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由于大量出口給國內糧食供應帶來的壓力,近日,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聯合公布,從12月20日起取消小麥、稻谷、大米、玉米、大豆等原糧及其制粉的出口退稅,共涉及84個稅則。分析人士指出,此舉將減弱相關糧食品種的出口積極性,以增加國內市場的供應,從而達到緩解CPI增長過快的目的。
根據公告,出口退稅的具體執(zhí)行時間,以“出口貨物報關單”海關注明的出口日期為準。其中對2007年12月20日以前已經簽訂價格的出口合同,經海關備案后,在2008年2月29日之前準予按調整前的出口退稅率執(zhí)行;未經備案的出口合同一律按調整后的退稅率執(zhí)行。2008年3月1日以后,無論新老合同一律按調整后的退稅率執(zhí)行。
此前部分糧食或以糧食為原料的加工品,出口退稅率在5%到13%之間,而面對此次這樣大幅的調整,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經濟師張永軍表示,糧食產品出口退稅的調整,主要是為了調節(jié)糧食的進出口量,以達到國內供求的平衡,防止進一步的通貨膨脹。
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字,2007年我國11月份CPI同比漲幅達到6.9%,已經接近1996年底的水平,其中糧食價格上漲6.6%。顯然,此輪CPI的高漲,食品類價格輪番上漲和成品油調價的擴散效應成為主推力量。
同時,由于11月份CPI環(huán)比漲幅高達0.7%,高于去年同月的0.3%。
則被很多專家認為,環(huán)比漲幅高于正常年份,說明包含的新漲價因素較多,春節(jié)前通脹壓力仍可能加強。
“在這一壓力下,國家做出的這個決定非常及時?!鄙缈圃航洕暧^室主任袁剛明表示,“我國糧食近幾年來,一直都是生產過剩,但是由于大量的出口以及工業(yè)使用后,盡管糧食的價格沒有直接被體現出來,飼料的價格卻大幅上漲,因此豬肉的價格也開始跟著上漲。這是此輪CPI增長過快的源頭。”
今分析人士認為,通過補貼和調稅,不僅可以作用于整個糧食市場,更可有針對性地引導豬肉等“短缺品”的供給,阻止價格上漲鏈條向下游傳遞。
據悉,2008年我國將采取系列措施穩(wěn)定糧食價格,比如,對化肥生產用電、用氣和鐵路運輸繼續(xù)實行價格優(yōu)惠,穩(wěn)定化肥等農業(yè)生產資料價格;對因提高成品油、天然氣、電力價格影響農資價格上漲而增加的農業(yè)生產支出,通過提高農資綜合直補標準予以補償。
隨著2008年調控物價措施的不斷出臺,加之財政支出政策與必要的稅費政策相結合,相信能夠有效緩解因糧食價格上漲帶來結構性物價上漲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