闌尾切除手術后的第三天,主治醫(yī)生對我說,能走的話,就盡量下床多走動一下,這樣可以避免腸子粘連,以免留下后遺癥。為著不留后患,妻子遵照醫(yī)囑,每天定時扶我下床,然后一手高舉輸液瓶,一手攙著我,在住院部六樓長長的走廊里,盡可能走幾個來回。
兩天后,我可以不要妻子攙扶了。每天,輸完液,便下床獨個兒在長廊里來回行走。長廊兩端都開有窗戶,每次走到長廊盡頭,我總要靜靜地站上一會,看看窗外的世界。那些時日,天氣一直晴和,雖是深秋,陽光雖然有些蒼涼,但陽光下的一切依然讓人感覺透亮、清朗、潔凈、溫暖。錯落的樓群、斑斕的樹木、來往的車流、忙碌或閑散的行人,讓人覺得,生活,原本是那樣和諧飽滿、美麗多姿。
有那么一次,站在長廊盡頭的窗前,我看見一個大約五六歲的小男孩在窗外平臺上放風箏,他媽媽陪在一邊。他是一個白血病患者。他認真地放著風箏,在還算寬敞的平臺上快樂地跳躍著、奔跑著,蒼白的臉上綻放著純凈而歡快的笑。一陣風過,風箏飄到了我眼前,掛在窗前樹梢頭。小男孩拽著手中的繩線,望著樹梢頭的風箏,眼神中透出幾許無奈。我找到一根木棍伸手為他將風箏撥了下來,他望著我,友善地笑了笑。而后,他的目光又盯著風箏,在他媽媽的幫助下,風箏又在他手中向更高更遠處飄去了。那一刻,陽光照射在他揚起的蒼白的臉上,我分明看見,陽光溫暖的顏色中,竟有一絲絲毋庸置疑的蒼涼。
離開窗臺,想著陽光下的男孩,有一種無法言說的傷感。默然走在長廊中,忽聽得有人叫我的名字,是我的一位熟人,他是某監(jiān)獄處一位管教干部,寒喧之間,知道他是來探視病人的,他探視的病人不是他的親友,而是一位剛在這兒住下的犯人。他說這是他的工作,昨天晚上就陪在這兒,一整夜沒合眼。說這些的時候,他語調(diào)平靜。他平靜的語調(diào),在我看來,是人道的注解、溫情的流溢和陽光的存在。
世事茫茫,起起落落,溫暖中帶著蒼涼,蒼涼中寓著溫暖。生而為人,有誰,能逃過塵世之間溫暖而蒼涼的氛圍?一如世間萬物。怎能離得開蒼涼、溫暖卻又生機勃勃的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