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中學就“管不了”了,本來小學時學習很不錯的,上中學后考試成績越來越差,尤其是到了初二“分水嶺”階段,讓家長們特別擔憂。
曉菁的媽媽來到家教咨詢中心,她憂心忡忡地說 “我女兒曉菁快上初三了,她真是讓我失望啊!曉菁上幼兒園時很聽話,老師們都說她聰明、懂事,上小學時她一直當小干部,還做過班長和少先隊大隊長,老師們都說曉菁不僅學習拔尖,而且組織領導能力強,是個特別出眾的好孩子。自從她上了中學,簡直像變了一個人,可真讓父母操心一是對學習不上心,從小學時的前三名,落到了班上十四五名,二是跟男孩子們打得火熱,凡是男孩有興趣的活動,她都要去嘗試,什么網(wǎng)絡游戲、網(wǎng)上聊天,成天揣著個MP3聽搖滾樂,甚至還和男孩一起踢足球,簡直成了個瘋丫頭,三是做什么事都不和父母商量,她拿著壓歲錢去買了股票,又自己去考了個什么青年報的小記者!這樣,她哪還有心思學習?我看這孩子心都野了,今后也不可能出眾了,這可怎么辦哪?……”這位媽媽直說得唉聲嘆氣,聲淚俱下。
于是,家教專家?guī)椭鷷暂嫉膵寢屵M行了如下的分析
第一,中學生隨著青春期的到來心理上會發(fā)生劇烈的變化。
曉菁上中學后的變化仍然符合青春期的正常心理。初中生眼界開闊了,對社會現(xiàn)實的關(guān)注程度必然要高于小學生,參與社會的欲望增強,同時他們的活動能力也大大提高。雖然看上去孩子變得不“安分守己”了,對學習的興趣減弱,但他們心中其實有自己的行為準則。
給家長支招:父母應與孩子多交流,以尊重、平等的態(tài)度和孩子溝通,加強對孩子的理解和寬容。
第二,學習成績高低不是唯一標準。
學習成績優(yōu)異,很多人都會這樣夸獎孩子,但實際上這是評價中學生的“從眾”標準,也就是“一元化”的人才標準。當然,學習成績也很重要,關(guān)鍵在于;中學生思維復雜了,不可能再對老師和家長盲從了:他們會問更多的“為什么”,書本知識有什么用處?為什么老師這樣講?課堂上講的為什么與現(xiàn)實不同?……因為孩子在長大,他們就要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用自己的耳朵傾聽,用自己的頭腦思考。
給家長支招:中學生通過自己的深刻認知來思索學習的意義,表面上看會有許多挫折和反復;但只要他們“想通了”,家長可以因勢利導,幫助孩子成為學習的主人,自覺學習和目標明確地學習,會比盲從更有后勁和潛力。
第三,成才需要一個漫長的努力奮斗過程。
孩子是否能夠“出眾”,要看長遠。父母們不應過早擔憂,而應該鼓勵孩子努力去探索自己的成才之路。例如,中學生嘗試買股票,這是對理財和金融行業(yè)的學習與關(guān)注,聰明的家長應該善于把握孩子行為做事的度,善于與異性交往的孩子情商較高,對以后的社會交往大有好處:至于應聘小記者之類的經(jīng)歷更是非常可貴的實踐,對成才很有益處。
給家長支招:表面上看,中學生參加各種社會實踐和課外活動,會分散學習精力j但實質(zhì)上,課堂之外的許多活動可使他們更好了解社會,增長知識和技能,是成長中不可或缺的寶貴體驗。家長應該給予支持和幫助,也可以把自己的一些經(jīng)驗提供給孩子供其參考。
第四,關(guān)鍵是個性獨特,有創(chuàng)造性。
雖然,誰都知道教育應該有超前意識,但在現(xiàn)實中因家教嚴重滯后問題而扼殺孩子的理想和阻擋孩子成才的實例不勝枚舉。孩子在一天天長大,而父母們其實總是不由自主地留戀孩子“乖乖女兒,可愛囡囡”的兒時記憶,卻懼怕孩子的變化會;中破家庭溫室的屋頂;更擔心孩子在學校應試教育的流水線上,成為所謂“次品”“廢品”而被淘汰。家長們的擔憂不無道理,但社會的發(fā)展和孩子的成長已經(jīng)向家庭教育提出新的挑戰(zhàn)。還是多多與孩子談談理想,切實了解孩子的個性特征,才可能引導孩子成為出眾的人才。
給家長支招:培養(yǎng)孩子廣泛的興趣愛好,樹立明確的理想。只有家長擺脫“從眾”心理,才能培養(yǎng)出真正“出眾”的孩子。
責任編輯 鄒佳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