶺,背徙多河。山嶺連屬,川原隘狹” 。該國的國王自稱出身于“漢日天種”。意思是說母親是漢地婦女,父親是太陽之神。傳說在許多年以前,一位中國公主遠嫁波斯。當迎親隊伍來到蔥嶺一帶時,正趕上兵亂,道路斷絕,于是使者們把公主安置在一座孤山上,山下派兵守衛(wèi)。數月之后,正要繼續(xù)前行時,發(fā)現公主已經懷孕。迎親的人們十分害怕,又感到莫名其妙。公主的婢女告訴使者:“請不要擔心,這是天神所為。每天中午,有一個王子從太陽中來到這里與公主相會。”使者們不敢回國,就在山上修城建宮,立公主為王,建立了羯盤陀國。后公主產一男嬰,果然“飛行虛空,控馭風云,不同凡響” ,“然其王族,貌同中國,首飾方冠,身衣胡服” 。這就是關于塔吉克族來歷的一則傳說。
玄奘所到過的羯盤陀國,漢時稱蒲犁國,就是今天塔什庫爾干塔吉克縣縣城所在地,舊稱色勒庫爾??h城的東北側,坐落著昔日羯盤陀國的國都——石頭城。唐朝開元年間,在此置蔥嶺守捉,統轄帕米爾高原地區(qū)。到了清末,于1902年在此置蒲犁分防通判廳(簡稱蒲犁廳),歸莎車府管轄。
石頭城由內城和外城兩部分組成。外城周長近4000米,已遭嚴重毀壞,但城垣清晰,宅院和防守工事分明。滿地的大小石塊,說明該城的建筑多以石塊砌成。內城依山頭而建,保存較為完整,兩層高且厚的城墻雄姿依然,墻頭雉堞猶存。沿著較為完整的東北角城門登上內城,只見城堡內街巷清楚,民居、宅第、寺廟依稀可辨。站在殘損的城頭向外眺望,外城及城周形勢盡收眼底。石頭城以其悠久的歷史、獨特的設計、復雜的建筑、牢固的結構名聞中外,引起許多專家、學者和游客的興趣。而其“漢日天種”的后代,就是今天仍然生活在這里的塔吉克人。塔吉克人稱石頭城為“克孜庫爾干”,意為“姑娘堡”。城后有塔什庫爾干河,當地人今天仍稱之為“徙多河”。 1836年,當中亞浩罕國入侵這一帶時,塔吉克民族英雄庫爾察克率領民眾在此據守,石頭城也遭受了侵略者的炮火。
塔什庫爾干,是塔吉克語“石頭城”的意思。這是我國惟一同多國邊界相連的縣,從南到北與巴控克什米爾、阿富汗和塔吉克斯坦等國接壤,全縣人口不足3萬。塔什庫爾干縣城不大,但充滿了異域情調。美麗的塔吉克姑娘們身著艷麗的民族服飾,也許是身處大山深處的緣故,面對我們的攝影鏡頭,她們很羞怯地把自己的臉藏在顏色鮮艷、色彩強烈的頭巾后面。當然,最早知道帕米爾高原和塔吉克人,還是從20世紀60年代那部著名的電影《冰山上的來客》和后來的小提琴曲《陽光照耀著塔什庫爾干》中,但《冰山上的來客》是部黑白片,讓我們看不到冰山雪峰映照下的塔吉克姑娘的鮮艷與美麗。當我們來到這里時,眼睛看到的是美麗而神秘的塔吉克少女,心中回響著《花兒為什么這樣紅》的歌聲。來到塔什庫爾干,方才知道在塔吉克人中流傳百年的民歌《古麗碧塔》,就是《花兒為什么這樣紅》音樂的源泉。身處塔吉克人中間,時常都會聽到人們吟唱《古麗碧塔》的歌聲,那優(yōu)美動人的曲調和歌中所吟誦的美麗愛情,常常將人帶入那夢幻般的故事之中。
塔什庫爾干這座群山環(huán)抱下的小小縣城,還是中國位置最偏西的開放口岸,紅其拉甫海關聯檢大樓就建在縣城外的中巴友誼公路邊上。每當清晨開關之時,不知從哪兒涌出來的熙熙攘攘的中外游客、商人和各色車輛就擠滿了聯檢大樓前的小廣場,熱鬧的情景一直持續(xù)到太陽西斜。這里的商人大多是滿臉長須、身著長袍,就連深秋也赤足趿拉著拖鞋的巴基斯坦人。他們是今天仍然活躍在這一段絲路古道上的商人,不過他們的手中不再牽著駱駝或馬匹,而是開著他們那裝扮得奇形怪狀、花花綠綠的大卡車,將印著“CHINA”字樣的中國商品運往巴基斯坦和中亞各地。
從塔什庫爾干縣城再向西南行約140公里,即可到達蔥嶺河谷通向南亞、印度河流域的主要通道——紅其拉甫達坂。通過一個邊境檢查站后不遠,就到達了海拔4700多米的紅其拉甫達坂。紅其拉甫,波斯語為“要命的水溝”,塔吉克語為“沸騰”??诎妒?982年8月開放的,314國道由此越過界碑,經巴控克什米爾,到達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因此這條道路也被稱為“中巴友誼公路”。絲路古道也由此越過蔥嶺,到達阿富汗和印度等地,還可至今烏茲別克斯坦的撒馬爾罕。站在紅其拉甫達坂的界碑前,看著古絲綢之路越蔥嶺而去,前面又是逶迤的群山和茫茫的雪原,公元642年,唐玄奘由印度返回時,據說也是由此“入關”的。
陽光明媚,烽煙遠去,邊境詳和,民族和睦,盼望有一天,我們乘坐的絲綢之路古遺址采訪車也能從這里越嶺而去,去追尋月氏人的足跡、貴霜帝國的繁榮、居魯士皇帝的偉業(yè)、亞歷山大大帝的功勛、古埃及的文明和古羅馬的繁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