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理的施肥、澆水和整枝、修剪,提高樹勢的基礎上,通過掌握田間果實和枝干的主要侵染時期,選擇最佳的生物和化學藥劑,在休眠期和生長期的關鍵時期施藥,控制菌源,抑制病斑的發(fā)展蔓延,結合套袋以及套袋前后不同性質的藥劑保護或治療等手段,控制枝干發(fā)病和生長期的果實腐爛。通過采后藥劑浸果、低溫冷藏控制貯運期的發(fā)病數(shù)量。
1 栽植前園地和品種的選擇
品種選擇:在病害重發(fā)區(qū)種植抗性相對較強的品種如秦冠、嘎拉、奧查金等?;蛟缡旎蛟缰惺炱贩N,如藤牧一號,美國8號等。在病害輕發(fā)區(qū)選擇各種不同抗性類型的品種,如敏感品系富士系、紅星系的優(yōu)質品種。
適地栽培:選擇有機質豐富、灌水方便。通風處種植。
2 栽后的管理
2.1 增施有機肥,提倡配方施肥
有機肥的種類:包括人糞尿、畜圈肥、土雜堆肥、渣肥、餅肥以及綠肥等。重點使用雞糞等富含有機質的肥料。
施肥時期及施用量。一般以基肥形式施入,最佳時期為秋施,使用時適量配合化肥。一般盛果期果樹每株施雞糞10千克,畜罔肥50千克或餅肥5千克。化肥一般氮肥(尿素)0.5~1千克,過磷酸鈣2~3千克,鉀肥1~2千克左右。可根據樹勢的強弱適當調整。
2.2 環(huán)剝或環(huán)割技術
只對旺樹進行環(huán)割或環(huán)剝處理,弱樹不做環(huán)割處理,切忌連年多次或不規(guī)則環(huán)剝。對一些不易愈合的品種如紅星系品種不做環(huán)割處理。
3 防治關鍵技術
3.1 刮除樹干病瘤
時期:一般在蘋果樹休眠期刮去樹干粗、病、翹皮、腐爛病等病害病皮,剪去蟲害枝,并集中燒毀或處理,保持果園清潔。刮后視傷口涂藥保護。在易發(fā)生凍害的地方果樹越冬前樹干涂白。
3.2 發(fā)芽前鏟除性殺菌劑的應用
在芽開始萌動期噴35%丙環(huán)·多300倍、40%代森銨300~400倍、5%菌毒清水劑100倍、高濃度波爾多液1:1:100倍或3~5波美度石硫合劑。對重病果園樹干刮皮后用上述藥劑涂抹?;蜻^氧乙酸涂抹粗枝。
3.3 幼果期藥劑預防
套袋前噴50%多菌靈800倍液、43%戊唑醇5000~6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800~1000倍液2-3次,防止果實被輪紋菌、霉心病、黑點病或紅點病菌感染。同時噴藥時混入適量鈣肥和硼肥防止苦痘病等病害的發(fā)生。
3.4 果實套袋
套袋時期。在落花后15~45天進行,河南省一般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并根據對果品質量的要求選擇不同顏色的雙層紙袋、單層紙袋或塑膜袋等。
套袋前藥劑處理。用大生M-45800倍混多菌靈或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浸果或噴霧1次,噴后藥劑干后再套袋。視果園蟲害種類及危害性可適當加入一些低毒殺蟲劑,防止袋內害蟲危害。
解袋時期應掌握在秋分至寒露間進行,采果前半月開始解袋促使果實著色。雙層袋先解外袋,3~4天后再解內袋,解袋時避開多雨天氣,以免后期病菌感染。塑膜袋可不解袋直接采收。
3.5 生長~采收期藥荊防治
從4月下旬開始至采收期,一般每隔10-15天噴1次殺菌劑或保護劑,根據套袋或不套袋栽培模式來確定噴藥的次數(shù)。套袋模式下,套前噴2-3次殺菌劑,套后再噴4~6次。在非套袋模式下,視當年雨量的多少必需增加噴藥的次數(shù)。注意在干旱時期可適當延長噴藥間隔,多雨季節(jié)可縮短用藥間隔期。常用的保護劑如80%代森錳鋅可濕粉800倍、易保1000~1200倍、波爾多液1:2-3:200-240、70%安泰生水分散粒劑6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粉600-800倍液或不同種類的無機銅或有機銅制劑等。常用的殺菌劑如43%戊唑醇膠懸劑5000-6000倍、12.5%腈菌唑可濕性粉劑3000倍、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800倍、8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40%福星乳油8000倍等。并提倡保護劑與殺菌劑混用(如35%丙環(huán)·多、50%多菌靈+85%疫霜靈,80%代森錳鋅+85%疫霜靈,百泰、易保等)或交替使用。在使用過程中遇中到大雨或連續(xù)降雨后,應在雨后2天內及時補噴藥劑或雨前選用耐雨水沖刷的藥劑,如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波爾多液等。
誘抗劑等的使用。在幼齡未結果樹上可于5月中下旬噴水楊酸50~100微克,毫升或草酸100~200微克,毫升1~2次,提高樹體自身的抗性。
3.6 采后藥劑處理
采后視情況可用35%丙環(huán)·多300倍液或85%疫霜靈可濕性粉劑300倍液、噻菌靈300倍、50%多菌靈300倍、70%甲基硫菌靈300倍浸果1-2分鐘,浸后自然晾干貯藏?;蛴蒙鲜鏊巹﹪姽筚A藏。
3.7 低溫貯藏
采后果實置于1~2度低溫下貯藏。
3.8 施藥注意事項
根據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無公害食品對農藥、化肥、生態(tài)等方面的要求,嚴格按照有關標準選擇藥劑和使用藥劑。并注意藥劑的持效期和安全間隔期,生產安全的果品。
使用銅制劑時需要避開高濕、多雨或大霧天氣,以免發(fā)生藥害。
在褐斑病、斑點落葉病流行區(qū)域需要加噴多抗霉索、異菌脲等藥劑,以控制葉部病害的發(fā)生。在炭疽病重病區(qū),可噴炭特靈、炭疽福美、福美雙等藥劑。
在白粉病嚴重區(qū)可在萌芽后展葉初期開始噴石硫合劑、腈菌唑、硫制劑等2~3次。
4 病害侵染與流行檢測
輪紋病日孢子量與當日雨量、溫度因子關系密切。一般雨量大于5~10毫米,日平均溫度在24度以上,時間一般在6月中旬以后。遇雨后田間會有大量分生孢子存在。直到9月中旬溫度降低,雨量減少以后,田間孢子量逐漸減少。因此7~8月是田間輪紋病菌孢子釋放的高峰期,此期是防治的重點時期,此前需要加強對枝干上越冬菌源或新生菌源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