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寫張江男
文 → 何菲
日本有電車男,上海有張江男。都是某個族群某種狀態(tài)的代名詞。
張江,位于上海浦東新區(qū)張江鎮(zhèn),因張江高科技園區(qū)而聞名。張江高科技園區(qū)是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也是最有發(fā)展?jié)摿Φ母呖萍紙@區(qū)之一,尤其在軟件產(chǎn)業(yè),在國際上的知名度早已超過中關(guān)村。
這個看似平靜的園區(qū)里,每時每刻都迸發(fā)著年輕而旺盛的思想力,這里有著著名的“藥谷”,有世界上最大的軟件園,任意一個毫無特色的下午,沒準就會有高科技新藥或是改變世界的新型儀器、軟件的誕生。
張江有6萬青年才俊,他們多數(shù)擁有理工科碩士及以上學歷,有才華,不浮躁,很低調(diào),讓人誤以為他們要在這個遠離市區(qū)、遠離煙火的清凈之地,閉關(guān)清修,不問世事,獻身科學事業(yè)。他們就是“張江男”。
“張江男”的稱號還意味著薪水不錯、工作忙碌、性格樸實,與外界尤其是外界女性接觸少,情趣欠缺……他們大部分未婚,相親失敗的概率較高,因為與他們客觀條件相當?shù)呐⑼ǔ懈叩木耦I(lǐng)域的追求。其實“張江男”們這種不花頭花腦、很少起伏的性情,是適合結(jié)婚過日子的好選擇,只要你把對婚姻的憧憬放低,再放低。
當?shù)罔F二號線開到張江站時,車上剩下的大多數(shù)都是男性。
他們基本上頭發(fā)都有點長、眼鏡有點厚,幾乎無一例外地提個電腦包,他們在人們的慣常概念里是Geek。Geek的中文叫法為“奇客”,港臺地區(qū)有叫宅男(女),按照更通俗或更泛的一些說法,就是理科男、工科男、書呆子……如果描述他們的穿著,其實就像每所理工科大學校園都一定有這種男生,穿著不知名品牌的素色夾克或美特斯邦威的圓領(lǐng)衫,滿嘴的專業(yè)名詞。這些“張江男”若出現(xiàn)在陸家嘴,混跡在衣冠楚楚的“金融男”中,估計是不大會引起回頭率的,但也不會遭人側(cè)目,因為他們的五官很端正,衣服雖然不太搭配,但也干凈樸素,眉宇之間多少會有一些科學而準確的氣質(zhì)。
曾因缺乏應(yīng)有的生活氣息和配套服務(wù),張江地廣人稀,頗有荒涼之感,尤其在夜晚。除了為數(shù)有限的幾家食堂,整個張江幾乎很少有喝一杯的地方。偶然有一間小面館,紅燒排骨面要價25元。
張江的簡約,簡直太適合做學問了。如今,張江提出了建設(shè)科技社區(qū)的概念。這里已經(jīng)有了肯德基和中餐館,使得尷尬的戀人們終于可以不用在寒風中說話。有了肯德基和中餐館墊底,于是張江每天都飄揚著兩個大大的氣球,懸著兩條長長的標語:“共建張江美好家園”?!凹覉@”這個詞很奇怪,我覺得可能因為越是沒有的感覺越是追求,你很難會聽到“共建虹橋美好家園”這一類的話。
一個城市的路名就好像這個城市的日記本,因地而生,應(yīng)時而立。如果你是第一次開車駛?cè)霃埥?,除了感覺轉(zhuǎn)得暈頭轉(zhuǎn)向之外,也一定會被這些奇奇怪怪的站名所吸引:牛頓路、居里路、李時珍路、華佗路……南北走向的是外國科學家,東西走向的是中國科學家,幾乎都來自于物理數(shù)學及醫(yī)藥領(lǐng)域。這樣命名,便于記憶,又具有理科男概念里的暖暖人情味。與市區(qū)按外省市地名命名的方式迥然不同,張江地區(qū)路名策劃是建國以來上海第一次大規(guī)模地用人名來為道路命名。
如果城市也有小氣候的話,張江大部分時候是萬里無云,天高地遠的,沒有重重高樓阻隔,晴天是滿地陽光,陰天是滿目陰霾,自然界的一切均一覽無遺。
“地廣人稀”這個詞出現(xiàn)在上海的概率極小,無一例外地用來形容張江。
張江的馬路寬闊整齊,車來車往,只是沒有行人,因為方圓幾十里地除了辦公樓,幾乎無處可去。樹木和草坪也都修剪成統(tǒng)一規(guī)格的造型,還有一些零星的雕塑,像大學城的校園。園區(qū)里的建筑,就像一個現(xiàn)代派建筑藝術(shù)的博覽會,設(shè)計師們有足夠的空間和物質(zhì)支撐來構(gòu)筑他們的設(shè)想。各色建筑反映了不同的企業(yè)文化,有著鋪張的氣勢。唯一的缺憾是人氣不旺,相互之間又隔得太遠,有種疏離感,就像張江的生活。那些樓,在我看來,壯觀卻冰冷,很軟件,很微電,很理工,很張江。
只有在中午,整個張江才顯得略有人氣。軟件園的大食堂,一個號稱可以容得下千人的大食堂,聚集著從各棟不高的樓里出來的“張江男”。那些吃飽了的年輕男人,三三兩兩地散步到小河邊、草地旁,短暫地憧憬一下不知在何方的愛情。而貝爾湖,是他們自覺留給為數(shù)不多的“成對之人”的。
在“張江男”中,新上海人至少占了七成。脖子里五顏六色的繩子上面,偶爾也能看見幾張俊秀的臉,可日常表情在我看來,幾乎都是不太有趣味的,所以不能用知性來形容他們。但在工作時,他們專注的神情會不經(jīng)意流露出自信與性感,那是科技的力量。他們的繩子下面栓著一塊牌子,牌子上寫著名字,還有照片、部門和地址。有了牌子就有了ID,有了ID就有了身份。身份是什么?是驕傲地宣稱自己屬于某公司某部門的腦力勞動者,意味著兢兢業(yè)業(yè),意味著奉獻才智,意味著服從指揮。
不少寂寞的“張江男”們平時都被安排住在公司的宿舍里,每天孤獨地徘徊在悠長清冷的街區(qū)小道上。附近有不少漂亮的別墅,但與他們并沒有多大關(guān)系?!皬埥小毙剿坏?,但都近于冷酷的現(xiàn)實,如果他們還沒法買得起萬元一平米的房子,他們寧愿放棄與女性的交往。他們情商不高,智商卻極高,知道若無實力支撐,時刻會有男女之間那種不可避免的危機。
雖然工作在張江,有些“張江男”還是堅持住在浦西,他們或多或少想跟這個繁華的城市保持一點聯(lián)系。工作日的早晨八點半,即使在中山公園站,二號線也別想坐到位子,到處都是背個電腦包,眼睛有點腫,頭發(fā)有點亂,帶個面包在地鐵里吃的年輕男人。
可能是學理工科的緣故,在感性思維上“張江男”們并不復雜,他們通常很愛張江,愛這里整潔的環(huán)境、新鮮的空氣,簡單的生活和巨大的發(fā)展?jié)摿Γ晕⒂悬c遺憾的是,這里沒有多少可人的女子,能提供他們“搭話”的借口和動力。他們渴望邂逅,但多數(shù)只會用“搭話”來表達。“邂逅”這個文藝腔的動詞,他們也不太會用,否則就不是張江男了。
如今張江的公司越來越多,一些大公司的辦事處也漸漸遷了過來,張江的女孩子也越來越多了,再也不是從前比例懸殊的“張江難”的時代。但這些“白骨精”大都一副巾幗不讓須眉之勢,氣質(zhì)上多少有點逼人,可能張江的水土過于剛性,所以她們形象上也會有點抱歉。但仔細觀察,只要性情不是太壞,張江應(yīng)該是女生的樂園。如果是“疑似美女”,在張江,絕對能成為是眾人目光的焦點,久旱逢甘露的感覺你可以想象。如果只是一般女生,在張江,就是美女,可以體會在別處體會不到的熾熱目光。如果不好看,也不要緊,只要溫柔賢良,張江也絕對會有男人瘋狂地追求你。如果不幸屬于女“恐龍”,也不要氣餒,因為在張江,不用擔心找不到比你更遠古的“恐龍”……張江絕對是能夠修復女人自信的地方。
當然,做張江男的女朋友也是要有點心力和胸懷的。因為“張江男”的約會程式通常是:周一至周四一個電話沒有,周五晚上8、9點給女朋友電話,約周六上午見面,每周一次,以此類推?!皬埥小逼毡榈募s會內(nèi)容是:上午逛徐家匯數(shù)碼廣場,中午吃批薩,下午逛徐家匯服裝店,星巴克喝下午茶,晚上送女朋友回家,然后自己回家睡覺。周而復始,于是這樣慢慢形成了一個名稱——“張江難”。
其實“張江男”并不難弄,只是在他們的世界里,通常只有是和非,不存在“曖昧”這種中間地帶。人文的東西在張江男身上的確比較匱乏。當然這不是誰的錯,也不是做技術(shù)工作的必然結(jié)果。其實在張江,有一些北美來的老工程師,他們的魅力,幽默和睿智常常讓人折服和心動,你會發(fā)現(xiàn)“硅谷男”也是很可愛的。因此“張江男”沒有理由永遠是“張江男”,多涵養(yǎng)深藏在體內(nèi)的知性、智性,多一點人文精神,多一點沉淀,多一點嬉皮士的隨意,“張江男”會成為真正的鉆石王老五。
符號化的“張江男”
文 → 舒苑
將一個群體歸類,定位,貼上所謂的標簽,似乎是現(xiàn)代人樂此不疲的事情。而不久前上海某媒體報道的一篇關(guān)于“張江男”的文章,在網(wǎng)絡(luò)各大論壇的轉(zhuǎn)貼率也相當之高,不過怎么看都有點視“張江男”為弱勢群體的意思。在媒體眼里,“張江男”們是一群“困難”的群體,他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困難,在人際交往上有困難,當然,最讓媒體津津樂道的,是“張江男”們在談戀愛上有困難,比如帶初次約會的女友逛數(shù)碼城,比如不修邊幅,比如一周只打一次電話,等等等等。一時間,“張江男”成了沉悶、枯燥、無味的代名詞。媒體在以調(diào)侃的態(tài)度把“張江男”現(xiàn)象曝光出來時,只是讓一部分人獲得了像在動物園里觀察大熊貓一般的快感,而那些成天對著電腦屏幕辛勤工作的“張江男”們,或許并不知道自己已經(jīng)被貼上了標簽,成為人們的談資。當然,也有比較有責任感的媒體,將“張江男”們描述成純真的理想青年,爾后大有號召全體女性公民一起來施予關(guān)愛的傾向。
其實,假如站在“張江男”們的立場上來想,一定覺得很憋屈。與文科男不同,天天與理科男們打交道的是機器、代碼、程序、數(shù)據(jù),滿腦子邏輯的他們浪漫細胞的確會死掉不少。再看“張江男”們所從事的行業(yè),高科技行業(yè)的發(fā)展日新月異,所需承受的壓力也不小。除了必須完成手頭的工作外,還要加強學習,不斷將知識換代更新,否則明天就有被淘汰的可能。于是乎,“張江男”們只有花更多的時間工作、充電,個人生活也只好無奈地被縮減成兩點一線的枯燥重復狀態(tài),更別說精通如何談戀愛討女孩子歡心了。曾經(jīng)看到一個笑話,說是一理科男買水果時干脆讓小販把5斤蘋果全部秤出來,他再把不好的蘋果換掉,原來他還沉浸在從程序代碼里查BUG的狀態(tài),搞得小販哭笑不得。
應(yīng)該說,“張江男”們的出現(xiàn),是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下的必然產(chǎn)物。美國硅谷也是高科技人才密集的地方,但為何沒有“硅谷男”之說?是西方社會對于這個看似異于普通人的群體更加寬容?還是我們對于“張江男”們給予了過分多的關(guān)注?或者說是……歧視?其實,正如先哲所說:“存在即是合理”,“張江男”們的存在又妨礙到誰了?“張江男”們簡單地過屬于自己的生活,追求自己向往的事業(yè),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又怎么了?我相信,“張江男”們應(yīng)該不希望自己頭上被扣個帽子吧?就像誰也不喜歡被硬生生地歸類到某個階層一樣。
當一個關(guān)于歸納概括某個群體的名詞出現(xiàn)時,實際上是抹殺了其中個體的存在價值。在如今這樣一個處處標榜個性的時代,“張江男”帽子的出現(xiàn)不啻于倒退回歷史上的文革時代。
“張江男”的價值觀
采訪 → 李志春
從南京西路乘坐二號線“扶搖直上”,在領(lǐng)略了“南西女”之后我們再去看看“張江男”的獨特風情。
她眼中的“張江男”
◎ 戀人NO.1:在戀人眼中,“張江男”是不可思議的,有時讓人驚訝,甚至是不可理喻。
錢小姐26歲,春節(jié)前夕被父母說動與一“張江男”相親。錢小姐又好氣又好笑地說:“這個人簡直不可理喻!他問我是住哪里的,我說我住高境鎮(zhèn),你猜他說什么?他說:?。∧哪芨逻h啊,你們家是不是靠近江蘇??!”錢小姐激動萬分:“什么江蘇,我們家怎么說也是中環(huán)以內(nèi)!按照他的說法,我看他要靠近浙江了,張江那么遙遠的地方!”
似乎在錢小姐眼中,眼前這位身高比自己矮,皮膚比自己白,眼睛比自己小的男士沒啥魅力,“第一次和他約會,先去了數(shù)碼廣場,完了去吃飯,下午去星巴克坐坐;第二次和他約會,我們又去了數(shù)碼廣場,完了去吃飯;第三次和他約會,還是數(shù)碼廣場……”
◎ 戀人NO.2:在戀人眼中,“張江男”也是可愛的,有時讓人生氣,有時卻又那么執(zhí)著。
第一次看到康小姐就被她忽閃的大眼睛所吸引,對于她的容貌我很難將她與“張江男”聯(lián)系起來。
“我的BF是個標準理科男!和這樣的男友在一起,甜言蜜語是沒得聽了,他只會在你生日時送上一個據(jù)說是業(yè)內(nèi)公認性價比最高的U盤,或者第一時間買上一個大容量的IPOD,但不論是U盤還是IPOD,絕對是顏色最難看的一款?!?/p>
但即便如此,康小姐卻依然愛他,康小姐告訴了我一件讓她記憶猶新的事。
一天晚上,她睡不著覺,給他發(fā)了條消息。
“那你想干什么?”
“想……放風箏?!彼S口說。
“都晚上1點了,到哪里放風箏?”
“不知道?!毕l(fā)完,她也自知胡鬧,準備睡覺了。不料半小時后,收到一個短消息:“走,我們放風箏去?!?/p>
她出了門,他拽著上次去奉賢海邊買的舊風箏,帶她一路向外跑去……
◎ 愛人:對于生活,張江男有自己的眼界,認真的,隨意的,只要他覺得如是,那便如此。
李女士28歲,與“張江男”結(jié)婚兩年?!坝写?,客廳的墻上需要打一個洞,按我的想法,打個電話請個師傅,誰知先生一定要拖我去商店,嚷嚷著買個電動鉆機,自己打洞。先生是個典型的理工科男生,計算機博士畢業(yè),那天在電鉆柜臺,看中營業(yè)員介紹的一臺多功能電鉆,據(jù)說各種洞都能打,于是嚷嚷著要買,我一看價錢,1000多元!就為打一個洞,這不是浪費錢么?可他像個孩子一樣嘟囔著:這個電鉆功能真的很強大。至于衣著,每天早晨起床,他永遠會順手拿起衣櫥里最上面的兩件,后來,我只能每天給他搭配好第二天要穿的衣服。有一次,回家洗完澡,他穿著我給他新買的CK衣服就準備睡覺了!勒令他換一件,他委屈地說:衣服就是用來穿的啊?!?/p>
“張江男”之我見
發(fā)現(xiàn)電腦里的歌大多還是上大學的那些;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海報上面的那些明星一個比一個陌生;發(fā)現(xiàn)看電視只看第一財經(jīng),比起某巨星在干啥,更關(guān)心柳傳志,江南春,馬云等人的動向……
◎“張男”NO.1:“現(xiàn)在的集體相親那個效率太低,跑去一看三三兩兩的,自己都不知道往哪里放。”吳先生在某IT行業(yè)工作兩年,他這樣說道:“最好能預處理一下,就像編程序一樣,先把大家對另一半的要求核對一下,可能有戲的,才分到一組,這樣也好有共同語言?!?/p>
吳先生說得鄭重其事,說他沒道理?那還真有道理,但說他有道理?那我們是在生活還是在玩計算機?
◎“張男”NO.2:“張江的生活感覺和在學校沒什么太大差別,溫度永遠要比市區(qū)低。”所以有的“張江男”們?yōu)樽约禾碇弥姞t、電暖水壺一類的東西,并且人手一輛“老坦克”,一件件以實用為主、美觀為輔的衣服映襯的是一張張純樸得像個學生般的臉。
◎“張男”NO.3:“我總被別人不理解,上次和個女孩子試著談戀愛,她就覺得:薪水高低很重要的,尤其是現(xiàn)在房子那么貴,可我就覺得這不是問題,錢沒什么大不了的,自己喜歡才最重要。結(jié)果我們討論來討論去,最后她拋下一句:我們之間有代溝……”
丁先生一定不明白,明明只相差兩歲哪里來的代溝,而丁先生也一定沒有仔細測量過自己的圈子和他人的究竟相隔有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