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細心觀察,聯(lián)系歷史,理解畫面
1.仔細看圖
這張照片是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轟炸上海南火車站時,被記者拍下來的真實情景。請你仔細看看照片上拍的什么人?周圍環(huán)境怎樣?小孩為什么哭?當(dāng)時可能發(fā)生了什么事?……
2.讀讀相關(guān)資料
◇1937年8月13日,日寇占領(lǐng)上海閘北,火車站、商務(wù)印書館等再次成為敵人攻擊目標(biāo),成片的民房、商店、工廠被炸毀(huǐ)。從8月13日起,日軍在閘北整整施暴80天,將一個好端端的閘北破壞殆盡,血流成河。
◇1937年8月23日中午,日機轟炸南京路鬧市區(qū)和浙江路,被炸之處,電線折斷,多處起火,有570余人被炸死。一位年輕的母親橫臥(wò)血泊(pō),懷中的孩子只剩下兩只血淋淋的腳。
◇1937年8月28日下午2時,日機瘋狂轟炸上海南火車站。上海原有南北兩個車站,“八·一三”以后,北站處于戰(zhàn)區(qū),交通完全斷絕,南站就成了陸路交通的唯一出口。當(dāng)時上海及其附近的難民蜂擁而至,爭相出逃,南站擁擠不堪。第一批4架日機首先向南站投彈炸死難民500多人。不一會兒,又有8架日機飛抵南站上空投彈,炸死200多人。車站天橋、月臺、鐵軌(guǐ)被炸得稀爛,地上滿是焦黑殘缺的尸體。月臺上橫七豎八躺滿尸體,上面還壓著鉛皮和木板。廣場上很多被炸死的婦女緊抱著無頭缺肢的孩子。日機投擲的燃燒彈使車站及站外的外揭旗和鄭家橋燃起大火,一時間煙霧彌蔓,哭聲四起,滿目瘡(chuāng)痍(yí),慘不忍睹。
這張照片記錄的是一段歷史,所以建議大家仔細看圖時一定還要再通過各種途徑想辦法了解一些有關(guān)日本侵略上海的歷史,這樣就一定能準(zhǔn)確理解畫面的內(nèi)容了。
二、展開想像,傾注情感,細致描寫
1.展開豐富的想像與聯(lián)想
在看懂圖意的基礎(chǔ)上,我們應(yīng)展開豐富的想像。想一想這個孩子為什么哭?他的父母在哪里?當(dāng)時可能發(fā)生了什么事?這個孤獨的孩子以后的命運如何?
2.投入真情實感
看了這張珍貴的照片,了解了那段難忘的歷史,你一定百感交加,是同情、是痛苦、是激憤……把你的真實情感融入到字里行間,文章一定很感人。
例文示范:
悲慘的一幕 甄 莉
1937年8月28日下午,上海南火車站里,熙(xī)熙攘(rǎng)攘的人們正在站臺上焦急地等待著火車的到來。忽然,日軍轟炸機低鳴著飛到了南站上空,開始了讓人膽戰(zhàn)心驚的轟炸。
爆炸聲一次又一次沖擊著人的耳膜。大地也被炸得一次又一次顫(chàn)動,火車站被炸得稀巴爛:天橋炸塌了,鐵軌炸彎了,月臺炸壞了……一時間煙霧彌漫。濃濃的火藥味兒、塵土味兒、焦煳味混在了一起,嗆得人喘不過氣來。地上,橫七豎八地躺滿了黑乎乎、四肢不全的尸體……
一個滿身是血的小男孩坐在地上,睜大驚恐的眼睛望著周圍的一切,呆住了。轉(zhuǎn)眼間哇哇大哭起來,模模糊糊中,在自己身邊,他看到了爸爸,對,是爸爸!那禮帽,爸爸戴的就是黑色的禮帽!“爸爸,爸爸!”小男孩哭叫著,可是,任憑他怎么哭喊,都沒有爸爸的回聲。小男孩想站起來,跑過去,可是他站不起來!下身一陣撕(sī)心裂肺的疼痛,低頭一看,自己的雙腿已血肉模糊。小男孩怕極了:“媽媽,媽媽!你在哪兒?”孩子呼喚著。他多么希望自己能依偎在媽媽的懷中,多么希望媽媽來到他的身邊帶他離開這個恐怖的地方?。】墒?,哪里有媽媽的影子?!他的媽媽已經(jīng)被炸得血肉橫飛。他號啕大哭著:“媽媽,媽媽!……”可是叫天天不應(yīng),叫地地不靈。這揪心的哭聲越來越微弱,最后,被周圍響成一片的哭叫聲淹沒了……鉆心的疼痛使小男孩實在難以忍受,他閉上眼睛,倒在了血泊之中。
看著眼前的這張照片,我的眼睛模糊了。那張照片在我眼前晃著,它雖然是黑白的,但我卻分明看到了刺眼的鮮紅;它雖然是無聲的,但我卻分明清楚地聽到了小孩的哭聲。在那噩(è)夢般的歲月里,日本侵略我們的國土,燒、殺、搶、奪,無惡不作,成千上萬個鮮活的生命死在了他們的魔爪下,我們中國人民怎能忘記那慘痛的一幕,怎能忘記那段國恥,我們怎能不自強???!
[評析]
文章想像合理,描寫細膩,情真意切。第二自然段進行了環(huán)境描寫,細致地描畫出了被炸后上海南站的凄慘景象,讓人震撼。勾畫小孩形象時,作者又展開了豐富的想像,對孩子的神態(tài)、動作和心理活動做了細致的描繪,活生生的情景躍然紙上。用心讀文,從文章的字里行間,文章的末尾一段都能觸摸到作者那顆痛苦、激憤的心。我想,作者一定是情動而辭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