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溪川
饅頭,大家是常吃的,但是,饅頭里的學問并不是大家都知道的。
比如說,饅頭里為什么有一個個小洞洞,你知道嗎?
如果不知道的話,最好去瞧瞧饅頭是怎樣做出來的。
先在面粉里放些水,再放些酵母和鹽,攪拌均勻后蓋起來,讓它發(fā)酵。酵母一到了潮濕的面團里面,就開始生長繁殖。它們一邊把面粉里的淀粉分解,變成葡萄糖,一邊不斷地制造出二氧化碳。這些二氧化碳氣體竭力想從面團里跑出來,可是粘韌的面團把它們阻攔住了。慢慢地二氧化碳氣體越來越多,把面團頂起來,于是,面團就發(fā)胖脹大了。
那么,為什么在面團里還要放些鹽呢?你別以為加點食鹽是要做咸饅頭,這是因為鹽里含有少量礦物質(zhì),這些礦物質(zhì)都是酵母很需要的“食物”。面團里加進少量的鹽,能幫助酵母生長得更好,這樣面團里產(chǎn)生的二氧化碳氣體就會格外多。等面團發(fā)酵好了,做成一個個饅頭,放到蒸籠去蒸。饅頭里的二氧化碳氣體,受熱后膨脹起來,最后從面團里跑出來,饅頭里留下了無數(shù)的小洞洞,饅頭蒸熟了,也就變得又大又松了。
原來饅頭里的小洞洞,都是二氧化碳“居住”過的“小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