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年冬天都要到廣州過冬,是人們常說的“候鳥老人”。異地養(yǎng)老難免會有這樣那樣的不適應(yīng),可是我每回到廣州都迫不及待地尋找老朋友,喜不自禁。原來我居住的祈福新村,很多老年人都來自天南海北,大家成立了長者會,成員們每天相約到小區(qū)湖邊散散步、跳跳舞、聊聊天,最集中的就是每天兩個小時的歌唱會。
我回到廣州的頭一件事,就是去找祈福老年人合唱團。一清早我乘坐社區(qū)巴士來到湖邊,繞過噴泉,走過曲橋,尋著歌聲來到了湖心島上。但見高大的樹林中有一排排的石凳和石椅,團員們或坐或站,圍著掛在繩子上的手抄歌譜正投入地唱著,我悄悄地加入合唱隊列,展開好久沒舒暢的歌喉,就好像回到家一樣。
在這里唱歌的有83歲的老大爺,有抱著孫子來的俏阿婆,還有四五十歲的準老年人,甚至還有青年人。最多時過百人,最少也有三四十人。唱法有民族的、通俗的、美聲的;唱的歌曲有革命歌曲、民歌、流行歌曲、外語歌。有的人自帶手風琴、胡琴來伴奏,星期天有居民還拿出自己家里的音響,來開歌詠會。
在這里老年人可以自由地說笑,還可以自愿地站出來領(lǐng)唱、教唱、獨唱、指揮、領(lǐng)舞,盡情地展示自己的才華,多才多藝的“明星”不時涌現(xiàn)。想當初,我剛加入合唱團,有一次伴奏沒來,指揮就喊:“祈福的蔣大為,起唱《牡丹之歌》?!敝宦牭靡粋€音色洪亮的男聲唱道:“??!牡丹……”我驚呆了,他的音色和歌唱家蔣大為非常接近。有一次,一個年輕人主動要給大家獻歌,他用洪亮的聲音唱著《水滸傳》的主題歌,一曲唱畢大家豎起拇指說:“高手,小劉歡”。準老年人賀大姐精通音律,唱起歌來細聲細氣委婉動聽,她領(lǐng)著大家用婉轉(zhuǎn)的聲音演唱《紅樓夢》的主題歌,所有人都被感動了,想起青春年華,想起如花歲月。還有一次唱《雕花的馬鞍》,指揮說:“老馬,你示范?!币粋€帥氣的高個北方中年人站出來了,他的歌聲豪放、高亢、悠揚,透著草原的氣息。大家一陣熱烈的掌聲,要求再來一個。他唱起《馬頭琴的傳說》、《蒙古人》、《天堂》……唱了一個又一個,引得在場的男女老少都跳起了蒙古舞,那些年過古稀的老人就跟著節(jié)奏拍手,載歌載舞,有人喊起來:“過節(jié)啦,過節(jié)啦?!钡拇_,這一天在我們社區(qū)就好像狂歡節(jié)一樣。
合唱團成員手抄了大字歌曲上百首,一張張書寫得工整清楚;復(fù)印了3000份以上,這滲透著許多老年人的汗水。一位東北的年過花甲的老太太義務(wù)抄寫,還有人義務(wù)編輯歌本,干得最多的是那位顧老太太。她唱起歌來一口家鄉(xiāng)話,但是毫不在意,天天帶頭唱歌,成了合唱團的負責人,諸多事情都安排得有條有理。還有一對老夫妻,動員自己的老板兒子買車,送他們來唱歌,順便幫大家每天運送幾十斤重的歌本。
我們的歌聲常常吸引游人拍照,也使來游玩的國外友人駐足。祈福新村長者會自排自演的文藝表演在廣州十分出名,經(jīng)常被邀請去表演。你若問他們?yōu)楹蝸沓瑁麄儠惪谕暤卣f:“我們是來尋找快樂、健康、幸福?!彪m然家家都有先進的音響,可是怎么也比不上這里優(yōu)美的環(huán)境、親熱的朋友、熱烈的氣氛。來自五湖四海的老年人通過學(xué)唱歌曲,凝聚了友誼,重新點燃了激情。
(責編: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