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心靈澄明,一切歸于寧靜。
當我看到這張由竇唯參與設計的專輯《松阿珠阿吉》封面和封底時,仿佛看到黑白的一個場,來自記憶模糊的某片斷層。簡單而又明了;而當我吟誦“松阿珠阿吉”的瞬間,我仿佛回歸到一個曾經(jīng)輝煌的時代。前世的國度,某一個佛國的屋檐下,風鈴聲隱隱,心情悠悠飛躍千萬里……
這是一張沒有歌名的專輯。似乎是前人常用的無題,可明明比無題更有境界。因為歌名對于某些人來說是一種誤導,也是一種多余。音樂不可以無聲,似乎很難無言。但有人做到了。我覺得,這樣的音樂,是中國最美好的音樂。
從鼓點開始,磬鈴飄忽。某一個千年的院落,尋找可以休憩的空間。誰在幽咽?誰在輾轉?沒有人回答,只有笛聲徐徐,如風煙上涌。這就是第一支曲子,走在歷史的暗角,徘徊不前。
第二支是純中國味的古典曲,高遠遼闊的旋律把我們的視野帶回大漢的盛世。那時國泰民安,山川鮮活,邊塞長寧。唯有喜慶的樂鼓和空靈的竹笛飄飄,偶爾傳來佛語游絲一般。
天空下每個人的姿態(tài)和心態(tài)都是不一樣的,因為影響我們的外界并不同,感應也有差異。我們聽這一支曲子,有人會想到渺茫的未來,有人會想到戰(zhàn)事,有人會想到和平。我覺得這支表達的是一種心情波動的痕跡。
第四支旋律舒緩沉淀,音度比較低緩,鼓聲和塤聲混在一起。純音樂雖然沒有非純音樂來得效果明顯,但意義更深遠。
第五支旋律沉沉緊湊,音度比較高亢,顯然有意擺脫前面類似的聽覺。鼓聲仍然是主旋律,但加進去了古琴做配樂,仿佛進入一個仙境。這是否就是他們想要找尋的或者到達的效果?加上了磬、鈴和笛,玄妙的錯覺帶我們漸行漸遠……
古琴加鋼琴,中西合璧。當古典中國韻與古典西洋味交合的瞬間,我相信很多人用挑剔的態(tài)度來品賞。顯然我們開始很不適應,但在融合交匯的文化中我們看到了音樂的力量:文化有國度,音樂沒有國度。
第七支曲子讓人覺得喜慶。里面的胡笳本身是嗚咽,但背后的镲震撼了場面的寂寞。笛子依然跳躍著溫度,穿梭在磬和鈴的縫隙。
聽到了蕭的音,就好像聽到有人在低訴。穿越千年的哀怨,在風中散開,變成了一個點,化作時間的海!那些海誓山盟,地老天荒,終究抵不過斗轉星移,滄海桑田。
憑空想象……天馬行空……這就是藝術的最高境界。第九支曲子沒有終點地演繹,因為他因而頓然停住。鼓能刺暖思維,飄飛思緒。聽到了人的聲音,久違了。
抽象的音樂顯然拒絕了不少的音樂聆聽者。那些接近透明的探索,背離了主流的意識。這第十首的人聲顯然比較抒情,聽得比較像念念有詞的阿婆。這種音樂本身就是寂寞的,也只有真正寂寞的人才能夠聽懂。
幾位潛行者,孤獨地走在這個寂寞的荒原,仿佛回到了漢唐的盛世。他們雖然孤獨,但不寂寞。當遙遠的聲響閃爍在我們的耳朵旁邊,耳朵,開始去旅行。
人生是什么?人生是一種領悟,只有在不斷的世俗凈化中才能達到人生最高的境界。正如純粹的音樂,只有純粹的人才能領略的純粹感覺。最后一首明顯是在制造一種回歸的音樂空間。
同時本張專輯還饋贈了另外四首的無題曲子。這四首都比較短,也較前面十二支純粹。如果說前面的十二支代表了一年的十二個月,那么這四首則代表了春夏秋冬。鮮明的即興風格,讓純音樂走進了田野的四季更替中。
也許我們的詮釋都是多余的,因為沉默是最好的語言。我們多聽聽這些來自中國新音樂的曲風,仿佛只身去找尋我們一直不敢面對的世界。雖然我們恐懼過,但我們一直擁有勇敢的心和純真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