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梁面俗稱“紅面”,在許多人看來,高梁面簡直可以用“難吃”來形容。然而在我的老家山西原平,高梁面卻是用來待客的上等食物。這個風俗一定會令那些認為高梁面難吃的人們感到不可思議。不過當他們?nèi)ノ壹亦l(xiāng)親自品嘗過后,一定會對高梁面刮目相看——原來高梁面可以如此別有風味。
常言道:“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蔽壹亦l(xiāng)的人們過去一直是以高梁面為主食的。那里的人們在歷經(jīng)了多少代人的積累后,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制作講究、富有地域特色的高梁面加工方法。先從高梁面的磨制說起,首先要將高梁米脫粒,然后把一大鍋水燒開。村民們家中無論人口多少,做飯的鍋直徑都在二尺以上,即使是光棍漢,在家做飯也是使用這種鍋。水開后,把高梁米放入開水中焯一下,開水立刻變成紫紅色。撈出高梁米,攤在席子上或磚地上控水。大約一二日后,米尚未全干。這時的米最適宜用石磨去磨。磨出的面呈白色,微有一點高梁色,當?shù)厝朔Q之為白高梁面。據(jù)說如今用電磨將高梁紅皮去掉后磨面即成白高梁面,至于用開水焯高梁米的工序是否還保留,就不得而知了。
白高梁面可蒸著吃,也可煮著吃,還可摻了其他的面吃。我們老家人習慣用純白高梁面搓面魚魚蒸熟了吃。這種面魚魚可以自家人吃,也可以用來招待客人。家鄉(xiāng)的嬸子、大娘們都練就了搓魚魚的好功夫。要想搓好魚魚,首先要和好面。和面的工序特別講究,將高梁面盛入面盆,再連面帶盆整個兒放入加了水的大鍋內(nèi)加熱。待水燒開后,會聽到鍋內(nèi)水撞擊面盆的聲音。這聲音響上一袋煙功夫,就要取出面盆,用鍋中沸水澆到面里,當?shù)厝朔Q之為“潑面”。潑面時水與面的比例要恰到好處,軟了不好搓,硬了不好吃。高梁面經(jīng)過這樣處理后就去掉了澀味,吃到嘴里不僅口感爽,似乎還有微甜、清香的感覺。面和好后就可以搓魚魚了。用一塊大面板做工具,揪上一塊面分成若干小塊兒置于面板上,兩手同時搓,一次就可搓出十幾根長面魚魚。面魚魚放到籠里上鍋蒸熟,用涼菜、熱菜均可拌了吃。當然,高梁面不止這一種吃法,圖省事時也可用飴鉻床壓饸饹蒸熟了吃,但口感就差遠了。高梁面還可與蔬菜拌起來加調(diào)料做成“撥爛子”,也很好吃,現(xiàn)在甚至在省城太原的許多飯店,也常能見到這種吃食。
山西人擅長做面食,高梁面做成面食,大約也有七八種花樣。其中包括在高梁面中摻一點白面、豆面,做成雜面的抿面、撥面,擦尖等。若在高梁面中加一丁點榆皮面還可以搟面條或壓飴餡下鍋煮。榆皮面的黏性極強,做一斤高梁面只要摻一小把就夠了。摻了榆皮面的紅面條下到鍋里不黏湯,吃起來光滑有味。這些面食在當?shù)囟己艿脤?。特別是雜面做的面食,那里的人們幾天不吃就犯饞。記得曾經(jīng)有一部很不錯的電視劇叫《晉昌源號》,講述的是清代山西票號的鼎盛情況。劇中票號的主人雖然是一位大富商,堪稱富甲天下,但他仍喜歡吃高梁面做的面食。劇中有一個細節(jié)給人印象很深。他吩咐人做雜面擦尖吃,要多放點兒高梁面。他說這好吃,皇上不吃這東西是他沒這個福。瞧,這是多大的口氣!
說紅高粱面難吃的人,大概是吃高梁面不得法。他們用紅高梁面蒸窩頭或烤餅子吃,肯定是很難吃的了。套用一句山西人的說法:“這樣吃虧了材料?!蹦欠N紅高梁面窩頭我上高中時沒少吃過,特別難以下咽,至今想起來我都覺得胃里要冒酸水。我上高中時正值經(jīng)濟困難,按人頭配給糧食的年代。配給糧食中,細糧的比例只占三分之一,剩下的都是玉米面和紅高梁面這樣的粗糧。學校將粗糧全部拿來蒸窩頭,玉米面窩頭還好咽一點兒,高梁面窩頭吃到嘴里苦澀難咽。后來同學們從家里拿來小鍋、小刀,我們把窩頭切片與從食堂打回來的大燴菜一起放到鍋里煮,菜湯入到窩頭片中,吃到嘴里有了滑溜感,才得以將高梁面窩頭順暢地送入胃腸中。那時,我還聽說我們老家一帶的糧店把紅高粱面經(jīng)過高溫高壓加工制成“鋼絲面”,每一根面扯出來,三米五米長是不稀罕的。這種鋼絲面扯不斷,特別有韌性,真所謂“經(jīng)得起考驗”。這么有韌性的東西怎么吃呢?吃前,要先用溫水浸泡24小時,再用大火煮,小火煨。就是如此,還要有一副好牙口,慢慢地嚼,更要多放點醋以利消化。
如今物質(zhì)條件越來越好,但我們老家人仍然保持著用白高梁面魚魚待客的習慣。不但是農(nóng)家,現(xiàn)在一些城市中的大飯店也有了以高梁面為主的雜面面食。不過飯店中的面食小小一碗,越發(fā)精致,也越發(fā)昂貴了,倒不如農(nóng)家的面魚魚,盡管有些粗糙,但那是主人的一片赤誠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