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非洲稀樹草原和森林邊緣地帶的非洲特有動物——長頸鹿,為哺乳綱偶蹄目長頸鹿科長頸鹿屬。
在偶蹄目中,長頸鹿科是最獨特的一類,牙齒為原始的低冠類型,不能以草為主食,只能以樹葉為主食,舌頭較長,可以用于取食,頭上有短角,角上被有毛的皮膚覆蓋。
然而,長頸鹿還擁有奇特的外貌:身高可達6米,為世界陸地的最高動物;出眾的脖子是世界動物中最長的;眼睛大而突出,位于頭頂之上……這些奇特之處,又引發(fā)出一串奇特的故事。
會打架的脖子
一天早晨,到了長頸鹿覓食的時候。它們的覓食時間很有規(guī)律,都是在每天的早晨與黃昏。這群長頸鹿總共有十幾頭,作為喜歡群居的長頸鹿來說,這一群體的數(shù)量算是一般,數(shù)量多的一群有幾十頭呢,眼下這個十幾頭的群體,來到了一處樹木比較稀疏的地方,這是它們理想的覓食之地。
它們站在大樹旁,很輕松地就吃到了較高地方的新鮮嫩樹葉與樹芽。在非洲的大草原上,只有它們才有這樣的優(yōu)勢,其他動物是無法吃得到的。這要感謝它那高大的身軀尤其那長長的脖子。在物種進化過程中,它的長脖子得到了發(fā)展,它與其他動物的脖子一樣椎骨同樣只有7塊,只是它們的椎骨長得較長,一塊椎骨就有兩公尺長,自然就獨樹一幟了。
別看長頸鹿的脖子長,但是很靈活,長脖子不僅幫助它可以吃到其他動物無法吃到的東西,而且還是它打仗的工具。
“早餐”之后的長頸鹿,悠閑地在一起“聊天”休息,突然,不知為什么,是開玩笑急了,還是發(fā)生了矛盾,反正是有兩頭雄性長頸鹿撕打起來,與眾不同的是,它倆不用牙齒咬,不用角頂,也不用腳踢,而是用脖子。它倆用長脖子互相纏繞著,廝殺格斗。
一會兒它把它纏倒了,一會兒它又把它纏倒了,互不相讓,互不認輸,持續(xù)了好長一段時間,不知打了多少個回合,最終還是分出了強弱。只見強者纏住弱者的脖子,迫使弱者低頭認輸,直到把頭低到蹄子為止。還真有些“鐵箍使頭低,敗者勢如泥”的情形。
機敏的“望哨”
長頸鹿身上的花斑網(wǎng)紋是一種天然的保護色,它在樹蔭下隱蔽,一般情況下難以辨認,既使這樣,它也不放松警惕,時刻觀察周圍的動靜。
一天,一頭名叫“瞭望哨”的長頸鹿,它的眼睛不僅長得大,而且位于頭頂之上,因此視覺特寬廣,可以看到身后的東西。同時,它的聽覺也特別敏銳。所以,“望哨”除眼睛的觀察外,耳朵還不停地轉(zhuǎn)動著尋找聲源,每次直到斷定平安無事,才繼續(xù)吃食。
這天黃昏,這群長頸鹿正在吃“晚餐”,突然停了下來。原來“望哨”觀察到,東邊有猛獸正往這邊靠近。雖然還不能確定猛獸就是來襲擊它們的,但它們那警惕的天性,還是告訴它們逃跑最為安全。于是,它們一溜煙地向西逃奔而去,眨眼間已不見了蹤影。據(jù)測試,長頸鹿的奔跑能力也是相當強的,時速可達57公里。
鐵錘般的蹄子
長頸鹿的長腿雖然對于它的奔跑能力起著關(guān)鍵性的作用,但由于腿部過長,在有些方面也帶來不便。比如在飲水時,它們只有叉開前腿或跪在地上才能喝到水。這不僅不方便,而且在喝水時十分容易受到天敵的攻擊。雖然長頸鹿喝水時留有放哨的,不是大家一起喝。但它們的天敵有的也很聰明,專門等到這個時候發(fā)起攻擊。
果然,就在這幾十頭長頸鹿來這兒飲水時,幾頭獅子不知什么時候隱蔽在水塘附近了,正當一些長頸鹿開始喝水時,獅子突然襲擊過來。放哨的長頸鹿立刻發(fā)出信號,并拔腿而跑,正在喝水的長頸鹿站起來再跑,就來不及了。
然而,獅子還不了解長頸鹿蹄子的厲害。就在一頭獅子逼得一頭長頸鹿無路可逃的時候,那長頸鹿抬起蹄子,狠狠地用力踢了過去,啪的一聲,如重重鐵錘砸在了獅子的頭部,當即獅子就嗚呼哀哉了。
見此,其它的獅子不敢戀戰(zhàn),紛紛逃離了。
這次戰(zhàn)斗,長頸鹿的這一群體沒有什么傷亡,而且靠“鐵蹄”“擊斃”了一頭獅子,保證了自己的安全。據(jù)說,長頸鹿在被逼到絕境時,一腳踢死一頭猛獸的事情絕非頭一回,在以前也曾有過,所以才稱其蹄子似鐵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