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苗木培育過程中,應加強對病蟲害的調查和防治,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病蟲害的發(fā)生,防止危險性病蟲害的傳播蔓延,提高苗木質量,確保林業(yè)生產安全。
1 苗圃地病蟲害調查
1.1 在選擇苗圃地時
先對選擇地塊進行病蟲害發(fā)生調查,特別要注意地下蟲害的調查,沿對角線或棋盤式挖樣坑調查,然后根據調查結果,制定防治措施。
1.2 檢查葉部害蟲時
應注意苗木葉片是否有被咬的缺刻,篩底狀麻孔或把葉片卷在一起的現(xiàn)象,并檢查附近土內、爛草堆內是否有蟲子或蟲卵。檢查葉部病害,要注意斑點的形狀、顏色、大小,有無白粉、黑霉等。但要注意將病斑與藥害、肥料燒傷和日灼等區(qū)別開來。
1.3 檢查苗干
檢查有無孔洞和新鮮蟲糞、木屑、腫瘤等,以確定是否有蛀干害蟲危害。
1.4 檢查根部
如果發(fā)現(xiàn)苗葉干枯、早落或垂梢等現(xiàn)象,而干葉表面又無病、蟲時,要檢查根部有無病、蟲危害。
2 綜合防治措施
2.1 栽培措施
2.1.1 選好苗圃地用作苗圃的土地,最好選地勢平坦、土壤疏松、排灌方便的砂壤土,避免在黏重潮濕、排水不良、鹽堿過重的地塊育苗。并注意前茬與計劃培育的苗木不能有共同的病、蟲害。
2.1.2 秋季深耕秋季深耕可以改良土壤的性狀,消滅在土壤中越冬的病、蟲。
2.1.3 保持場圃清潔搞好苗圃環(huán)境衛(wèi)生,及時清除田間雜草、病葉及剪除帶病蟲的枝葉,并進行深埋處理或集中燒毀。同時,注意避免在育苗區(qū)堆放禾稈或廄肥,以防病、蟲潛入。
2.1.4 實行輪作,調整播種期實行輪作,可以恢復和提高土壤肥力。增強苗木抗性,避開病、蟲大量發(fā)生的時期,有效減輕苗木受害的程度。
2.1.5 加強苗木的撫育管理合理施肥,注意氮、磷、鉀三要素的適當配合,避免施用氮肥過多。施用有機肥要充分腐熟,以免招引病菌和害蟲;苗木生長期問,根據墑情合理灌水:保持合理的留苗密度,有利于苗木生長和控制病、蟲的發(fā)展。
2.2 藥荊防治
2.2.1 種子消毒 播種前進行種子消毒或進行藥劑拌種,以消滅種子表面的病菌,并預防病蟲侵入危害。
2.2.2 土壤消毒在曾發(fā)生病或有可能發(fā)生病的圃地培育樹苗時,應在播種或扦插前進行土壤消毒,消滅土壤中的病菌,確保苗木的安全生長。土壤消毒的方法很多,但常用且效果較好的方法有以下5種。一是福爾馬林消毒法:每平方米苗圃地用福爾馬林50毫升加水10千克均勻地噴灑在地表,然后用草袋或塑料薄膜覆蓋,悶10天左右揭掉覆蓋物,使氣體散發(fā)掉,過2天后便可播種扦插。對防治立枯病、褐斑病、角斑病、炭疽病等有良好的效果。二是波爾多液消毒法:每平方米苗圃地用等量式(即:硫酸銅:石灰:水的比例為1:1:100)渡爾多液2,5千克,加賽力散10克噴灑土壤,待土壤稍干即可播種扦插。對防治黑斑病、斑點病、灰霉病、銹病、褐斑病、炭疽病等效果較明顯。三是多菌靈消毒法:多菌靈能防治多種真菌病害,對子囊菌和半知菌引起的病害效果很明顯。土壤消毒時用50%可濕性粉劑,每平方米施用1.5克,可防治根腐病、莖腐病、葉枯病、灰斑病等,也可按1:20的比例配制成毒土撒在苗床上。能有效地防治苗期病害。四是硫酸亞鐵消毒法:用3%硫酸亞鐵溶液處理土壤,每平方米用藥液0.5千克,可防治針葉花木的苗枯病;桃、梅縮葉病。同時。還能兼治缺鐵花卉的黃化病。五是代森銨消毒法:代森銨為有機硫殺菌劑,殺菌力強,能滲入植物體內,經植物體內分解后還有一定的肥效。用50%水溶代森銨350倍液,每平方米苗圃土壤澆灌3千克稀釋液,即可防治花卉的黑斑病、霜霉病、白粉病、立枯病,還能有效地防治球根類種球的多種病害。
2.2.3 噴藥防治根據苗木病害發(fā)生規(guī)律,在病菌侵染前進行噴藥預防:害蟲達到防治指標后,立即進行化學藥劑防治。
2.3 物理防治
利用害蟲的趨光、趨化等特性,用滅蛾器和糖醋液等辦法捕殺、誘殺害蟲。
2.4 生物防治
每種害蟲在自然界中都有許多天敵,其中包括鳥類、捕食性和寄生性昆蟲以及病原微生物等,它們對抑制害蟲的種群數量有著重要的作用。在這些天敵繁殖高峰期盡量不使用化學農藥,必須進行噴藥防治時,應選擇生物制劑或防生制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