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那么多東西,節(jié)目里并不一定直接用到。只是為了不問愚蠢的問題而已。也許讀過的東西有一天會全部忘掉,但正是這個忘掉的過程,塑造了一個人的知識結(jié)構(gòu)和舉止修養(yǎng)。
——楊瀾談讀書
幸福就是癢的時候就撓一下,不幸就是癢了但撓不這個,更不幸就是很久很久以來,靈魂和肉體都感覺不到那種蠢蠢欲動的癢了。
——簡單易得的幸福對某些人來說卻難以企及
“身為總統(tǒng),我哭得肯定比你想象的多?!?/p>
——布什表露內(nèi)心世界;既孤獨又樂觀
老鼠嘲笑貓的時候,身后一定有個鼠洞。
——退路最重要
如果你有智慧,請拿出智慧;如果你缺少智慧,請拿出汗水;如果你既缺少智慧又缺少汗水,請別來應(yīng)聘。
——日本某公司的招聘廣告上這樣寫道
我無法選擇生活的條件,但我可以選擇生活的態(tài)度。既然災(zāi)難來臨,哭不能解決問題,那為什么不笑呢?
——武漢大學計算機學院帶父求學的女大學生黃來女,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我們這里每分鐘都是“9·11”。
———在炸彈襲和教派沖突不斷的伊拉克,有平民慨嘆
真正有讀書風氣的時代,讀書是個人的事情。
——學者周國平認為,媒體向大家推薦一本書,大家都去讀同一本書,把讀書從個人的精神生活變成了一種大眾文化消費,很可悲
“又入不敷出了吧,你這個卡奴。
——民調(diào)顯示23.7%的持卡青年擔心自己成為卡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