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的上級,或者上級的上級,或許根本就沒有想過要改變現(xiàn)狀,因為機構的變化,往往意味著職位的變遷。2008年,鐵道部沒有并入大交通部,終于“逃過一劫”,2009年、2010年呢?難道鐵道部真的有“定海神針”?
某鐵路職工培訓學校的王芳(化名)告訴《財經(jīng)文摘》,現(xiàn)在一聽到關于改制的話題就頭疼。
工作20年來,她一直穩(wěn)穩(wěn)當當?shù)刈鲎约旱睦蠋?,感覺各方面都很愜意。然而,半年前,忽然有傳言說學校要歸到地方,面向社會,這讓她一下子郁悶起來?!澳且馕吨覀円詫ど?,收入也有可能減少?!?/p>
不過她也承認,現(xiàn)在鐵路職工的收入普遍不高,一些人是既想改又怕改:“一改就要精減,一精減就有可能下崗啊!搞不好就減我們這些二線人員。”
王芳的擔心,或許正好反映了一些“鐵路人”的隱憂。在他們眼里,改制成了一把雙刃劍:存在變好的可能,也有可能傷及自身。
不過,王芳所代表的,主要還是大部分普通鐵路員工的想法。他們的上級,或者上級的上級,或許根本就沒有想過要改變現(xiàn)狀。因為機構的變化,往往意味著職位的變遷,誰知道將來等待自己的是提升還是免職?
“鐵老大”的體制改革,似乎要多艱難有多艱難。2008年,鐵道部沒有并入大交通部,終于“逃過一劫”,2009年、2010年呢?難道鐵道部真的有“定海神針”?
“鐵老大”的“牛氣”
年初的暴風雪災難,一下子把“鐵老大”無情地曝光在人們面前。而其后的大部委制改革,鐵道部卻依舊巋然不動,又讓人們見識了這個部門的“牛氣”。
對此,有關人士的解釋是,現(xiàn)在鐵道部又是裁判員又是運動員,雙重身份不適合搞大部委制改革。只有實行政企分開,真正實行其監(jiān)管職責的時候,才能起到大部委制改革所預期達到的目的。
但是,針對鐵道部在自然災害前的表現(xiàn),仍有人“路見不平”,勇敢地站出來炮轟。2月中旬,不少媒體刊登了這樣一條新聞:針對雪災的問題,廣州市政協(xié)副主席郭錫齡毫不客氣地批評道,此次事件,鐵路部門比氣象部門的失職更嚴重,“鐵道部的人要撤換!”
令郭錫齡意想不到的是,鐵道部發(fā)言人王勇平反而回批他的說法是“犯了缺少常識的錯”。對此,星島環(huán)球網(wǎng)2008年3月6日的評論說:“顯然,政府部門和政協(xié)所能掌握的信息有所落差,以致接連出現(xiàn)不同調的狀況。”
這當然是一種很委婉的說法,但并非所有人都如此手下留情,因為王倨傲不恭的回應激起了民憤?!稏|方今報》的讀者評論說,鐵道部新聞發(fā)言人的回應具有“挑釁意味”。
一位蘇文洋先生更是尖銳地指出,王勇平對郭發(fā)言的回應,表明他“對我國的民主政治制度一竅不通,對政協(xié)委員的會上發(fā)言權利缺乏起碼的尊重。僅此已經(jīng)構成請辭的條件?!保ā侗本┩韴蟆?月21日)
另有評論人士認為,由于鐵道部是垂直管理的獨立系統(tǒng),地方上不設廳、局等二級單位,鐵路部門在很大程度上是個封閉的體系,所以它與地方政府沒有任何管理上的關系。因此,鐵道部的人才敢這樣無視政協(xié)的批評聲音。
與此同時,鐵道部部長為自己部門打90分的消息,也讓一些人憤憤不平。在他們眼里,哪個部都比鐵道部的表現(xiàn)好,但別的部長都很謙遜地給自己打了中分甚至低分。依鐵道部在雪災中的表現(xiàn),有什么資格這么表揚自己?
不過,不滿的聲音大多來自下面的民眾,中央政府似乎對此沒有什么表示。
“威風”背后的擔憂
鐵道部何以如此“?!保繛楹我虉?zhí)地堅守不改制的“陣地”?
香港《亞洲時報》3月14日發(fā)表一篇報道,文章尖銳地指出,實際上,這次大部委制改革,在醞釀過程中便已遭到各方抵制,一些有實力的部委則拒絕合作。
此后發(fā)生的一件事情,很能說明事態(tài)的嚴重性。據(jù)知情人士向《財經(jīng)文摘》透露,原信息產(chǎn)業(yè)部與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國防科工委及發(fā)改委一部分職能合并后,變身為新的工業(yè)信息部。新部長對發(fā)改委有關人員的調令下發(fā)后,卻遲遲不見來自發(fā)改委的人到新部門報到。
這邊只好催過去,那邊表示先緩一緩再說。過一段時間再催,那邊便以商量的口氣問:能不能先把桌子搬過去,人先不過去?后來,看這邊實在催得急,那邊索性公開提出,能否只讓人過去,但職能依舊留在發(fā)改委。
此事雖與鐵道部無涉,但至少反映出中央各部委的一個現(xiàn)狀:權力大于一切,只要握有資源、財產(chǎn)和現(xiàn)金收入等實權,就敢于直接對抗上一級部門。
鐵道部改制也可能存在同樣的問題。顯而易見的是,如果現(xiàn)鐵道部并入大交通部,將變成一個只有監(jiān)管和指導職能的部門,而不可能再像現(xiàn)在這樣,手中既握有路權,同時又具有車輛運營權,同時執(zhí)貨運和客運、車與路于一己之手。屆時,其壟斷地位也將不復存在。
據(jù)分析,由此引起的另一個直接結果是,原鐵道部的管理層肯定會面臨精減問題,每個人的去留便隨之成了未知數(shù)。這當然是官員們最不愿意面對的事情。
某跨國公司是油品生產(chǎn)商,鐵路系統(tǒng)是其主要客戶之一。該公司一位中層管理人員告訴《財經(jīng)文摘》,近幾個月來,他每次到鐵路客戶那里,聽到的都是關于改制的事,搞得人心惶惶。不少人擔心,一旦改制后,自己下一步的去向將難以預料。
3年前的3月18日,全國10個鐵路局(集團公司)下轄的38個鐵路分局,一夜之間被統(tǒng)一撤銷。這被看作是鐵路系統(tǒng)由4級管理向3級管理邁進的重要步驟。但那次改革,似并未涉及到太大規(guī)模的人員精減。
最后的壟斷“橋頭堡”
有媒體報道,鐵路員工對改制的惶恐不安,大多來自于其對壟斷環(huán)境的適應。一旦離開這種壟斷土壤,他們就可能面臨“水土不服”的問題。
或許有人不知道,中國的鐵路系統(tǒng),單獨擁有自己的公安局、檢察院和法院,處于一種自我監(jiān)督的狀況。有一位人士評論說,鐵道部的壟斷性,首先就反映在其內部組織機構上,它自己身兼運動員和裁判員雙重功能。
在這種背景下,發(fā)生下面的故事也就毫不為奇。兩年前,有位人士狀告鐵道部,說在火車上消費索取發(fā)票未果,但結果卻是敗訴。原因很簡單,審判法院是鐵道部領導下的鐵道法院。這就好比某人狀告甲,而法官卻是甲的兒子一樣,審判結果不言自明。
中國現(xiàn)在有行政避嫌之說,這在《公務員法》里面有明確的規(guī)定。但是,鐵道部受其機構自身的特性決定,這樣的行為似乎沒有避嫌之說。
眼下,破除壟斷行業(yè)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在這方面,即使是被公認為最壟斷的電信行業(yè)也在破冰改制。但鐵道部似乎并不為之所動,結果,鐵路部門變成壟斷行業(yè)最后的“橋頭堡”,幾乎沒有邁進市場經(jīng)濟的門檻。
“鐵路改革的難點是壟斷,不能吸引社會資金的進入,是其發(fā)展瓶頸。所以,改革的關鍵是打破壟斷。”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鄭新立如是說。
雖然從電力到電信,壟斷行業(yè)紛紛走上改制之路,而且,“壟斷”本身有時也可成為賣點。不過,從目前的情況看,投資者的觀望和鐵道部的熱情還是形成了很強的對比。
《財經(jīng)文摘》采訪發(fā)現(xiàn),雖然普通的鐵路員工對現(xiàn)狀不滿,并渴望變革,但聽說是采訪,則大多退避三舍。還有人表示,改制尚沒有出臺一個成熟的方案,還在醞釀推進的過程中,說了也是白說。
改制涉及國家安全?
據(jù)一位對鐵路較有研究的人士分析,從國外鐵路成功的改制過程來看,最終結果將是政企分開,車歸車、路歸路,主管部門只有監(jiān)管權而無運營權。從事車輛運營的公司,則須通過支付費用,向具有路權的公司租路使用。
目前,中國“鐵老大”的總資產(chǎn),高達5000多億元,雖然實行了“網(wǎng)運分離”、“主輔分離”等所謂的內部改革,仍然無法解決整體資產(chǎn)收益率偏低,以及非繁忙線路虧損的難題。有人士斷言,只要鐵道部不改,這種現(xiàn)狀就不可能變。
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馬懷德相信:“鐵道部會很快納入大部制改革。世界上很多大的交通部運輸部,都是合二為一的。”
但也有人士認為,鐵道部不可能真正改制,也沒有改的必要?!拌F道部改制,只會令人員和權力都更集中,控制更得力,這都是為政治服務的,萬變不離其宗。” 一位以前經(jīng)常跑鐵路部門的記者,斬釘截鐵地對本刊記者說。
他對此解釋道,對于中國政府來說,鐵路部門太重要了。因為它涉及到國家的安全問題,政府決不會輕易把它交出去?!鞍绹F路在內,它也是國家公司,而不可能完全放開?!?/p>
這位記者透露說,看上去,鐵路都是老百姓在用,但實際上,關鍵時刻都是軍隊使用。比如以前建成的鷹廈鐵路,就是一條國防專用鐵路,后來才放開;比如現(xiàn)在建設的西藏鐵路,本質上也是為了保持西藏的穩(wěn)定而設,關鍵時刻即可用于運送軍事物資和裝備。
這位記者還堅信,資本主義國家愿意放開鐵路,是出于追逐利潤的目的,但中國共產(chǎn)黨并不惟利是圖,而是以穩(wěn)定政權為基礎,一切都是為了政治和政權服務。那些嚷著非要改制的人,是因為現(xiàn)在的體制牽扯到個人私利。主要原因還是中央沒把蛋糕切好,影響了某些部門的利益。
“改制跟老百姓有什么關系?誰關心鐵道部改不改制?對普通人來說,只要你價格好,服務好,就一切OK。鐵道部改制的事,都是由高層決定的,是聽命于國家的,聽證會也只不過是做個樣子而已?!边@位十分熟悉鐵道部的記者如是說。
另一位來自鐵路部門的人士則對《財經(jīng)文摘》表示,鐵路公司再怎么改,也還是國家的。它不是自負盈虧的公司,一般情況下,賺了是它自己的,賠了有國家擔著。這種情況下,它不可能有動力去賺錢。所以,從短期看,鐵道部的政企分離近似于一句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