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代人的最大代溝,在于對消費的觀念天差地別。
舊觀念是可省則省,購物是為了需要。若無必要,錢財應(yīng)積蓄下來,錢可生息,也可投資保值,胡亂花費是件蠢事。
新觀念是積蓄為了花費,購物為了享受,也刺激社會經(jīng)濟繁榮,用完或買回來看不順眼的東西,馬上丟棄,不必有罪惡感,也不是浪費,大家都不消費才是浪費,浪費享受人生的機會。如果有人只賺不花,放在銀行生息,就是天下第一蠢人。
寧愿身后欠債甚至破產(chǎn),勝過千萬家財帶不走。
為了鼓吹這種不計后果的享樂思維,在歐美,買汽車、家電、家具甚至買屋,先給首期慢慢供。供款人忽然過世怎么辦?沒關(guān)系,只要每個月多付一點,買一份傷殘或死亡保險,以后由保險公司為你付賬。所以即使孩子年幼妻子年輕,不必?fù)?dān)心責(zé)任問題,這個時代,再沒有父債子還,夫債妻還這回事。放心購物吧!錢不花白不花,刷爆了卡怎么辦?再申請另一張信用卡。
債務(wù)累積太多,還不起,有公司為你重整債務(wù),錢沒有,命就一條,借得愈多,談判能力愈強,拖長慢慢還,或者協(xié)議十元債只還三元。
談不攏,大不了申請破產(chǎn),節(jié)衣縮食幾年后,又一條好漢。那些舍不得花錢的守財奴,平日也過著節(jié)衣縮食的破產(chǎn)生活,有什么兩樣?
旺角鬧市外墻的大幅廣告:購買就是一切。
年輕人的價值觀是:消費直到死為止(buy till you die)。不得不承認(rèn),論物質(zhì)享受,新一代的確幸福得多。從環(huán)保角度,他們要“買起整個地球”,會否使地球提早被買起,就要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