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我們了解到,腦殘體作為 “非主流文化”的一部分,在一些年輕人,特別是“90后”網(wǎng)民中得到熱捧,卻連同“非主流文化”一起受到了大批網(wǎng)民的詬病甚至激烈抵制。這個“非主流”不完全等同于我們對“主流”與“非主流”的傳統(tǒng)界定。它原本的含義被一種年輕人中追逐的小眾文化所取代,在這里被借用成為專用名稱了。隨著“勁舞團”等低齡網(wǎng)游帶來的漫畫風格的人物氣質形象,到了中國后變異成了一部分低齡青年(13~20歲)的精神寄托。一批批新生代網(wǎng)友開始將“非主流文化”改變?yōu)橐环N獨特的網(wǎng)絡現(xiàn)象,并自創(chuàng)了各種中國化的非主流方式。這種處于破壞、顛覆狀態(tài)的低齡化亞文化容易使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將其文化內(nèi)容當作非主流文化來接受,把亞文化宣揚的價值觀念當作群體認同的價值觀念來吸收。
“反非”的人認為,該群體的所謂文化其實只是希望自己區(qū)別于他人的心理反應。他們只模仿到皮毛更無創(chuàng)造可言。而且一致的穿衣風格、化濃妝、拍照擺雷同的姿勢、PS修改照片等行為都是一種趨向大眾化的行為。他們使用的腦殘體是這一特殊群體中間的一種流行元素與代表,只是用來區(qū)隔自己與前輩們的行為,但內(nèi)心的驅動力其實與過來人多少有些一致。而所有這些行為體現(xiàn)出的恰恰是缺乏創(chuàng)意、沒有個性、沒有思想的本質。對于喜歡“非主流”并模仿它的那些年輕人來說,不應該用頹廢、變態(tài)的生活方式演繹“非主流”潮流,不要以為“吮吸自己血液、頹廢混日子、逃學打架、混亂性愛……”就是“非主流”的風格。
“非主流”們的自我定義:
非主流不是屬于大眾的時尚。非主流不是屬于自己的個性。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會有自己的文化:穿著、佩戴、吃喝、室內(nèi)的擺放等等,這就是非主流。非主流不是個性,不是氣質,而是另類,更是為了吸引別人而特意去做的“假”動作。
這樣的自我定義似乎讓人更難以理解當前流行的“非主流文化”是怎么回事,有好事網(wǎng)友作了如下總結:
導火線:網(wǎng)友諷刺“非主流”
網(wǎng)友“蠢爸爸”制作了一段長達16分鐘的反非主流視頻,在某視頻網(wǎng)站播出。該視頻中穿插了正兒八經(jīng)的訪談、“專家”說法,以惡搞的形式對非主流進行了詳細而深刻的解說,最后以一段原創(chuàng)RAP結束,極盡反諷和批判,引發(fā)了不少網(wǎng)友的共鳴。
起哄:“90后”無能力……
隨后出現(xiàn)另一段名為《80后小資MM笑談“你全家都是非主流”》的視頻,視頻中一位沒有露臉,全身只裹著一條白浴巾的自稱“80后”的“姐姐”用自己的經(jīng)歷教育了一番“90后”的非主流:“你們連影響社會的能力都沒有,憑什么說自己是非主流?”
反擊:“80后”是嫉妒者
一個名為《非主流新社會精英反擊“80后”裹布女》的視頻,對“80后”裹布女的批判表示了反擊,自稱“90 后”的女生kululu說:“非主流踩你們尾巴啦?說白了,每個時代總有這么一些人,一邊偷偷嫉妒加羨慕下一代的優(yōu)越生活,一邊唯恐天下不亂……”
巷戰(zhàn):互罵“腦殘”
此后,在各大視頻網(wǎng)站和論壇上硝煙四起,爭論再次升級。這一次“交戰(zhàn)”,波及面極廣,輕易引發(fā)了兩代年輕人的相互詆毀和無休止的爭論。有人松了口氣:“‘70后’終于解放了,現(xiàn)在輪到‘80后’和‘90后’打了?!备腥送诰虻絢ululu其實是1987年出生,甚至她就讀的學校和家庭情況均被曝光。直逼得這個小姑娘再次發(fā)視頻聲明道歉,表示之前的視頻只是出于貪玩。對“非主流”的批判之聲已經(jīng)上升到了“80后”和“90后”的爭論,上升到了雙方關于人生態(tài)度、理想和追求的辯論,諸如哪一代人沒品位,哪一代人更荒唐。
相對獨立的“非主流”圖像
通?!胺侵髁鳌眻D片的色彩平衡都是經(jīng)過特別處理編排的,常常使用調(diào)暗畫面的光源、LOMO效果、正片負沖、黑白效果、5像素模糊、柔光、溶圖、筆刷、錯落不一字體各異的文字以及特殊角度等等來制造畫面效果,力求使圖片從構圖到色彩再到排版都帶有某種心情和狀態(tài)。在圖片主題上也力求獨特,比如擺POSE時會裝出可愛或者頹廢的表情,選取角度時也常常出現(xiàn)一些出人意料的鏡頭。摩天輪、電線桿、氣球、鋪滿落葉的地面、有大片云朵的天空、血跡、公園的長椅、可愛的小物件、用各種手法制造出來的心型以及大眼濃妝鼓腮少女是其常見的主題。
盡管當今“非主流”風潮因為傳播者的素質與其圈子內(nèi)整體頹廢低俗的氣氛而受到大眾的質疑和指責,“非主流”圖片也因此遭到一些人的抵制。但仍有許多人不認同非主流青少年,卻迷戀著“非主流”系的圖片。若從本身的藝術性來看,“非主流”圖片所流行的一些處理風格確實有其獨特的美感。它們對生活中細微之處的執(zhí)著,客觀上為我們制造了很多散發(fā)著窒息的美感的圖像,也使這些本來平凡的意象擁有了新的意義。在鏡頭選取、處理、排版上的創(chuàng)新以及力求使創(chuàng)作者心境融入圖像,使圖像氛圍從客觀反映變?yōu)橹饔^講述的理念,也因此使“非主流”風格的圖片脫離出“非主流”系統(tǒng)之外,獨立成為一種圖像處理與設計的風格。許多“非主流”系圖片作者本身并不是“非主流”人士,他們的創(chuàng)作借鑒于“非主流”圖像的風格,再將之發(fā)展、改良,摒棄了一些消極的因素,如很多“非主流”女孩拍照瞪大眼、鼓腮扮可愛的呆板模式化,以及一些色情暴力元素;保留一些積極元素,如圖像色調(diào)的策劃與布局使之能夠更主觀地體現(xiàn)一種心情和氛圍;形式上也不斷追求打破“非主流:圈內(nèi)已經(jīng)固定化的模式,力求與其他風格融合。這些都使得高水平的”非主流“系圖片也能躋身專業(yè)平面設計領域。
(責任編輯 肖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