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先生38歲,身體一直很棒,可是最近每晚都被熱醒,醒來后發(fā)現睡衣濕透,口干舌燥,剛開始以為是被子蓋多了,是捂出來的汗,換成薄被后癥狀仍然沒有減輕,睡眠質量受到影響,弄得白天頭昏乏力,到醫(yī)院診斷他患了盜汗癥。
盜汗是中醫(yī)的一個病癥名,是以入睡后汗出異常,醒后汗泄停止為特征的。中青年盜汗與小兒血鈣偏低引起的盜汗發(fā)病機理不同。冬春轉季是中青年盜汗的高發(fā)期,原因多為病人陰虛所致,用通俗的話講,即經過一個漫長的冬季,儲存在人體內的精氣已不足,當體質下降時,就會出現盜汗癥狀,如潮熱顴紅、心煩盜汗、失眠、乏力等現象。而中青年人群,面臨工作、家庭壓力較大,體力、精力透支明顯,極有可能導致人體植物神經紊亂,若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補氣,則必然受到盜汗癥的“垂青”。
對于體質較弱的人,到了春天,應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適時進補,在食療上多吃些滋陰補益的食物,如:大棗、黑豆、核桃、黑芝麻、血糯、桂圓等;多吃新鮮水果蔬菜,少食辛辣食品;保持心情舒暢,生活有規(guī)律。當夜間出現盜汗癥狀時,要注意觀察發(fā)汗原因,必要時去醫(yī)院就診,不可盲目服藥,隨意進補,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文/潘瑞亮 摘自《健康咨詢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