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學會說話,要比同齡的孩子早一些,而且句子完整清晰,甚至誤打誤撞地套用一些超過她年齡的形容詞或成語。我跟先生都暗中歡喜,以為小小的女兒已具備了不錯的“語言能力”。沒想到孩子無形中受到鼓勵,變成了一個非常愛說話的孩子。
有一回,我?guī)畠簠⒓右粋€聚餐,同桌的是先生的上司以及同事和家眷。我正忙著和一些半生不熟的朋友打招呼,卻發(fā)現(xiàn)女兒正圍著一位身材富態(tài)的小姐繞圈子,興味盎然的樣子。那位小姐發(fā)現(xiàn)了她,回頭對她一笑,女兒立刻湊上前問道:“阿姨,你肚子里的小寶寶什么時候出生?”
小姐的臉上霎時結了層霜:“什么……小寶寶?”
女兒不肯放過她:“是啊,你肚子里面不是小寶寶,那是什么?為什么大大的?哦,我明白了,你吃撐了對不對?”
女兒剛滿4歲的時候,突然對男女的生理結構產生了興趣,追根究底地問個沒完。想到傳統(tǒng)教育對性的忌諱給孩子造成的無知和無謂的恐懼,我翻出書來,又利用圖片,盡量淺顯地講給女兒聽。她似乎聽懂了,不再窮追不舍。
不料有天帶她出門,在一輛計程車上,女兒忽然開口問道:“媽咪,司機叔叔是站著尿尿,還是坐著尿尿?”我心中一驚,趕忙說:“站著,站著。寶寶快看,那棟大樓上有只好大的氣球喔!”不料女兒一點也不為所動,仍然堅持問下去:“那他是不是有雞雞?”情急之下,我一把將她抓過來摟在懷里,一面指著座椅下的一支雞毛撣子說:“雞毛撣子在那兒!”
陌生人面前出出糗倒也罷了,反正將來不再見面,偏偏女兒“佳作”不斷,一下攻進我的“社交圈”。
有一次,我?guī)グ菰L一位親戚。老人留我們吃晚飯,我推辭不過,只好從命。沒想到晚飯過后,廚房里傳來一段對話聲:“小寶寶,你喜不喜歡吃紅燒雞呀?這是婆婆的拿手菜呢!”“我不喜歡。我想吃炸薯條,可是那要花錢,在你們家吃飯就不用花錢了?!?/p>
還有一次,我?guī)畠撼鱿粋€個子很高的同學的婚宴。小孩子迫不及待地想要看新娘,因為在她心目中,新娘就是童話故事中的公主和仙女。新房門口,新娘正臉涂白粉、穿著白紗裙站在那兒。女兒一反常態(tài),沒有上去親新娘的臉,也沒有摸她的蓬蓬裙,只是定定地望著她。
我推了推孩子說:“新娘子好漂亮哦!”
但孩子顯然不贊同,她大聲說:“不,新娘都要碰到天花板了,像在踩高蹺!”盡管新娘陪著笑臉柔聲問道:“是呀,小妹妹以后要不要長這么高?”可喜宴過后,她就沒有和我再聯(lián)絡過。
有了這些慘痛的經驗,我常常私底下告誡孩子,有些話不適合當著人家的面說。幸好隨著年齡的增長,女兒已很久沒有出過類似的狀況了。有時候問到她的好惡或意見,她甚至給些模棱兩可、兩邊討好的答案或者干脆不置可否,只是微笑。
我松了一口氣,為了自己的面子,總算可以放心地帶女兒出門了??墒?,高興之余,我卻又有些悵然,孩子才7歲,卻過早地學會了人情世故,她本來天真無邪、絲毫不受世情沾染的童真又哪去了呢?是不是已被我們這些自以為是的成人所扼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