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山腳下,有個偏僻貧窮的村子。村子雖然不起眼,卻有一個好聽的名字——狀元夼。
這一天,向來沉寂的狀元夼突然熱鬧起來。鑼鼓喧天,鞭炮齊鳴,原來是村民們聚集在村小學(xué)的操場上,正舉行新校舍的奠基儀式。
吉時一到,在眾人的歡呼聲中,老村長楊德山和其他幾位前來祝賀的上級領(lǐng)導(dǎo)一起將蓋在基石上的紅綢布揭開。三個熠熠生輝的金字出現(xiàn)在眾人面前——義民樓。
現(xiàn)場來了不少看熱鬧的臨村群眾,他們很羨慕。這個說:“狀元夼真是數(shù)九寒天穿綢褂——抖起來了?!蹦莻€說:“是啊,前些日子修了‘義民橋’,這又要蓋‘義民樓’,聽說過幾天還要修‘義民路’呢?!迸赃呉粋€說:“唉,俺村咋就出不了像楊義民這樣的人物呢?要是出了,俺們也能跟著沾光……”另一個接過話茬:“別做夢了,你也不瞧瞧你們村叫啥名——野雞夼。出也是出野雞,瞧人家,狀元夼,出的可是狀元?。 ?/p>
最高興的當(dāng)屬老漢楊德山了,他聽著別人的議論,心里那個得意……
狀元夼今天的風(fēng)光,可是楊家人盼了多少輩才盼來的。狀元夼的村民大多姓楊。早先,村子叫楊家夼,后因一位楊氏先祖高中狀元,官至二品,榮耀鄉(xiāng)里,楊家夼遂更名為狀元夼,風(fēng)光一時。可惜從那以后,幾百年過去,歷經(jīng)十幾代,狀元的后人中卻沒有再出過一位狀元,甚至沒再出現(xiàn)過一位夠得上品的官兒。狀元夼的“狀元”二字便顯得有些名不副實。
直到三年前,一個叫楊義民的狀元夼人,在外地一個叫五龍的地方當(dāng)上了市長。市長雖說不是狀元,卻足以光宗耀祖,十里八鄉(xiāng)誰不羨慕?從那時起,狀元夼人再跟外人說起“狀元夼”這三個字時,響亮無比。
俗話說:朝中有人好做官,大樹底下好乘涼。除了說話底氣足了,不少人也深信,狀元夼的好日子就要來了。
先是楊德山的兒子二槐帶著村里的年輕人組成一個建筑隊,去了楊義民所在的那個市,順利落腳后發(fā)展得很不錯。
后來,楊義民讓二槐帶回一筆錢,為村里修路建橋。這一次,小學(xué)蓋樓的資金,也是楊義民托二槐帶回來的,一共二十萬。又修橋又蓋樓,作為狀元夼的村民,能不臉上有光嗎?作為村長,楊德山能不高興嗎?
熱熱鬧鬧的奠基儀式結(jié)束后,特意趕回來的二槐跟德山老漢說:“爹,我義民大哥為咱村做了這么大的貢獻,咱村是不是也應(yīng)該對人家有點表示?”
老漢說:“應(yīng)該,你說咋表示?”
二槐早想好了,說:“反正義民哥不是外人,就做塊牌匾送給他,既表達(dá)了心意,也花不了幾個錢?!?/p>
老漢說:“那行,等做好了,你給他送去吧?!?/p>
二槐說:“爹,我哪夠分量啊,最好是由你代表咱村親自到五龍送給他,當(dāng)面表示感謝,這才顯得鄭重?!?/p>
老漢想想也對:“行,等樓蓋好了我去送。”
二槐著急地說:“別,這種事趕早不趕晚。爹,這個月月底前你一定要送到啊。”
德山老漢奇怪地看了兒子一眼:“你小子咋這么急???”
本打算月底去五龍,可剛過了兩天,德山老漢就坐不住了。
讓他坐不住的是一則新聞。那天晚上,老漢從工地回到家,吃過晚飯,照例打開電視看新聞??赐晷侣?,他的情緒一落千丈。默默地呆坐一會兒,他突然問老伴:“你說,一個市長一個月能掙多少錢?”
老伴哪里知道呀,信口就說:“少說也能掙兩千塊吧,咱鄉(xiāng)長一個月不是都能拿一千多嗎?”
“那一年也不到三萬呀?!崩蠞h嘟囔了一句,衣服都沒脫,就躺下了。
讓老漢心情一落千丈的是這樣一則新聞:某地一名市長因貪污受賄,被判處死刑。
盡管早早躺下了,老漢卻像烙餅一樣翻來覆去,一夜沒合眼。半夜時,老伴一覺醒來,聽他還在唉聲嘆氣,安慰說:“你別瞎操心了,義民這孩子從小就正派,不會有事的。”
老漢嘆口氣,說:“我算了又算,你說,前一陣他拿出十萬給村里修橋,這次又一下捐了二十萬建小學(xué),他哪兒來的錢?我越想越覺著這錢來路不對。不行,我得找義民去?!?/p>
牌匾做好,老漢就去了五龍。除了牌匾,他身上還帶了兩幅字。這兩幅字,是當(dāng)年狀元先祖所留,從祖上傳下來的。
到五龍后,德山老漢先到狀元建筑公司找二槐。二槐這兩年干得不錯,帶著十幾個鄉(xiāng)親,從一個小包工隊發(fā)展成如今的建筑公司。老漢剛一坐定,見屋里沒有別人,就低聲問兒子:“二槐,我問你,你義民大哥這個市長當(dāng)?shù)玫降自趺礃???/p>
二槐一怔:“啥意思?”
老漢說出自己的顧慮:“你說,他從哪兒弄來
那么多錢?光憑工資能掙出來?”
二槐明白了,笑著對老漢說:“爹,您放寬心吧,現(xiàn)在找不出比我義民大哥再廉潔的市長了,他要是稍稍貪一點,肯幫我一下,我也不至于費這么大勁……”他猛然覺得說走嘴了,轉(zhuǎn)口問:“爹,你都帶了啥送給義民大哥?”
老漢就把牌匾和那兩幅字拿給他看,二槐看到那兩幅字,皺眉說:“爹,這破爛東西你咋拿得出手?我這里剛好有一幅畫,挺好看的,你拿去送給義民哥吧?!?/p>
說完,他打開抽屜,拿出一個卷軸,打開展示給老漢看。
老漢瞅了瞅,只見一棵大樹上,一只小烏鴉嘴里叼著條蟲子,正在喂一只羽毛稀疏的老烏鴉;大樹底下,拴著一只母羊,一只小羊羔正跪在它身邊吃奶。老漢就問:“這有啥好看的?”
二槐告訴老漢,這是兩個典故,一個是羊羔跪乳,一個是烏鴉反哺,說的都是感恩的故事。小羊為感謝母親哺乳之恩,每次都跪著吃奶;烏鴉為感謝母親的養(yǎng)育之恩,當(dāng)母親衰老時,就捉蟲子喂養(yǎng)母親。二槐解釋完,說:“爹,義民哥就是一個知恩圖報的人,他現(xiàn)在發(fā)達(dá)了,不忘鄉(xiāng)親,捐了這么多錢,送這幅畫給他最合適了?!?/p>
一番話說得老漢連連點頭:“對,對,是這個理兒,這畫好?!?/p>
當(dāng)天晚上,德山老漢去了楊義民的家。楊義民打開門,見是德山老漢,驚喜萬分:“大伯,您怎么來了?”
老漢道:“咋,你做大官了,我就不能來看你了?”
楊義民忙扶他進屋坐下,愧疚地說:“大伯,我本該回去看您老人家的,可事情實在太多,我……”
老漢擺擺手:“知道你忙,我老頭子才來看你呀。義民,你為老家捐了那么多錢,我這次來,是代表鄉(xiāng)親們向你表示感謝的?!闭f著,他把那塊牌匾放到桌子上:“這是村里送你的?!庇帜贸龆苯o的那幅畫:“這畫是我送給你的?!?/p>
楊義民看到牌匾上面“情系桑梓,楊門之光”八個字,又是惶恐又是慚愧:“大伯,我不過做了點我應(yīng)該做的事,這八個字我實在受之有愧?!?/p>
老漢說:“義民,全村人都以你為榮啊,你上一次給的那十萬塊錢,我們修了一座橋,名字就叫義民橋,這次的二十萬修的校舍,叫義民樓……楊義民驚訝萬分地打斷他:“大伯,你說什么?二十萬?”
“是呀,前些日子,你不是讓二槐捎給我們二十萬嗎?”
楊義民說:“沒有這事!”
老漢目瞪口呆:“可你明明又給了二十萬,新校舍已經(jīng)動工了呀……真的沒有這事?”
楊義民點點頭。兩人面面相覻,都覺得不可思議。過了一會兒,楊義民才若有所思地問道:“是二槐捎回去的?”
老漢點點頭。楊義民臉上浮現(xiàn)出無可奈何的苦笑:“我明白了。”
老漢一頭霧水,著急地問:“你快說說,到底是咋回事呀?”
楊義民猶豫了片刻,說:“大伯……我跟您實話說了吧。我估計這二十萬塊錢,是二槐自己掏的?!?/p>
老漢不敢相信:“他為啥這樣做?”
楊義民說:“其實,二槐前些日子曾把這二十萬送給我,我沒要。他以我的名義捐款,是為了達(dá)到送錢給我的目的。”楊義民心中雖然氣憤,卻也不得不佩服二槐的心機,錢已經(jīng)捐了,自己總不能去把捐出的錢再要回來吧?這錢不收也得收。
老漢仍舊納悶,問:“二槐到底安了什么心?”
楊義民苦笑道:“大伯,我們市有一個建設(shè)項目,下月初就要競標(biāo),二槐的公司想得到這個工程。可是,他那家公司根本沒有承建這個工程的能力呀,即使他有這個能力,這種大工程,也得經(jīng)過正常途徑才行啊?!?/p>
老漢恍然大悟,立刻明白了二槐讓自己來送牌匾的用意,他除了要讓義民知道自己替他捐了二十萬的事情外,恐怕還希望義民見到自己后,會念及當(dāng)年的恩情,讓義民答應(yīng)項目的事。
此時,楊義民拿起那幅畫,展開之后只看了一眼,就愣在那里。
楊義民當(dāng)然知道羊羔跪乳、烏鴉反哺的典故,不過,這個典故通常是拿來教育那些受人恩惠卻不知回報的人。楊義民心想:難道德山大伯是通過這幅畫在提醒我,要我別忘了他們的養(yǎng)育之恩,多多報答他們?想到這,他立刻醒悟:大伯一定也是為這個項目而來。
二槐的這張畫,正好點中了楊義民的軟肋。楊義民是個孤兒,從小吃百家飯、穿百家衣,是由眾鄉(xiāng)親撫養(yǎng)大的。因為窮,村里不少人家的孩子都輟學(xué)了,但他因為成績好,在德山大伯的提議下,全村人合力供他讀書,從初中到高中,一直到大學(xué)畢業(yè)??梢哉f,鄉(xiāng)親們對他恩重如山。
楊市長清清楚楚地記得,在離村去讀大學(xué)的那天,自己手捧著大伙湊起來的路費、生活費,跪在全村老少的面前,發(fā)下誓言:“今生今世,無論走到哪兒,我都忘不了你們,忘不了狀元夼?!?/p>
如今言猶在耳,難道自己這次非要讓恩人失望嗎?
楊義民一沖動,咬牙說:“大伯,您放心吧,二槐的事我一定……”
德山老漢擺擺手,打斷他:“義民,你先別說這些。其實,我這次來,主要是想交給你這樣?xùn)|西?!彼焓值教岚铮贸隽艘粋€卷軸,是一幅字,紙的顏色已經(jīng)發(fā)黃,顯得年代久遠(yuǎn),上面寫的是:清白為官。
老漢語重心長地說:“義民,這幾個字是咱們的狀元先祖留給子孫后輩的為官之道,狀元夼十幾輩才出了你這一個做官的,今天我就把它傳給你,以后怎么做,就看你的了?!?/p>
楊市長看著那沉甸甸的四個字,剎那間明白了老漢送字的心意,心中一熱,感激地說:“大伯,謝謝您,我懂了?!?/p>
老漢看著他,知道他明白了自己的意思,欣慰地說:“那我就放心了。還有,那二十萬的事情,你別有負(fù)擔(dān)?!?/p>
楊義民忙說:“算我借二槐的,我以后慢慢還給他?!?/p>
老漢一吹胡子:“不用還!這小子不是有錢送嗎?算他捐給村里的好了。哼,他以為朝中有人,就什么都能爭?我這里還有一幅字,看來要送給他了?!?/p>
老漢拿出另一個卷軸,打開,上面也是四個字:踏實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