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汽車和輪船,每天都把成千噸、上萬噸的煤,源源不斷地運到煉鋼廠、發(fā)電廠以至于每一戶人家去。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城市和工廠早該被煤掩埋起來了,可是事實上,城市和工廠不僅沒有被煤埋起來,相反,胃口越來越大:十萬噸,不夠;一百萬噸,還是不夠;一千萬噸……
這許多煤到哪兒去了呢?燒掉啦。如果是好煤,燃燒以后灰燼也很少。難道煤一燃燒,就化為烏有了嗎?不是的,原來它化為一個“隱身人”溜掉了。因為煤的主要成分是碳。它燃燒時,與空氣中的氧化合,放出熱能,變成了無色的氣體——二氧化碳,從煙囪里跑到空氣中去了。
怎么知道煤燃燒后,就變成了二氧化碳呢?
這問題不難解決,我們可以用化學方法把這位“隱身人”逮?。喊衙喝紵螽a(chǎn)生的氣體,通到石灰水里去。沒多久,本來澄清透明的石灰水,變成了乳白色的混濁液體,像牛奶似的。
原來,這又是一個化學反應:二氧化碳與石灰水(化學成分為氫氧化鈣)作用,生成了碳酸鈣白色沉淀。碳酸鈣并不稀罕,白堊、大理石、石灰石都是碳酸鈣。
如果煤在燃燒時,氧氣供應不足,就會產(chǎn)生另一個“隱身人”——一氧化碳,俗稱“煤氣”。一氧化碳是一種會燃燒的氣體。平常,煤爐里煤塞得太多了,或者爐灰很久沒掏,積滿爐膛,空氣進去不多,煤層上就會看見淺藍色的火苗在“舞蹈”,那就是一氧化碳在燃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