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各個電視臺熱播的《家有兒女》中,宋丹丹飾演了一個頗具愛心和智慧的母親,在現(xiàn)實生活中,宋丹丹也的確是一個聰明智慧的母親,她用嚴格的愛,為兒子英巴圖營造了最美的童年。
決不縱容,要讓兒子懂得人生不能隨心所欲
宋丹丹和英達離婚后,英巴圖先是隨父,后又隨母。從兒子小時候起,宋丹丹從小就很注意兒子的品質(zhì)培養(yǎng)。
巴圖3歲的時候,一天下午,宋丹丹和小阿姨帶他去自由市場買菜。市場上除了有出售蔬菜水果的攤位,還有很多賣玩具、圖書的攤位。巴圖非常喜歡圖畫書,走到一個賣書的地攤前,就止步不前了。他跟小阿姨說,想買一本新的圖畫書,阿姨說:“管媽媽要,媽媽有錢!”于是他拉過媽媽,指著一本精裝的連環(huán)畫說:“媽媽,我要這個!”小小的巴圖神情肯定,語氣斷然,理直氣壯地看著媽媽,仿佛無論他指向什么,媽媽都應該給他買。
本來一本連環(huán)畫也沒多少錢,可宋丹丹卻斷然說“不行”。接著她向巴圖解釋:“這本書太貴了,媽媽需要考慮,可能要等到下個月發(fā)工資才能買給你?!彼蔚さぎ斎徊豢赡苜I不起那本連環(huán)畫,她的用意在于讓巴圖知道,人生不是什么都唾手可得,不可以隨心所欲地生活。
可是巴圖不理解,要求被拒絕了,他十分委屈,“哇”地一聲坐在地上哭鬧起來,怎么都不肯起來。看著兒子坐在地上哭成了淚人,宋丹丹沒有走過去抱起他,而是對小阿姨說:“不要理他!我們走。”然后就真的向前走了,還囑咐小阿姨不要回頭。結果走了不到30米,巴圖的哭聲就逐漸小下來,然后就沒了聲音。宋丹丹狠下心來,繼續(xù)往前走。大約走出50米,她終于忍不住回過頭去,卻看見兒子跑著追了上來。她心里這才輕松了一些。
一路上,宋丹丹只和兒子說了一句話:“我得跟你談談!”
回到家,宋丹丹把巴圖帶進了他的小書房,關上房門,開始給兒子上課。
“媽媽為什么關門?”見媽媽如此嚴肅,巴圖有些害怕?!鞍蛨D,媽媽怕別人聽見,因為你今天做了一件特別丟臉的事情!”宋丹丹坐在兒子的對面,嚴厲地對兒子說:“大人掙錢很不容易,工作特別緊張,掙來的錢要養(yǎng)家,要做許多事情。你不能想要什么就一定得得到,得不到就大哭。街上的人都看著,所有的人都會以為你是個不懂事的令人討厭的孩子。而你本來不是這樣的孩子,今天怎么了?”
聽了媽媽的話,巴圖的眼淚涌出了眼眶,宋丹丹幫他擦掉,然后親切地說:“媽媽知道你已經(jīng)明白自己錯了,以后再不會這樣了,媽媽不會告訴爸爸和爺爺。因為媽媽知道你是個好孩子,你會改。”巴圖哭著抱住了媽媽,說:“媽媽,我改?!?/p>
事實證明,宋丹丹的教育方法是正確的。兩個星期后,宋丹丹帶兒子去商場買童裝,她挑選衣服時,巴圖在旁邊的玩具柜臺發(fā)現(xiàn)了一只可愛的玩具小狗。這一次,巴圖沒直接索要,而是拿著小狗對媽媽說:“媽媽,我怎么這么喜歡這只小狗呀?你說我怎么這么喜歡這只狗?!彼蔚さs堅持自己的教子方針,對兒子說:“放回去,巴圖,這個小狗是挺好的,但是媽媽今天沒有那么多錢。今天的錢只夠買衣服的?!卑蛨D繼續(xù)努力:“但是我太喜歡它了,它怎么這么好看呀,媽媽!”宋丹丹看著兒子那可愛的樣子,使勁控制著不讓自己笑出來,她一臉認真地說:“巴圖,媽媽說過了,你該放回去?!庇谑?,巴圖乖乖地把小狗放了回去?;丶业穆飞纤蔚さは騼鹤釉S諾:“如果下個禮拜你在幼兒園表現(xiàn)好,媽媽就帶你來買。”第二個星期巴圖表現(xiàn)得很好,他果然得到了那只狗。從那以后,巴圖再也沒有因為得不到想要的東西而哭鬧,他會和媽媽商量,通過自己的努力,等待愿望的實現(xiàn)。
賞識教育,讓兒子越做越好
宋丹丹一貫堅持賞識教育,她認為,一定要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孩子的優(yōu)點,隨時表揚,因為孩子很重視大人的看法。如果在餐桌上,他沒吃茄子,你不經(jīng)意地說:“這孩子怎么不吃茄子?我發(fā)現(xiàn)他從來不吃茄子!”這個信息就會立刻傳達給他,他會認為“我這個人不吃茄子”,于是可能他好多年或一輩子都不再吃茄子。
有一次巴圖生病,醫(yī)生開了中、西兩種藥。小孩子生病都怕吃藥,巴圖也一樣,為了讓他克服吃藥難的問題,宋丹丹想了一個小辦法。她先給兒子吃有糖衣的西藥,西藥不苦,巴圖很聽話地吃掉了。于是宋丹丹大聲對小阿姨說:“我發(fā)現(xiàn)巴圖和別的小孩兒不一樣,別的小孩兒吃藥都哭,可他從來不哭,他不怕吃藥。這一點他和別的小孩兒真的不同?!比缓笏虐芽喟桶偷闹兴幎私o巴圖,巴圖捧著碗,一臉的緊張,卻不好拒絕,遲疑了半天,終于閉著眼睛,一口氣把藥喝下去了。宋丹丹立刻給兒子鼓掌,接著大家都夸獎巴圖。從那以后,多么苦的藥巴圖都肯吃了,在看到別的小孩子不肯吃藥時,他會洋洋得意地夸耀:“我最不怕吃藥了!”
從諸如此類的生活小事中,宋丹丹總結出這樣一條經(jīng)驗:孩子不是罵大的,孩子是夸大的。她是這么想,也是這么做的,當著別人的面她從不吝惜對巴圖的夸獎。有一次她帶巴圖到醫(yī)院去看望爺爺,對護士們說自己的兒子是多么懂事多么乖。巴圖很注意地聽著,過了一會悄悄走過來,咬著媽媽的耳朵小聲兒說:“媽媽,我知道你多么愛我,因為你總是對別人夸獎我?!?/p>
每個人都需要別人的賞識,孩子年幼,沒有能力很好地評判自己,尤其需要父母的賞識和鼓勵。正因為宋丹丹堅持了賞識教育,所以在贊美和鼓勵中長大的巴圖,快樂自信、幽默開朗。
無論父母關系如何,愛都是爸爸媽媽對孩子永遠不變的語言
宋丹丹和英達離婚后,巴圖的監(jiān)護權給了英達。宋丹丹去美國散心,可離開中國的日子越久,她對兒子的牽掛越多。她終于明白,放棄對兒子的監(jiān)護權是錯誤的,作為母親,她無法割舍對兒子的那份牽掛。于是回國后,她要回了兒子的監(jiān)護權。
重新回到兒子身邊,宋丹丹才意識到,她和英達的分手給孩子帶來了很大的傷害,巴圖沒有能力表達自己對父母分離的恐懼和無奈,就用沉默和畏懼來表達自己的傷心。為了讓巴圖重新樹立對父母的信心,宋丹丹開始努力恢復自己和英達在兒子心中的形象。她從來不在巴圖面前說英達的半點不好,她再也不愿意因為自己和英達的關系而影響兒子對父母的依賴和信任。宋丹丹希望,無論是自己還是英達,都能夠永遠地成為巴圖心目中的榜樣,甚至是偶像,只有這樣,巴圖才能夠無憂無慮,也才能夠踏踏實實地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愛,而不會因為父母離異而害怕自己被拋棄,被冷落。為了讓兒子感受到父母的愛,宋丹丹一直把英達和巴圖的合影擺在柜子上,這使得巴圖始終感覺到父親還在身邊,并且不再對父母的分離感到怨恨。同時,為了讓巴圖始終生活在充滿愛的環(huán)境里,宋丹丹選擇再婚的對象也很謹慎,要求對方不僅愛她也愛巴圖,而且她還要聽從巴圖對再婚對象的選擇,這一前提促成了巴圖跟繼父之間的親密感情。
對于自己的這種做法,宋丹丹是這樣解釋的:“我從不以為孩子越怨恨父親,便會越愛我。孩子的愛不是一盆水,倒給了爸爸,便沒有給媽媽的了。它更像一口井,如果你在他幼小的時候教會他如何去愛,那他在漫長一生中是受用不盡的,他會愛朋友,愛師長,愛生活,更愛父母。而一個被灌輸了恨的孩子是可悲的,他的那口井干涸了,他不愛父親,同樣不會愛母親,他很自私,只愛自己。”
如今,在宋丹丹的努力下,巴圖不僅沒有背負親生父母之間的恩怨,還順利地升級為再婚家庭中的情感大使,他不但愛媽媽,愛爸爸,還很愛繼父,連繼父的女兒他也很喜歡。這都多虧了宋丹丹的教子有方。
愛孩子是母雞都會做的事情,如何教育孩子則是一門藝術。宋丹丹憑著深深的母愛和聰穎的悟性,無師自通地掌握了這門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