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申君是戰(zhàn)國時代楚國人,真名黃歇。他能言善辯,頗有學問和才華,而且是楚國的貴族。在楚考烈王的時候,春申君當了宰相,掌握楚國的大權達25年之久。
故事從頭說起:
公元元前273年,秦國打敗了韓、魏,并準備攻打楚國。楚王知道了,就派年輕的春申君到秦國去游說。他向秦王說明“兩虎相斗,必有一傷”的道理,秦王深感有道理,就停止出兵。楚王為了表示誠意,就派春申君和太子完到秦國作人質。幾年后,楚王病了,但秦王不準太子完回去探視他父親。於是春申君叫太子完悄悄離開秦國,自己留下來抵罪。秦王非常生氣,想殺掉春申君,幸虧秦國宰相范睢代他求情,才饒恕了他,并且遣送他回國。
太子完回國后不久,楚王就死了。太子即位后,就是楚考烈王,用春申君為宰相,治理國事。春申君禮賢下士,門下有食客3000多人。
過不多久,一個很焦急的問題出來了。
楚考烈王沒有生兒子,春申君為此擔心,怕楚考烈王死后,立其他的兄弟為楚王,影響到他的地位。
碰巧有一位趙國人,名叫李園,想把妹妹進獻楚王。他知道楚王不能生育,便先將妹妹進獻給春申君。等他懷孕了,他就叫妹妹勸告春申君,將他進獻給楚王,以保榮華富貴。春申君答應了,果然楚王非常寵愛他,不久生下一個男孩,立為太子。李園也受到重用,感到非常得意。
然而,李園怕春申君言語泄密,就暗中培養(yǎng)亡命之徒想殺他滅口。這事有人知道了,告訴春申君,但他不相信。西元前238年,楚考烈王死了,李園果然派人埋伏在宮門附近,等春申君入宮就刺死了他。
頗有才華和作為的春申君死在小人之手。
從表面上看,春申君死是在他人之手,在我看來,是他自己給自己埋下的禍根,將自己置于死地。
我看,就是一個“權欲”將才華四溢的春申君害死了。不難想到,如果春申君的權利欲小一點,失寵就失寵吧,他自己已經掌管大權那么久了,何必再追求更多了。也許,他就不會死于非命。
呂不韋可謂名聲赫赫,他算個上是褒貶不一的人物。之所以說褒貶不一,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與趙姬之間不清不白的關系,給后人也留下了許多難解之謎。他的命運比春申君好一些,不過最終也難逃一死。
再來看看下面這個故事:
《史記·呂不韋列傳》說:“(異人)見而說之,因起為壽(進酒),請之?!碑惾思春髞淼那厍f襄王。異人也沒問這位美人是呂不韋的什么人,就借著酒勁,向呂不韋敬酒,并請呂不韋把這個美女送給他。《史記》接著說,呂不韋一聽,很生氣。呂不韋正要發(fā)作,但轉念一想,自己不是想在政治舞臺上一展才華嗎,現(xiàn)在已經為異人花了大量家財,不就是為了釣取異人這個“奇貨”嗎?從增加政治投機成功的保險系數(shù)看,獻出趙姬算什么!于是,“念已破家為子楚(異人),欲以釣奇,乃遂獻其姬?!庇谑谴饝水惾说囊?,把趙姬送給了異人。呂不韋想明白后,于是答應了異人的請求,趙姬就跟異人回家了,她也隱瞞了自己懷孕這件事,“自匿有身,至大期時,生子政。”政,就是后來的秦始皇。這一年是公元前259年。
呂不韋和趙姬的關系一直很親密,呂不韋害怕他們的私情被泄漏,招致殺身之禍,又擔心趙姬不堪寂寞,便將一個年輕俊美的男子送給他,并假稱是個太監(jiān),這個人就是臭名昭著的嫪毐。嫪毐與太后的關系日厚,和太后生有二子,秘密地養(yǎng)在秦雍城,其權力也在逐漸加強,逐漸和呂不韋形成了兩大集團。這時秦王贏政還小,朝中大權掌握在太后手中,而太后又對嫪毐言聽計從,于是呂不韋的權力受到了威脅。這兩人多少年來一直在權力的戰(zhàn)場上明爭暗斗,嫪毐是個極有野心的家伙,卻不如呂不韋有心計又本事。這時秦王贏政漸漸長大,嫪毐知道自己的權力將會受到威脅,便想先下手為強,密謀害死贏政和呂不韋。但是消息被走漏到贏政那里,贏政便和呂不韋一起拿獲了嫪毐將其致死,將趙太后囚于雍城,永不得來咸陽,太后和嫪毐所生的兩子也被裝在麻袋里摔死了。
等到追究呂不韋的責任時,始皇贏政考慮到“仲父”呂不韋的不朽功績,終于沒有下定處死的號令,而是解除了他的一切職務。后來,呂不韋知道自己終究難逃一死,為了不殃及家人,只好服毒自殺。
呂不韋本為一代賢相,因趙姬之丑事而蒙下了許多陰影,并且最終招來了殺身之禍。在我看來,他和春申君一樣,一個“權欲”而使他們頭腦昏昏沉沉。
去掉空行
圣人孔子缺失人道的一面
漢代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學著作被奉為經典,孔子的形象也逐步被描述得高大無比,毫無瑕疵。
其實,孔子也是常人,有其平常甚至是極為殘忍的一面。
《春秋轂梁轉》,《史記》的《孔子世家》對孔子常人的一面有一些記載:
公元前500年,齊、魯修好,兩國國君會面,地點就在“夾谷”。在夾谷,齊景公筑起高臺迎候魯定公。會談之前,齊景公安排了四方樂舞愉悅貴賓,還沒開演,就被其時正受魯國國君定公重用的孔子喝令退去。齊景公又換成了宮中樂舞,表演剛剛開始,孔子疾步上臺阻止,言辭更為激烈:這些匹夫小人以調笑蠱惑諸侯,罪當誅!當然,因是“侏儒為戲”,齊國的這些表演的確帶有侮辱魯國的意思。在孔子的再三要求下,這些優(yōu)伶硬是被剁去手足。
雖然,孔子是為了維護魯國的國格和尊嚴才提出這些要求的。不過,我們應該考慮到,那些唱戲的侏儒是無辜的,他們上臺表演,完全是齊國安排好了的必須表演的節(jié)目。他們何罪之有?如果有罪,也不應該由他們去承擔??鬃赢斎欢眠@一點,他卻不敢直接批評齊景公,只能將“罪過”轉嫁于這些無辜者。
孔子的言行達到了很好的目的。
史書說,景公懼而動,知義不若,歸而大恐,告其群臣曰:“魯以君子之道輔其君,而子獨以夷狄之道教寡人,使得罪于魯君,為之柰何?”有司進對曰:“君子有過則謝以質,小人有過則謝以文。君若悼之,則謝以質?!庇谑驱R侯乃歸所侵魯之鄆、汶陽、龜陰之田以謝過。
然而,孔子殘無人道的一面也永載青史了。在我看來,孔子不僅殘忍,而且有相當好的政治才能,非諸多人士所說的“不諳政治手腕”。孔子殺無辜的侏儒就是明證。
孔子還有這般的誅殺之事:
魯定公14年,孔子56歲,這個時候是他的政治巔峰??鬃哟性紫嗦殑盏牡?天,便下令殺死魯國的大夫少正卯,理由是少正卯兼有五種惡行,據(jù)記載為,一曰心達而險,二曰行辟而堅,三日言偽而辯,四曰記丑而博,五曰順非而澤,并且在家里聚眾成群,已是小人中的雄杰,所以非殺不可。
看到這里,我們當然會生出疑問,從孔子的話語中可以看出,少正卯這個人博學、通達、善辯而意志堅定,并且有出色領導才能,是魯國難得的人才。少正卯為什么又會被被誅殺呢?答案是明擺著的——因為和孔子的政見不同,也可能是因為孔子嫉妒少正卯才能。看來,孔子不僅僅是單純的殘忍了,還有許多的虛偽成分。僅此一例,足以見得孔子的骯臟內心。
不過,這些關于孔子的“不良記錄”在漢代以后的史書中就看不到了。
雖說看不到,作為歷史的一面,或者說歷史細節(jié),孔子的所作所為卻在青史上抹煞不掉。透過以往零星的歷史記錄,作為圣人的孔子,他的形象不是我們所想象的那么高大,至少他是有很多缺點的。
我也因此想到,中國人喜歡將一個普通的人或物“神化”,戴上光輝的面罩,而讓人看不到他的真面目。
這是國人缺乏“個性”、“自我”和“主體性”的表現(xiàn)。試想,一個人如果多一點自我意識,多一點懷疑的精神,有什么東西還能夠“神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