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禁食有助于抗癌
美國南加州大學的一項最新研究發(fā)現(xiàn),短期禁食能保護正常細胞對抗化療,在減小化療副作用的同時提高化療對癌細胞的殺傷力。
研究者給小鼠注射人類的癌細胞,然后對它們進行化療實驗。結(jié)果發(fā)現(xiàn),禁食兩天之后的小鼠,接受高劑量的化學治療后仍能活蹦亂跳;而正常喂食的小鼠接受同樣的化學治療卻有半數(shù)死去,幸存者也變得消瘦無力。用人體細胞進行的試管試驗也證實,在短期的饑餓之后,正常細胞和癌細胞顯示出對化療不同的耐受性——正常細胞能更好地承受,而癌細胞不行,所以短期禁食看來能幫助提高化療的效果、減少副作用。
餐前吃蘋果可少攝入180卡熱量
美國最新研究發(fā)現(xiàn),午餐前吃蘋果,可減少熱量攝入并防止發(fā)胖。
研究人員將體重正常的受試者分成三組。在5周時間里,第一組人午餐前什么都不吃;第二組人午餐前每人吃一個蘋果;第三組人午餐前吃蘋果醬或喝蘋果汁。15分鐘后,三組人吃同樣的午餐。餐后,研究人員對這些人體內(nèi)的熱量進行測量后發(fā)現(xiàn),餐前吃一個蘋果的人,攝入的熱量要比另外兩組人少187卡路里。
人到中年大腹便便易患癡呆癥
美國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人們在40歲以后如果大腹便便的話,今后患有老年癡呆癥的風險將會增加。
實驗對象涉及6583人,他們曾經(jīng)在40至45歲的時候接受過體檢,背部與上腹部之間的距離超過10英寸(25.4厘米)的人士,屬于腹部肥胖人群,研究人員又將這些實驗對象36年后的醫(yī)療記錄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其中有1049人患上老年癡呆以及其他類型的癡呆癥。
實驗指明,與那些體重正常、腹圍較小的人相比,體重正常、腹圍較大的人患有癡呆癥的幾率高出89%,體重超標、腹圍較小的人患病幾率高出81%,但是如果他們的腹圍較大、體重超標的話,患病風險則要高出2倍。目前并不清楚為什么腹部脂肪堆積會促進癡呆癥的發(fā)生,有可能是因為這些脂肪會分泌一種損傷大腦的物質(zhì)。
適量喝啤酒可防白內(nèi)障
每天適量飲啤酒可預防老年白內(nèi)障,而黑啤酒能降低心臟病的發(fā)生率。這是加拿大和美國科學家的研究成果。
研究表明,啤酒富含阻氧化酶,能夠阻礙葡萄糖水平升高。原來,細胞中的線粒體可以把葡萄糖變成維持細胞正常活動的能量,葡萄糖含量過高會破壞線粒體的功能,一旦線粒體的工作出現(xiàn)故障,眼睛晶體的表面就會開始形成白內(nèi)障。所以每日飲一杯啤酒對眼睛非常有利。
澳大利亞老漢先后患8種癌癥
現(xiàn)年69歲的澳洲老漢米勒也許是最不幸但又最幸運的人:他先后患上8種癌癥,但每次都逢兇化吉。
1964年,時年25歲的米勒患上睪丸癌,醫(yī)生說他已“時日無多”。米勒不甘心坐以待斃,他不僅結(jié)了婚,還生了一兒一女,安穩(wěn)過了33年。直到1997年,米勒被查出男性乳腺癌。幾個月后,他又被查出另一處毫不相干的乳腺癌。好在兩處病灶由于發(fā)現(xiàn)及時,都被順利切除。
1998年到1999年,米勒先后被查出患有乳頭癌、前列腺癌、扁平細胞癌,都及時得到治療而平安無事。2007年初,他竟又被查出了胰腺癌。由于病灶的位置特殊,不適合切除,醫(yī)生說他的生命只剩6個月。但經(jīng)過7周的放療和化療,米勒身上的胰腺癌病灶竟然全無。米勒因此成為全澳大利亞僅有的幾名胰腺癌幸存者之一。然而掃描結(jié)果同時顯示,他患了第8種癌癥——神經(jīng)內(nèi)分泌癌!
不甘向命運低頭的米勒說他要“再活上6年”。據(jù)悉,米勒是全澳洲存活時間最長的“抗癌明星”,他的生存秘訣是保持樂觀心態(tài)、及早求診以及愛妻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