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2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1875(2008)04-068-01
精彩的課堂導入,能以最短的時間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整堂課的學習奠定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但不同的課文有著不同的特色,年齡不同的孩子也會有不同的心理特點,要因人而異,因課而異。我認為合適的才是最好的。
日前,我們學校語文組舉行了青年教師賽課活動,聆聽了近十堂語文課。老師們的課堂引入個個匠心獨運,貼近學情,貼近課情,為課堂增色不少。
一、游戲導入,激情激趣
一年級的孩子年齡偏小,以游戲的形式進入課堂,適合學生愛玩的心理。一年級組的一位老師在教學《升國旗》這一課時,就設計了帶領學生周游各國的環(huán)節(jié)。
師:今天老師要帶領小朋友去各國旅游,請小朋友們趕緊登上飛機,系好安全帶,飛機馬上就起飛了。
學生們一聽,一個個坐得端端正正的,還裝模做樣的系好了安全帶。從孩子們一臉興奮的樣子,我們知道老師已經(jīng)緊緊地抓住了孩子們的心。
師:小朋友們快看,我們現(xiàn)在到了哪里了?
老師一邊問,一面在依次投影儀上出示了英國、美國、日本的國旗,讓學生通過國旗來說處代表的國家。
最后老師出示了五星紅旗,問:小朋友們,這是什么國旗?讓我們來叫出它的名字。學生高興的大聲叫著:五星紅旗!我們的國旗。
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很自然的就引入了新課,即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又在學生的心中埋下熱愛國旗,熱愛祖國的種子。
二、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我們老師在課堂上變得謹言慎語,生怕一不小心說多了,會搶奪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其實以古今中外的名人為題材的文章, 如果學生對文中的主人翁不太了解,課始就需要教師先簡介課文中的人物,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五年級組的一位老師在教學《厄運打不垮的信念》一課時,,一段精彩的人物介紹,吸引住了學生,也給聽課老師留下深刻的印象。配合著深沉的古箏音樂,老師滿含深情地說:“同學們,聽著音樂,看著圖畫,讓我們穿越時空來到明清年間 。迎面向我們走來的是一位衣衫襤褸的老者,他步履匆匆,長途的跋涉使他身上的行囊早已變得空空,但睿智的目光仿佛能看穿世間的一切善惡美丑。他邊走邊喃喃自語,手中緊握的毛筆就是他與命運抗爭的有力的武器。就是這位老者,在他六十多歲時,克服重重艱難,完成了五百多萬字的鴻篇巨制《國榷》。他就是明清年間有名的史學家——談謙。一個錚錚的漢子,一個厄運打不垮的錚錚鐵漢。在他的身上有著一種偉大的精神,那就是——厄運打不垮的信念”沒有誰提醒,學生自覺地深情地齊讀了課題。
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對于突破課文的難點,理解談謙堅強的性格,面對厄運時不屈不撓的精神,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緊扣題眼,開門見山
《黃山奇松》這篇課文緊緊圍繞住了一個“奇”字,介紹了黃山的三大名松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不同姿態(tài)。五年級組的另一位老師在板書課題時,特意漏掉了一個“奇”字,讓學生比較其中的不同,然后用紅筆把“奇”字添上去。一開始就從視覺上帶給學生沖擊,無形中告訴學生“奇”字在課文中的重要性。接著老師開門見山地告訴學生:“黃山松的奇特之處就隱含在課文的字里行間中,同學們要用心去讀,用心去感悟,才能領略其中的精妙之處。”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看上去平淡無奇,卻為學生學習課文指引一條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 ,體現(xiàn)了平平淡淡才是真的道理。
四、復習詞語,以點帶面
在一篇課文的第二課時,老師們總習慣先復習上一堂所學的詞語,這是最常見的一種課堂引入,但四年級組的一位老師卻在詞語的出示上巧妙的安排,以復習詞語帶動整篇文章的學習。他在教學《九色鹿》這篇課文的時候,將詞語分成兩部分出示,一部分是描寫九色鹿姿態(tài)優(yōu)美,高尚品德的詞語,一部分是描寫調達忘恩負義,卑鄙無恥的詞語。在指名讀完詞語后,老師問:同學們仔細觀察,這些詞語有什么特點?學生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了詞語所描寫的對象不同。表達的意思也不相同。老師就學生的發(fā)現(xiàn),趁熱打鐵地說:那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中,通過具體的語言來體會九色鹿的高尚和調達的卑鄙無恥。大聲地讀讀課文,你一定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
當然,課堂導入的模式形式多樣,總之只要我們能開啟智慧的大腦,力求在最短的時間之內(nèi)扣住學生的心弦,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定能讓整堂課綻放光彩,激情昂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