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多次訪問宜興,也寫過幾篇關(guān)于宜興的短文,贊宜興之陶藝與書畫藝術(shù),詠太湖之景色與美食,然尚不能盡意。丁亥年初夏時節(jié),我又應(yīng)邀同幾位文友再訪宜興,發(fā)現(xiàn)宜興不僅以其紫砂陶藝聞名于世,不僅因出過幾多狀元、宰相、科學家、藝術(shù)大師而驕傲,不僅有令人艷羨的西太湖風光與湖鮮美食,更有美麗的茶園與竹海。在這兒,我要寫一寫宜興那令人陶醉的茶園與竹海。
太華山里茗鼎茶
早就聽到有“天下綠茶看江蘇,江蘇綠茶問宜興”之說。宜興南部為山區(qū),丘陵起伏,云霧繚繞,適宜于種植茶葉。宜興產(chǎn)的“陽羨茶”已有近兩千年的歷史,而宜興所產(chǎn)的“太湖雀舌”、“陽羨雪芽”、“碧螺春”、“洞天秀竹”等綠茶中的珍品以及“宜興紅”、“宜興烏茶”等茗品,與宜興獨有的紫砂茶具相匹配,享譽海內(nèi)外。而就綠茶產(chǎn)量來說,也居江蘇之最。因此,這次再訪宜興,打算好好看看茶園和各種茶產(chǎn)品。
宜興的東道主像是早已洞悉我們的心思,到達宜興的翌日即安排我們一行驅(qū)車到南郊的太華山里參觀以茶葉種植、制作加工銷售一條龍的太華茗鼎茶場和茗鼎茶葉有限公司。甫一到達,茶場與公司的董事長、高級評茶員、茶藝師趙峻英女士著淡雅的職業(yè)裝在茶場辦公院前迎接我們。進到接待室落座后,每人跟前放著一本介紹茗鼎茶場的畫冊和一杯香氣撲鼻的綠茶,一打聽,方知這是他們出產(chǎn)的綠茶上品“茗鼎太湖雀舌”,且是今春的明前茶,怪不得一入口即沁人心脾,喝后又唇齒留香回味無窮了。我們一邊品味著香茗,一邊聽著趙總娓娓敘來的介紹。她說,這個茶場地處太華山深處,占有天時與地利。茶場共占有一萬四千多畝土地,辟有一千四百多畝的茶園,原是一家集體企業(yè),具有相當長的歷史。她與她的同事們上個世紀末即介入茶場的種植與管理,2004年才開始承包,改制為茗鼎茶場與茗鼎茶葉有限公司。茶園的三分之一已改種高檔新茶,每年可產(chǎn)有機名茶12。5萬噸,在無錫、蘇州、江陰、常州等地設(shè)有11個分銷點,每年的產(chǎn)值達兩千多萬元。更令人驚喜的是,她在介紹茶與茶場中還說出了她對茶的獨特的理解,她說,“茶”乃草本之間一個人,它吸收草本之精氣,是人們不可或缺的飲料、也是人們應(yīng)該吸取的一種來自草木之間的精神。這一番話,把茶與茶文化上升到哲理上來認識,更是耐人尋味。當然,她也說到在提高企業(yè)競爭力中加強茶文化建設(shè)的一系列打算,諸如增強茶園種植、管理、加工等環(huán)節(jié)的科技含量,舉辦茶文化專題筆會,拍攝關(guān)于茶文化的專題片,開辟茶文化展室以及出版有關(guān)書籍等等,也都是相當誘人的。
接著,我們一行在趙總的帶領(lǐng)下,步入茗鼎茶場的成片成片的茶園。但見山巒翠綠,薄嵐輕籠,在1400多畝茶園里,600多萬株名牌茶樹生機盎然,綠意婆娑;而且在茶園中,又遍植香樟、桂樹、板栗等名貴樹木和果樹,香氣氤氳,使茶葉產(chǎn)生獨特的香氣。此時的茶園已經(jīng)采摘過春茶,正是加強管理培植新芽的季節(jié)。我們看到,無論是老茶樹,還是近年改種的高檔的新茶樹,均已發(fā)出新的芽葉,趙總帶領(lǐng)我們穿行于茶園之間,手把手教我們?nèi)绾尾烧卵?,她說,這種嫩嫩的新芽,經(jīng)過加工,就是剛才在接待室里喝的“茗鼎太湖雀舌”。當然,除了這種綠茶中的珍品外,茗鼎茶場還出產(chǎn)諸如“洞天秀竹”、“陽羨雪芽”、“洞天碧螺”以及被稱為“江蘇第一烏龍”的“茗鼎烏龍”、“茗鼎野山紅”等茶品。陽羨雪芽、洞天碧螺等綠茶上品我早已就品嘗過,的確清香可口、品位純正,而這一次初嘗的“茗鼎烏龍”,呈鐵觀音香型,可與我家鄉(xiāng)的安溪鐵觀音媲美,甚至有所超越,令人大為驚嘆。而更令人欣喜的是,據(jù)說茗鼎茶場所產(chǎn)的各種茶品,均為有機茶,無農(nóng)藥殘留,因為他們只施有機肥,采用生物辦法防治蟲害不施農(nóng)藥,這就讓人喝起來更加放心了。
在宜興南部的太華山深處,在嵐靄繚繞的江南村舍之間,我們看到猶如錦繡一般的片片茶園,看到一個由具有女人魅力的女企業(yè)家經(jīng)營的生氣勃勃的茗鼎茶場和茶葉公司,這怎能不讓我們?nèi)缱砣缣漳兀?/p>
竹海深處太湖源
宜興的紫砂陶器出名,太湖美景出名,其實地處蘇、浙、皖三省交界處的竹海更是人間勝景。我第一次游竹海,時在2005年秋天,竹海那種美景,讓我這個游遍四面八方的游客都感到震撼。應(yīng)該說,這個面積達五萬畝的省莊竹海,應(yīng)該同宜興的紫砂、溶洞、茶園、湖區(qū)并列為宜興的五大勝景。
我們一行參觀罷太華山深處的茗鼎茶場,在一家鄉(xiāng)村飯店用過山間野味做的午飯之后,即驅(qū)車趕赴一個新的參觀點省莊竹海,去領(lǐng)略一種新的風光。
一踏進省莊竹海的大門,遍植翠竹的青山以及山間清澈的流水便映入眼簾。為了節(jié)省時間、我們用電瓶車代步,沿著水庫旁的山腰公路行進大約三公里左右,才到達竹海景區(qū)的中心——太湖源。所謂“太湖源”,是竹海中滲出的山泉匯聚于此,從一塊巖石上形成一股小小的瀑布,巖石上雋刻著費孝通先生的墨跡“太湖源”。從這里汩汩流出的山泉,先在竹海的山間匯成水庫,然后再注入太湖,成為煙波浩淼的太湖。如此美景有如仙境,而到達此處的人們好像為了證明這是人間的仙景似的,紛紛以太湖源為背景照相留念。我站在一旁則陷入沉思。最近以來,太湖暴發(fā)藍藻,污染湖水,形成一次生態(tài)危機。從“太湖源”流出的純凈而清澈的泉水,注入太湖之后,怎么會變成一湖被污染而不能飲用的湖水呢?這之間肯定有一個過程。看來,生態(tài)是相當脆弱的,美麗的太湖既可造福于環(huán)湖而居的千千萬萬的太湖人,也可以危害于他們。保護太湖源,固然是必要的;而保護整個太湖之水,也是當務(wù)之急。
在太湖源前駐足片刻之后,我們即沿著新修建的石階路拾級登山,只見小徑兩旁,遍植翠竹,竹高百丈,筆直指向藍天,形成的竹蔭遮天蔽日,十分涼爽;而山徑之邊,又是山泉流過的小溪,泉水潺潺,與翠竹相映成趣。登山途中,每隔數(shù)十米,即設(shè)一休息站,放置秋千或若干靠背椅,供游人小憩,并樹一塊木牌,告訴人們此處富氧,可作深呼吸有利于健康。每到這休息站,我們即小憩一會兒,并作深呼吸,果然感到新鮮空氣沁入心脾,有一種心曠神怡之感。登到半山腰,石級路改為木板搭成的棧道,我們沿著棧道轉(zhuǎn)了幾個山腰。導游說,如果繼續(xù)攀登,登頂之后可以眺望太湖,自有一番美景,但自覺體力不支,便沿著棧道轉(zhuǎn)到設(shè)于山坡上的一家茶館品茗休息了。在若干亭子構(gòu)成的茶館里,喝著一杯用太湖源山泉水沖泡的陽羨雪芽,呼吸著竹海里特有的富氧的空氣,聊聊天,也是一種神仙般的享受。據(jù)說,當年曾在此打過游擊、曾任南京市委書記,后來成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我的同鄉(xiāng)彭沖,在他行動方便時,每年都要到宜興竹海來,在此一坐就是半天,舍不得走,大概是對當年戰(zhàn)斗歲月的回憶與當下美景的享用,使得他留連忘返了。我不是彭沖,對竹海沒有那么多可以回憶之處、但是眼下的滿目青山翠竹,的確也讓我舍不得離去。而且我還發(fā)現(xiàn),游竹海,夏天比秋天好!
雅莊小記
紅河學院位于滇南小城蒙自之東郊,其文脈可以上溯至抗戰(zhàn)初期播遷于此的西南聯(lián)大文、法學院。其后,由蒙自師范、蒙自師專而紅河學院,而今已發(fā)展成一所擁有近兩千畝校園,近萬名學生、十幾個院系的多科性綜合大學。
丁亥年秋日,我應(yīng)邀到紅河學院講學,為人文學院中文系近百名學生開設(shè)《小說文體學》,卜居于雅莊賓館之專家別墅。雅莊位于老校區(qū)(即里仁校區(qū))之東南隅,由八幢格局各異的別墅和一座賓館大樓組成,占地近百畝。庭院之間,遍植各種亞熱帶的樹木花草,并辟有一片花園,其間小橋流水和如茵綠草、蔥蘢花木相映成趣。晨昏之間,漫步于庭院和小花園,桂花之香陣陣襲來,尤感心曠神怡。我在備課或?qū)懽髦啵趧e墅露臺上憑欄遠眺,看到庭院和花園的樹叢中,綠地上,大學生們?nèi)齼蓛桑驅(qū)P淖x書,或喁喁傾訴,尤其感受到生活的溫馨與美好。院領(lǐng)導告訴我,雅莊是為便于進行學術(shù)交流,延聘國內(nèi)外專家來院講學而建。我想,環(huán)境優(yōu)美的雅莊是有吸引力的,這個“筑巢引鳳”之舉確乎一明智之舉措。
雅莊不僅環(huán)境優(yōu)美,草綠花香,而且書香頗濃。尤其是晨曦之中,當我漫步于雅莊別墅的庭院之間和我所居住的九號別墅后面的小花園中,即可看到不少學生或盤膝于草地之上,或身倚小橋欄桿上,或坐在“中越友誼石”之上,專心誦讀。他們不僅讀英語,也讀剛開設(shè)的“基礎(chǔ)泰語”。有一次,我見到一位選我的課的女學生正在誦讀著,走近一問,這位來自大理洱海之濱的白族姑娘,正在津津有味地誦讀《普通話教材》。這使我心中一喜,云南邊陲一些少數(shù)民族的大學生,都把學好漢語,學好普通話當作一樁神圣的任務(wù)來完成。這位專心致志進行晨讀的白族女大學生朗讀普通話教材,即是一例。
在紅河學院雅莊,我雖然是客居,卻已把這兒當作家來看待。在專家別墅那寬敞、明亮、舒適的客廳里,我既招待來自昆明和紅河州州委州政府的客人,也招待不少人文學院的青年教師和選修我課的大學生,還接待過《滇南晨刊》記者的采訪;既沖泡來自我的故鄉(xiāng)武夷山的大紅袍,又沖泡來自太湖之濱的“太湖雀舌”;既品嘗州里送來的“云腿月餅”,又品嘗從廈門特快專遞來的家鄉(xiāng)月餅。我們一邊品茗吃月餅、一邊暢聊從文體學到紅河學院未來的各種話題,其樂融融,真是神仙般的日子啊!
我在紅河學院講學只有兩個月的時間,在雅莊客居的時間也只有短短的五十天。但雅莊的一切,從她嶄新的專家別墅建筑群落到幽美的環(huán)境,從沁人心脾的陣陣花香到濃濃的書香,都已注入我的生命之中。雅莊,無疑已經(jīng)成為我生命之旅中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驛站。
我愛雅莊,并將永遠記住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