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股市每日成交總金額約一千億元人民幣,當中認股證成交額便往往占逾三百億元,約占股市總成交30%,這也表明不少投資者喜歡以小博大,利用認股證的杠桿效應,尋求更高回報。而是否還有類似的杠桿投資工具呢?下面我們?yōu)榇蠹医榻B另外一種衍生品―――――牛熊證。
認股證,即渦輪,在香港已十分普及。認股證 則較受引伸波幅影響,因此有時相關資產(chǎn)正股價格上漲, 認購證 反而下跌,令投資者大感不平,會經(jīng)常覺得很難獲益操作,風險也難以承受。不過認股證并非香港股市唯一能提供杠桿效應的工具,投資者如欲參與此類杠桿式投資,亦可考慮歷史較短的牛熊證。
牛熊證屬于衍生工具,大約于5年前于歐洲面世,推出至今廣受歐洲及澳洲的投資者歡迎,2006年6月香港交易所亦推出牛熊證,此類牛熊證,是由第三方發(fā)行,發(fā)行商通常是投資銀行,與香港交易所和相關資產(chǎn)正股沒有任何關聯(lián)。顧名思義,“牛證”適合看漲相關資產(chǎn)的投資者,“熊證”則適合看跌相關資產(chǎn)的投資者。
牛熊證與認股證有頗多相似之處,同樣屬于有杠桿作用的投資產(chǎn)品,只需投資相對少量的資金,便可追蹤相關資產(chǎn)價格的表現(xiàn)。牛熊證與 認股證最大的分別在于影響價格的因素,其次還有其自身的特點,比如“強制收回機制”,價格緊貼相關資產(chǎn)正股價格走勢,結(jié)構(gòu)比較簡單易明等等。
牛熊證結(jié)構(gòu)簡單易明
香港的認股證市場本已十分暢旺,交易所之所以仍要推出牛熊證,當然因為牛熊證有比認股證優(yōu)勝之處。相對認股證而言,牛熊證的結(jié)構(gòu)比較簡單易明,計算價格時候的透明度亦較高。
有買賣認股證的投資者曾有以下“慘痛經(jīng)歷”:因看漲某股票而買入其認購證,其后該股票果然上漲,但該認購證價格竟然不升反跌!此“股票漲、認購證跌”的情況屢見不鮮,究其原因,是認股證價格除了受正股走勢影響外,同時受引伸波幅(指市場預期正股未來的波幅,而引伸波幅越大,認股證的價值越高。)等因素左右。一般來說,引伸波幅下跌會拖累認股證價格,而其走勢透明度較低,亦較難預測。
從與正股的相關度來說,牛熊證不涉及引伸波幅,價格走勢可緊貼相關資產(chǎn)之走勢,減少不明朗因素。
牛熊證的發(fā)行價格,一般是以相關資產(chǎn)現(xiàn)價與牛熊證本身行使價之間的差價,再加上財務費用計算。而其價格一般會受到其基本供求、財務費用、距離到期時限相關。牛熊證為投資者提供杠桿效應,與借貸融資作投資相似,為得到此杠桿效應,投資者當然要付出代價,此代價即為財務費用。財務費用會隨著牛熊證在二手市場買賣及趨近到期日而逐步消耗,換句話說,假如正股于一段時間內(nèi)不漲不跌,其牛證及熊證之價格均會因財務費用消耗而漸漸下跌。若牛熊證被提早收回(詳見以下所述“強制收回機制”),持有人更會損失整筆財務費用。
牛熊證的最低的購買數(shù)量一般為5千至1萬份,價格通常不高于$1,即是用數(shù)千元便可購買。費用包括經(jīng)紀傭金、交易征費及結(jié)算費,但豁免了印花稅,而財務費用已包含于牛熊證價格內(nèi),不須另繳。
究竟牛熊證如何運作,價格如何厘定,以及如何發(fā)揮杠桿效應呢?為方便說明,請看以下一個虛擬例子。
R類牛證
相關資產(chǎn):中移動(2007年12月27日正股價:140港元)
行使價:110元
收回價:120元
財務費用:5元
換股比率:100比1
牛證價格:= [(正股價 – 行使價) + 財務費用] /權(quán)益比率
= [($140 – $110) + $5]/100
= $0.35
假設中移動單日上漲14元至154元,牛證理論價便應為:
[($154 – $110) + $5]/100 = 0.49元。正股上漲幅度為10%,此牛證的升幅高達40%,發(fā)揮了杠桿效應。相反,假設中移動單日下跌14元(跌幅10%),此牛證同樣有杠桿效應,理論上會跌至0.21元(跌幅40%)。若中移動跌至收回價120元,該牛證便會被強制收回,價值為O。
牛熊證可能隨時 “0”價值
牛熊證的一大特色,是其“強制收回機制”。牛熊證有“收回價” (牛證的收回價必定低于或等同行使價;熊證的收回價高于或等同行使價),當相關資產(chǎn)正股價格在牛熊證到期前任何時候觸及到收回價,牛熊證即提早到期,由發(fā)行商收回,買賣立刻終止,即俗稱的“即時死亡”。就算其后相關資產(chǎn)價格大幅反彈,投資者亦不會從反彈中獲利。
此亦可算是牛熊證相對于認股證的主要缺點,因為認股證“一日未到期,一日未絕望”,牛熊證卻會實時死亡,喪失反擊的機會。由于有此強制收回機制,當相關資產(chǎn)價格十分接近收回價時,牛熊證被收回的風險大增,潛在買家會轉(zhuǎn)趨觀望,很可能令該等牛熊證缺乏承接力,流通量或會減低,價格亦可能因而格外波動,買賣此類牛熊證時要特別小心。
牛熊證的強制收回機制,香港投資者已見識得多。2007年8月17港股大跌,一度跌穿2萬點,但當日收市后內(nèi)地宣布”港股直通車”計劃,股民憧憬內(nèi)地資金將涌入港股市場,恒指連日上漲,兩個多月后沖破3萬點,期間多只熊證觸及收回價已被實時收回,港人俗稱為”打靶” (鎗斃)。其后恒指雖大幅回落,但這些熊證的投資者已無法歸本。
要了解牛熊證的實際運作,最好看看實例。圖1是一只恒生指數(shù)牛證(6377)的價格走勢。此牛證于2007年12月20日上市,2008年7月30日到期,行使價點位25800點,收回價點位26500點。它上市時,恒指約處于27000點,并于其后三個交易日走漲,在12月27日最高觸及28343點,升幅近5%。該牛證(6377)期間由上市價$0.185升至最高$0.315,升幅達70%!成功捕捉到此升勢的話,便能賺大錢,這便是杠桿效應奇妙之處。
可是,對比圖1和圖2,恒指的升勢無以為繼,連日下滑,至1月14日更跌穿26500點,牛證(6377)當天因觸及收回價26500點,雖然離到期日還有七個多月,卻要被實時強行收回。此牛證屬R類,留有剩余價值,投資者最終每份可收回$0.088,未至于血本無歸。若投資者以最高位買入,每手(1萬份)本金$3,150,賬面損失$2,270,加上交易費用$100至$200(視乎經(jīng)紀傭金高低),損失便逾$2,300。
至于熊證,運作原理基本上與牛證無異,差別只在于價格方向。當相關資產(chǎn)上漲,理論上熊證會下跌;當相關資產(chǎn)下跌,熊證應會上漲。
你能在牛熊證海洋中沖上浪尖么?
在香港股市中,目前有十多種相關資產(chǎn)的牛熊證,比如恒指和恒生國企指數(shù)、在交易所上市的高流通量港股如匯豐控股,中國移動等,甚至海外指數(shù),在網(wǎng)上你就可以找到在港股市場所有的牛熊證。而同一只相關資產(chǎn)往往有多只牛熊證,特別是恒生指數(shù)及恒生國企指數(shù),相關的牛熊證數(shù)目分別就約 80 只和 60 只。
在面對這么多的牛熊證,可能就是專業(yè)投資者也會頭昏眼花,但是我們在怎么挑選有“升值潛力”的牛熊證,又怎么在操作中穩(wěn)操勝券大賺一把呢?
步驟一:對相關資產(chǎn)的短期走勢有明確的看法
牛熊證是衍生工具,本身沒有資產(chǎn)價值,其價格走勢主要視乎相關指數(shù)或股份的走勢,因此,
要透過牛熊證獲利,最重要是對相關資產(chǎn)的短期走勢有明確的看法,值得提醒的是,因為就算正股或指數(shù)長期走勢看對了,若短期看錯,隨著時間流逝,是會白白損失財務費用,甚至被強行收回。例如,若看漲恒生指數(shù),便可以選恒指牛證;若看跌中國移動,當然是選其熊證。
步驟二:揀選時留意收回價及到期日。
牛熊證擁有“強行收回制”,由發(fā)行商在到達收回價時,強行收回時買賣即會提早到期,在挑選時應避免那些太貼近相關資產(chǎn)現(xiàn)價的牛熊證,以免缺乏買家承接或被強行收回。十分接近到期日(俗稱“末日”)的亦不適宜揀選,因為可能相關資產(chǎn)還未升/跌,該牛熊證便已到期。
步驟三.比較各牛熊證的杠桿比率。
投資牛熊證,無非為了以小博大的杠桿效應,若杠桿比率過低,買來干啥?多少才算低,并無絕對標準,一般認為3倍以下就是偏低的杠桿比率。杠桿比率可以于各發(fā)行人(荷銀、德銀、瑞銀等等)的網(wǎng)頁查閱,亦可自行計算,粗略的計算方法如下:
牛熊證價格的變動 = (相關資產(chǎn)價格變動 / 換股比率);
牛熊證杠桿比率 = (牛熊證變動百分比 / 相關資產(chǎn)變動百分比)。
再以前文提到的模擬例子,如中國移動上升$14(+10%):
牛熊證價格的變動 = ($14/ 100) = $0.14; 即是上漲了40%;
牛熊證杠桿比率 = (40% / 10%) = 4倍
步驟四. 留意牛熊證過往的成交額。
發(fā)行人有責任提供流通量,即是一直擺放買盤及沽盤,讓投資者可以隨時隨意按照行情買賣。不過,如果一只牛熊證成交額甚低,難免有缺乏承接的風險,而且買賣差價可能較大,投資者或被迫以偏離合理價的水平買賣。
舉個例子來說明我們?nèi)绾卧诤棋呐P茏C海洋中沖上收益的浪尖。
我的投資戰(zhàn)略如下:
1.我看好恒生指數(shù)短期可上漲,截至1月15日恒生指數(shù)位于25838點,市面上有關恒生指數(shù)的牛熊證有三十多只。
2. 在附表列出于1月15日有成交的恒指牛證19只,而成交較活躍、成交金額超過100萬元的只有13只,集中看這些吧。
3.截至1月15日,恒生指數(shù)位于25838點,為免牛證被提及強行收回,應避免買入收回價太接近現(xiàn)價的牛證,收回價點位為25000以下的較為穩(wěn)妥。符合條件的只剩 (6466)、(6459) 、(6445)、(6428) 、(6442)及(6294)。
4.再看杠桿比率,以高的為佳。
我們只選擇了這幾只來感受牛熊證,在具體交易操作中,我們還是要提醒投資者,要密切注視最新市況.特別是在牛熊證相關資產(chǎn)的價格接近收回價時,牛熊證的價格波動也會很大,甚至與相關資產(chǎn)的變動不成正比例,所以更要謹慎小心。另外,要時刻關注正股何時發(fā)生配股、分紅、正股暫停交易等等信息,因為當正股再發(fā)生任何的資本調(diào)整和重大事件時,都會影響牛熊證的價格變化。所以說,如果不了解牛熊證所對應的相關資產(chǎn)的情況而操作牛熊證,風險是非常大的。
總括而言,對于較為資深的股民來說,如果想嘗試投資衍生工具,可以由簡單易明、透明度高的牛熊證開始。無論是牛熊證抑或認股證,均屬于高風險的衍生產(chǎn)品,若相關資產(chǎn)走勢一如投資者所料,固然能將回報擴大,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若投資者站錯邊,可帶來大幅虧損,甚至血本無歸,因此投資時必須了解及控制風險,希望我們的讀者可以在牛熊證的海浪中沖上收益的頂尖。
TIPCS:1
●牛熊證名稱解讀
所有在香港交易所買賣的牛熊證代號均以“6”字開首,例如“6213”(但并非全部以“6”字開首的均為牛熊證)。每只牛熊證的中文簡稱均顯示了其基本數(shù)據(jù),“6213”簡稱“中移荷銀八一零甲”,表示其相關資產(chǎn)為中移動(0941.HK),發(fā)行商為荷銀,到期日為08年10月。結(jié)尾通常會以“?!被颉靶堋睒耸九WC或熊證,但有時會出現(xiàn)相關資產(chǎn)、發(fā)行商及到期年月均相同的牛熊證,此時便要以“甲” 、“乙”等分辨。
TIPCS:2
●常見牛熊證問題:
1.如何于香港買賣牛熊證?
買賣牛熊證與買賣股票及 認股證 無異,皆于香港交易所進行。投資者只要到銀行或 證 券行開立一般的 證 券戶口,便可迸行買賣。交易時段為10:00-12:30及14:30-16:00,而交易一般是以T+2交收。
2.有什么交易費用?
費用包括經(jīng)紀傭金、交易征費及結(jié)算費,但豁免了印花稅。財務費用已包含于牛熊證價格內(nèi),不須另繳。
3.最低投資額是多少?
牛熊證與股票一樣以“手”作單位,一般以數(shù)千至一萬份為一手,最少買賣一手。
4.港股有什么股份或指數(shù)有牛熊證?
牛熊證推出時間尚短,未及認股證普及,暫時市面上只有恒生指數(shù)、國企指數(shù)、美國道瓊斯指數(shù)、中移動(0941.HK)、中石油(0857.HK)、中石化(0386.HK)、香港交易所(0388.HK)、新鴻基地產(chǎn)(0016.HK)、和黃(0013.HK)及匯豐(0005.HK)有牛熊證。預料未來會有更多相關資產(chǎn)的牛熊證。
5.若持有牛熊證至到期會怎樣?
牛熊證以現(xiàn)金結(jié)算,牛證的結(jié)算款項為相關資產(chǎn)的結(jié)算價減去行使價的差額。熊證的結(jié)算款項則為行使價減去結(jié)算價。港股牛熊證的結(jié)算價為最后交易日(到期日前一個交易日)的相關股票收市價,恒指及國指的牛熊證結(jié)算價則為當月到期的指數(shù)期貨結(jié)算水平。
6.R類和N類牛熊證有何分別?
在到期日前,若相關資產(chǎn)觸及收回價而令牛熊證被收回,N類證會變成毫無價值,R類證可能會有一些剩余價值發(fā)還給投資者?,F(xiàn)時市面上大部份牛熊證均為R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