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官就是文裝軍人,是用筆和舌打文仗的。有時候,外交官要根據(jù)“戰(zhàn)場”的不同情況,使用各種“秘密武器”來對付對手。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土耳其不甘心受制于列強,向希臘發(fā)動進攻,一舉將希臘擊敗。此舉激起了英國的不滿,英國遂聯(lián)合法、意、美、俄等國派代表在瑞士的洛桑與土耳其談判,企圖迫使土耳其簽訂有關(guān)條約。
英國派出的外交大臣是克遵,其人最大的特點是聲音洪亮;土耳其派出的代表是伊斯美,其人則有點耳聾。會談開始后,克遵威脅的言辭像連珠炮一樣向伊斯美壓來,大有泰山壓頂之勢。等到克遵聲色俱厲地叫嚷完了,各國代表都面對伊斯美看他做何表示時,他不慌不忙地張開右手靠在耳邊,并將身子向克遵移動了一下,態(tài)度溫和地問:“您剛才說什么?我一句也沒聽見?!笨俗駳獾脺喩碇卑l(fā)抖,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在以后的談判中,伊斯美不時裝聾作啞,對土耳其有利的話他都能聽見,不利的話他假裝聽不見。經(jīng)過三個多月的談判,英、法等國無功而返。
蝸牛摘自《舊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