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鄧子恢、林伯渠換子記

        2008-01-01 00:00:00許人俊
        黨史博覽 2008年6期

        20世紀50年代,林伯渠和鄧子恢互換兒子的故事,在中南海一度傳為美談。

        20世紀90年代,我們撰寫《鄧子恢傳》時,曾簡要披露了這一故事,因篇幅關系,未詳細展開。事后,筆者多次向鄧子恢的夫人陳蘭和兒子鄧瑞生#65380;鄧蘇生等人采訪此事,他們先后講述了兩代人許多生離死別#65380;曲折復雜的感人故事。

        透過這些故事,我們可以進一步看到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在處理父子關系上那種超越個人感情的胸懷和崇高美德。

        反“圍剿”戰(zhàn)火紛飛,鄧子恢#65380;林伯渠兩家妻離子散

        1934年10月起,由于第五次反“圍剿”失利,中央紅軍被迫轉(zhuǎn)移。中共中央緊急決定,臨時中央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政府機關隨紅軍主力轉(zhuǎn)移,少數(shù)隨軍干部家屬可以參加長征,其余人員或就地堅持斗爭,或疏散突圍。

        時任中央財政部部長的林伯渠奉命隨紅軍主力行動,妻子范樂春因剛分娩不久,無法與林伯渠同行,受命留守蘇區(qū)開展斗爭。

        中央財政部副部長鄧子恢和項英#65380;陳毅#65380;瞿秋白等人奉命留在當?shù)?,帶領少數(shù)部隊迷惑敵人,掩護紅軍主力轉(zhuǎn)移#65380;撤退。然后在敵后堅持游擊戰(zhàn)爭,牽制敵人。

        此時,鄧子恢的妻子黃秀香在中央財政部擔任會計。當時她剛剛分娩三天,雖然身體極度虛弱,但因急需將庫存的資金和物資分發(fā)給紅軍部隊帶走#65380;轉(zhuǎn)移,任務緊急,刻不容緩。她毫不猶豫地把出生不久的兒子交給戰(zhàn)友范樂春代為照管。隨即匆匆趕往會昌縣白鵝鄉(xiāng)山區(qū)倉庫,執(zhí)行發(fā)放財物的任務。

        范樂春,福建永定縣人,曾經(jīng)擔任過福建省蘇維埃政府土地部部長,當時是紅軍家屬局局長。她義不容辭地接受戰(zhàn)友的重托,拖著孱弱的身體,用花布包袱把自己和黃秀香的孩子包裹結實,一個掛在胸前,一個背在身后。然后,揮淚告別即將遠行的丈夫。她騎馬連夜從瑞金趕往百里外的會昌縣。那里毗鄰福建,位置偏遠,有她戰(zhàn)斗的足跡和熟悉的親友。

        那天在會昌縣農(nóng)村,范樂春眼含淚水,把兩個用布包裹的男嬰,托付給堂兄范美宏#65380;郭發(fā)仔夫婦。范樂春告訴他們:“這里一個孩子姓林,剛出生14天,是我自己的兒子;另一個孩子姓鄧,剛出生3天,也是紅軍的兒子?!碑敃r,國民黨軍很快就要開進蘇區(qū),情況十分緊急。范樂春將兩個孩子交給范美宏夫婦,懇請他們在兵荒馬亂中救孩子一命,想辦法將他們撫養(yǎng)成人。然后又匆匆騎上戰(zhàn)馬,追趕紅軍部隊去了。

        鄧子恢的妻子黃秀香,福建龍巖人。1928年,鄧子恢在龍巖領導農(nóng)民武裝暴動時,18歲的黃秀香積極參加婦女活動,不久成為女紅軍。1932年,黃秀香跟隨鄧子恢前往江西瑞金中央財政部工作,兩人結為夫妻。1934年秋喜得一子,卻趕上國民黨軍對中央蘇區(qū)發(fā)動大規(guī)模進攻,而且來勢洶洶。

        那次,黃秀香完成財物發(fā)放任務后,隨即緊跟紅軍小分隊向贛南轉(zhuǎn)移突圍。行進途中,突然遭到敵人伏擊。她的腿腳被子彈打斷,戰(zhàn)友將她救起,用籮筐抬著她繼續(xù)前進,欲沖出包圍圈。然而,敵人的火力太猛,紅軍小分隊寡不敵眾。戰(zhàn)士們在槍林彈雨中紛紛倒下。傷殘的黃秀香落入敵手,被抬到于都縣城敵軍指揮部拷問#65380;審訊。黃秀香受盡折磨,但頑強堅定,始終沒有透露紅軍的去向和其他情況,最終被敵人殺害,時年24歲。

        林伯渠的妻子范樂春在會昌安排好兩個嬰兒后,順利趕回部隊,隨紅軍小分隊沖出敵人包圍圈。后來,她帶領紅軍部隊不斷轉(zhuǎn)戰(zhàn)于閩#65380;粵#65380;贛三省邊界,擔任閩西南軍政委員會委員,堅持開展敵后游擊戰(zhàn)。

        范樂春身體健壯,作戰(zhàn)英勇。但敵后游擊戰(zhàn)畢竟艱苦,范樂春長期帶領紅軍戰(zhàn)士翻山越嶺,風餐露宿,身體日益衰弱?;剂朔尾『螅稑反航?jīng)常吐血,多次昏倒在地。閩粵贛邊省委書記方方十分關心她,曾設法將她秘密安排住進廣東梅縣一家醫(yī)院治療,病情有所好轉(zhuǎn)。但不久就被敵人發(fā)現(xiàn),只好連夜安排她逃出醫(yī)院,緊急轉(zhuǎn)移到福建永定縣農(nóng)村游擊區(qū)的草棚里繼續(xù)休養(yǎng)。1941年5月,范樂春不幸去世。

        生活所迫,范美宏夫婦將其中的一個孩子送人撫養(yǎng)

        兩位紅軍母親相繼去世后,她們留在中央蘇區(qū)的兒子,命運同樣坎坷。

        紅軍主力剛一撤離,國民黨軍便殺氣騰騰闖入中央蘇區(qū)。敵人瘋狂開展大規(guī)?!扒褰恕被顒樱瑢嵭欣W(wǎng)戰(zhàn)術,四處搜查紅軍傷病員,連紅軍的孩子也不放過,揚言要對紅軍斬草除根。

        在國民黨軍咄咄逼人的軍事政治攻勢下,會昌縣范樂春的堂兄范美宏連夜用籮筐挑著孩子,帶著家人趁著夜色避開敵人的搜查,逃出村莊,躲進深山老林里藏起來。待搜查高潮退去后,他們才戰(zhàn)戰(zhàn)兢兢返回村莊。

        范美宏家原有一個女兒,經(jīng)濟狀況本來就拮據(jù),如今一下多出兩個男嬰,無疑雪上加霜,生活更為困窘。孩子沒有奶吃,整天哭聲不斷,夫婦二人心急如焚。

        恰好,鄰居王二嫂家來了一位洛口鎮(zhèn)的農(nóng)家婦女。她為人樸實,心地善良。眼看兩個孩子餓得可憐,主動表示愿意幫助喂養(yǎng)一個。

        為了讓孩子活命,范美宏夫婦迫于無奈,只得將哭得厲害的孩子,忍痛送給對方撫養(yǎng)。

        誰知這位農(nóng)婦也是苦命人,后來她的丈夫患了不治之癥撒手人寰,這位農(nóng)婦的生活從此失去依靠。無奈之中,她不得不改嫁,同時將孩子轉(zhuǎn)送給漳埠的另一農(nóng)婦。后來,據(jù)說漳埠那個農(nóng)婦也遭遇不幸,又將孩子轉(zhuǎn)給靖石農(nóng)村的人家。如此轉(zhuǎn)來轉(zhuǎn)去,嬰兒最終流落到洛口賴兆枝夫婦家。

        賴兆枝家同樣貧苦,但夫婦倆膝下無子,盼子心切。他們高高興興將孩子抱回家撫養(yǎng),取名賴亞平。盡管家境貧窮,但夫婦倆節(jié)衣縮食,省吃儉用,全力撫養(yǎng)兒子。

        這個賴亞平,實際上就是林伯渠#65380;范樂春夫婦的兒子。

        在賴兆枝夫婦撫養(yǎng)下,賴亞平不斷健康成長,小小年紀就懂得幫家人干活。5歲那年,他居然爬上山去,幫助家人放牛。然而,天有不測風云。有一次,賴亞平在山上放牛,不慎摔了一跤,腿部嚴重受傷。

        那時,賴兆枝家十分貧窮,當然無錢給賴亞平看病吃藥。從此,賴亞平落下殘疾,成了跛腳。眼看兒子干不了農(nóng)活,賴兆枝夫婦極為傷心。將來怎么辦?這成了夫婦倆一塊揮之不去的心病。賴亞平11歲那年,他們將孩子送到裁縫店學習手藝。賴亞平聰明好學,很快學會裁縫手藝,成了走村串戶的小裁縫,而且還讀完了小學全部課程。

        范美宏#65380;郭發(fā)仔夫婦為留在身邊的嬰兒起名范宜德(實際上是鄧子恢的兒子)。

        范宜德9歲時,范美宏因勞累過度,臥床不起,最終痛苦離世。隨后,范美宏的女兒又染病,不幸夭折。

        此后,家中只剩下孤兒寡母,經(jīng)濟狀況更加困難。但郭發(fā)仔依然想方設法掙錢,支持兒子繼續(xù)上學讀書。范宜德很懂事,刻苦學習,考試成績一直名列前茅。放學后,他丟下書包就幫阿媽干農(nóng)活#65380;做家務。為了養(yǎng)家糊口,待范宜德稍大一些后,阿媽就托關系將他送進傘廠當學徒,后來又轉(zhuǎn)到煙廠當學徒。

        這期間,賴亞平的生父林伯渠,隨紅軍主力突破敵人的重重包圍后,開始了漫漫長征。勝利抵達陜北后,歷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西北辦事處財政部部長#65380;陜甘寧邊區(qū)政府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秘書長。

        范宜德的生父鄧子恢,在完成掩護紅軍主力突圍的任務后,奉命和瞿秋白#65380;何叔衡等帶領一支小分隊向福建方向轉(zhuǎn)移。一次,在閩西山區(qū)遭到敵人包圍,他們試圖突圍。何叔衡中途受傷,他不顧年高體弱,與敵人英勇搏斗,不幸壯烈犧牲。瞿秋白長期患有肺病,體力不支,被敵人逮捕后英勇就義。唯有鄧子恢憑著身強力壯,奮力沖出敵人包圍,越過山林溪水,死里逃生,到達閩西革命根據(jù)地,同張鼎丞等戰(zhàn)友會合,開展游擊戰(zhàn)爭。

        在閩西革命根據(jù)地,鄧子恢獲悉妻子黃秀香犧牲#65380;兒子流落蘇區(qū)農(nóng)村的消息后,極為悲痛。

        在游擊戰(zhàn)爭中,鄧子恢和女紅軍陳蘭相識#65380;相知,后結為夫妻。盡管戰(zhàn)斗頻繁,但他們?nèi)詴r時牽掛著流落在江西蘇區(qū)的兩個孩子,不知他們命運如何。

        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作為新四軍領導人的鄧子恢曾委托地下黨打聽孩子的下落。但江西畢竟是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地下黨的活動受到限制。何況蘇區(qū)群眾對國民黨軍的殘酷“圍剿”印象深刻,一直心有余悸。盡管鄧子恢夫婦費盡周折,孩子的下落依然杳無音信,他們只有將思念之情深深埋在心間,期待以后有機會再托人尋找。

        全國解放,鄧子恢托人在蘇區(qū)跋山涉水,尋找孩子

        1949年,革命勝利,鄧子恢來到武漢,擔任華中軍政委員會主席#65380;華中局書記兼第四野戰(zhàn)軍第二政委。此時,鄧子恢夫婦又開始惦念長期流落江西蘇區(qū)的兩個孩子。

        恰好,解放軍駐守贛州的某軍政委陳仁麒,是鄧子恢當年在福建龍巖鬧革命的老部下。于是,在1949年夏天,鄧子恢給陳仁麒寫了一封信,托他幫自己和林伯渠尋找紅軍長征前流落在江西老鄉(xiāng)家的孩子,并介紹了一些有關情況和線索,寄去一張本人的照片作參考。

        陳仁麒根據(jù)鄧子恢提供的線索,迅速在贛州找到福建商人曹老板當向?qū)?,并派參謀左楓一起前往會昌縣執(zhí)行尋查使命。

        左楓帶著曹老板匆匆趕到會昌。在當?shù)攸h組織#65380;政府和福建會館的積極配合下,他們不到一周時間,順利找到了范樂春的堂嫂和在煙廠學徒的范宜德。

        范宜德的養(yǎng)母郭發(fā)仔,沒有想到10多年后當年的紅軍又回來了,很是高興。她對調(diào)查人員回憶說:當年范樂春將兩個孩子留下時,曾經(jīng)說過一個姓鄧,一個姓林。后來,因為兩個孩子沒有奶吃,自己不得已將其中一個孩子送人喂養(yǎng),現(xiàn)在身邊的孩子是范樂春的。

        問到孩子被送到何處時,郭發(fā)仔用手指著南邊說:在下頭的洛口,意思是在貢江下游。但10多年一直沒有來往……

        左楓等人將郭發(fā)仔的話一一記下,作為原始調(diào)查憑證。

        第一個孩子順利找到了,左楓等人興奮不已,他們以為第二個孩子也會很快找到。其實不然,艱難的情況還在后面。

        洛口雖然距離縣城僅30公里,但那里山連山,道路崎嶇。有時還得乘坐小木船,行程艱苦緩慢。

        當時,正是盛夏時節(jié),那里交通又不發(fā)達。左楓在曹老板的引導下,費盡周折,好不容易才到達洛口。

        沒有想到洛口的那位農(nóng)婦早已改嫁,遠走他鄉(xiāng)。幾經(jīng)打聽,有人說孩子已轉(zhuǎn)給了另一農(nóng)村。

        左楓等人白跑一趟,接著又匆匆趕往另一農(nóng)村。那個農(nóng)村同樣是在山區(qū),山高#65380;路遠#65380;林密,農(nóng)民居住分散。左楓和曹老板繼續(xù)翻山越嶺,四處查找?;苏粋€月時間,也沒有見到人影。據(jù)老鄉(xiāng)說,孩子后來又轉(zhuǎn)給了靖石農(nóng)村的人家。

        此時,左楓焦急萬分。他心掛兩頭:既要繼續(xù)尋找第二個孩子,又不放心已經(jīng)找到的第一個孩子,唯恐出意外。情急之下,他們返回縣城,動員郭發(fā)仔將范宜德安排到福建會館住下,那里安全可靠,讓人放心。然后,才放心前往靖石農(nóng)村,繼續(xù)查找第二個孩子。

        左楓如同大海撈針一樣,耐心細致地查問#65380;尋找。費了近兩個月時間,最后才在洛口賴兆枝家找到了。

        洛口在深山里,位置偏僻。那天,山野鄉(xiāng)村的賴家突然來了帶槍的軍人,一家人不禁驚慌失措。左楓和顏悅色地說明:自己是解放軍,也就是過去的紅軍。這次是來尋找當年紅軍丟失的孩子。

        賴家原本就不知道孩子的父母姓什么,當年是從別人手里轉(zhuǎn)抱來的。撫養(yǎng)了10多年,如今突然有人說是紅軍的兒子,他們感到十分驚訝。但前來調(diào)查的人是解放軍和當?shù)卣耐?,說話十分和氣,將事情的來龍去脈講得一清二楚。尤其是左楓,不但代表政府感謝賴家在危難時期救了紅軍兒子一命,辛辛苦苦將其撫養(yǎng)成人,為革命立了功,而且還說,這次是將孩子送到親生父親那里去讀書,畢業(yè)后仍然會回到你們身邊來,對孩子和你們都有好處。

        雖然舍不得,但賴兆枝夫婦想來想去,還是同意派家人陪孩子一起去會昌縣城弄個清楚。

        當年紅軍留在蘇區(qū)的兩個同齡兒,終于都找到了。15年后,他們首次在會昌縣城會面。那天,兩少年和兩家人互不相識,都感到陌生#65380;好奇。好在左楓做群眾工作有經(jīng)驗,立即把兩家人拉到一起作介紹,又把當年紅軍反“圍剿”的情況作了說明。

        左楓兩個多月的辛苦沒有白費,他滿懷喜悅之情,帶領兩個孩子來到贛州某軍軍部,向陳仁麒作了匯報。左楓指著范宜德說是林伯渠的兒子,指著賴亞平說是鄧子恢的兒子。

        陳仁麒拍著左楓的肩膀,夸獎他任務完成出色。接著,陳仁麒拉著兩個孩子,仔細對照鄧子恢寄來的照片驗證。他左看看,右瞧瞧,想弄清哪個是鄧子恢的兒子。但看來看去,心里總感覺有點不對勁兒,范宜德的模樣怎么有點像鄧子恢。

        于是,陳仁麒悄悄把左楓拉到一旁,低聲詢問是怎么一回事?左楓拿出調(diào)查記錄和地方證明材料匯報說:范宜德的養(yǎng)母反復說他是范樂春生的。陪同來的范美宏的侄兒,也在一旁幫腔說范宜德是范樂春所生。陳仁麒這才沒有繼續(xù)追究,讓左楓護送他們?nèi)ツ喜?/p>

        鄧子恢的老戰(zhàn)友陳正人當時正在江西擔任省委書記。他特意會見了左楓和兩個孩子,安排他們在南昌小住幾天,陪同吃飯。還給兩個孩子做了一套新衣服,囑咐左楓護送孩子從九江乘船去武漢。

        船到武漢后,左楓帶著兩個孩子隨鄧子恢的秘書坐上汽車疾駛而去。

        鄧子恢夫婦在住處聽到汽車響聲,立馬從室內(nèi)出來,熱情地把大家迎進客廳。鄧子恢摸著兩個孩子的頭,看來看去,笑問:“你們兩個,哪個姓鄧?哪個姓林?”

        兩個孩子起初一愣,不知如何回答是好。

        左楓指著孩子逐一介紹:“首長,這個叫賴亞平,是你的兒子;那個叫范宜德,是林伯渠的兒子?!迸阃瑏淼姆睹篮甑闹秲?,也在一旁點頭稱是。

        賴亞平很機靈,馬上對著鄧子恢夫婦大喊爸爸媽媽,聲音親切感人。鄧子恢夫婦含著熱淚連連說:“好,好,好!”

        鄧子恢夫人陳蘭拉著兩個孩子的手說:“孩子,這15年讓你們受苦了!”

        鄧子恢也說:“當初,把你們兩個留在會昌,我和林伯渠#65380;范樂春#65380;黃秀香都舍不得??赡鞘歉锩鼞?zhàn)爭的需要,由不得自己啊!15年來,范美宏#65380;賴兆枝兩家人,在極為困難的環(huán)境中把你們帶大,為革命立了大功,我和陳蘭對他們表示感謝!”

        為了紀念蘇區(qū),鄧子恢為賴亞平改名鄧蘇生。接著電告林伯渠:“范樂春留在會昌縣的兒子已經(jīng)找到了,正在武漢我家中?!绷植患胰烁吲d極了,盼望鄧子恢早日將兒子送到北京。

        鄧子恢夫人陳蘭是個細心人,她仔細觀察一番后,總感到鄧蘇生不大像鄧子恢,而范宜德的模樣則和鄧子恢相似。她建議化驗血型,弄清真相再送。鄧子恢覺得自己有好幾個兒子,而林伯渠身邊只有一個男孩,他不愿將腿腳有毛病的賴亞平送給林伯渠。

        所以,鄧子恢對陳蘭說:“我看別化驗血型了,還是按照左楓同志調(diào)查和范美宏侄兒說的,把精干的范宜德送給林老吧!”鄧子恢還說:“我們共產(chǎn)黨人的孩子不是私有財產(chǎn),他們都是革命的后代?!?/p>

        孩子越來越大,父貌日顯,朱德#65380;彭德懷等禁不住心生疑惑

        兩個月后,范宜德被送進了北京中南海,林伯渠家中陡然增添了無限歡樂。從湖南來的姐姐十分疼愛流落江西蘇區(qū)10多年的弟弟,關心備至,甚至為他打水洗腳。小弟林用三拉著他在中南海里轉(zhuǎn)悠,一起玩耍,熟悉中南海的情況。林伯渠特意為他改名林秉蘇,要他秉承蘇區(qū)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然后送他進育才小學和101中學讀書。

        林秉蘇雖然身在中南海,但仍心系蘇區(qū)的父老鄉(xiāng)親,十分思念遠在江西的養(yǎng)母,想念一起走出大山并在武漢共同生活了兩個多月的“江西小老表”——鄧蘇生,不知能不能和他再次見面。

        事情十分湊巧,1952年底,中央決定撤銷各大區(qū),大區(qū)領導人高崗#65380;鄧小平#65380;鄧子恢#65380;薄一波#65380;饒漱石等五員“大將”先后調(diào)北京工作。

        鄧子恢抵京后,毛澤東在中南海找他談話,讓他擔任中共中央農(nóng)村工作部部長。后來,他還兼任政務院副總理,主持全國農(nóng)林口的領導工作。于是,鄧子恢全家住進中南海,他們和林伯渠的住宅相距不太遠,兩家人成了鄰居。

        林秉蘇沒有想到在中南海里又見到了鄧蘇生,兩個患難兄弟在中南海里常常一起學習#65380;玩耍,回憶會昌的山山水水和父老鄉(xiāng)親。

        那時,全國實行供給制,中南海的領導人除毛澤東外,家中一般都沒有廚房#65380;廚師。大家統(tǒng)統(tǒng)吃食堂,只不過按級別分大灶#65380;中灶#65380;小灶。有些領導人喜歡讓衛(wèi)士將飯打回家吃,朱德#65380;彭德懷等則喜歡到食堂吃飯。

        中南海的孩子們喜歡熱鬧,當然都愿意到食堂吃飯,邊吃飯,邊聊天,邊玩耍。那時,食堂飯桌上放有象棋,供大伙玩兒,誰先到誰先下。朱德#65380;彭德懷也常利用飯前飯后的空閑時間,圍著棋盤對弈。林秉蘇喜歡下棋,有時他和謝覺哉的兒子謝飄相約,早早趕到食堂,搶先占據(jù)棋盤對弈。朱德#65380;彭德懷來到后,就分別站在他倆身后出謀劃策。鄧蘇生時不時也到那里觀戰(zhàn),看看熱鬧。

        因為孩子們經(jīng)常在食堂吃飯,或是一起到懷仁堂看電影#65380;看文藝演出,同中央領導人見面機會多。劉少奇#65380;周恩來#65380;朱德#65380;彭德懷#65380;楊尚昆#65380;胡喬木等領導人都認識林秉蘇和鄧蘇生,也知道他倆是林伯渠#65380;鄧子恢從江西蘇區(qū)找回來的兒子。

        孩子越來越大,父貌日顯,朱德#65380;彭德懷等禁不住心生疑惑,樂呵呵地詢問:“秉蘇,你到底是誰家的崽啊?我們看你長得很像鄧老?!薄疤K生,你長得怎么像范樂春?”有一次,他們竟然拉著兩個孩子當著鄧子恢的面說:“你們兩家準是搞錯了!你看秉蘇越長越像你,好像一個模子印出來的;蘇生倒越長越像范樂春嘛!”

        面對眾多疑惑,鄧子恢總是反復解釋:“不會錯,不會錯。當初調(diào)查時,范樂春堂嫂的親戚,都肯定秉蘇是林伯渠#65380;范樂春的兒子,應該以他們的意見為準嘛!”他一直認為范樂春的堂嫂在反“圍剿”的危難時期,救了兩個小生命,是孩子們的救命恩人,因此始終相信她說的話。

        對于長輩們的疑惑和議論,兩個孩子也并非無動于衷,尤其是林秉蘇想得更多。會昌縣解放前夕,國民黨軍匆忙撤退,解放軍即將來臨。有幾次,林秉蘇在卷煙廠干活時,曾聽到有些小伙子背后指著他小聲議論:“他的爸爸姓鄧,是共產(chǎn)黨的大腦殼(大官)?!?/p>

        這些議論,在林秉蘇的大腦中雖然留有印象,但也都是一晃而過,過去并沒有太在意。解放后,左楓叔叔來調(diào)查時,阿媽一直肯定說自己是范樂春#65380;林伯渠的兒子。后來,在江西贛州解放軍某軍司令部對照照片查驗身份時,陳仁麒也曾經(jīng)提出疑問;到了武漢,陳蘭媽媽同樣提出質(zhì)疑……當時,他一度也迷惑不解:“自己到底是誰的兒子?”但林秉蘇覺得自己畢竟是孩子,年齡小,在大人面前也不便多插嘴。

        如今,五年過去了,中南海的革命前輩又風趣地提出這個問題,當然,也都只是懷疑,并無證據(jù)。何況,林伯渠一家人對自己關心無微不至。所以,那幾年,他在中南海里一心埋頭學習和生活,并不關心弄清這個“謎底”。

        證實搞錯,林伯渠#65380;鄧子恢換回兒子,但孩子們難舍親情

        鄧子恢是一個重情重義的人。1953年秋天,鄧子恢到南方進行考察。一路風塵仆仆,日程安排相當緊張。但在江西瑞金考察時,鄧子恢仍念念不忘當年范樂春的堂嫂及其家人撫養(yǎng)紅軍孩子的恩情。他在招待所里抽空寫了一封信,還買了一段布料,托瑞金縣委書記設法轉(zhuǎn)給會昌縣范樂春的堂嫂郭發(fā)仔,向她轉(zhuǎn)達問候,再次感謝她當年救護孩子生命的恩情,他還囑咐當?shù)乜h委和政府一定要照顧好她的生活。

        鄧子恢的這一封信#65380;一段布料#65380;一句問候#65380;一個感謝,給范樂春堂嫂郭發(fā)仔精神上帶去了莫大溫暖。她萬萬沒有想到五年后,身為共產(chǎn)黨“大官”的鄧子恢,還一直掛念著她這個蘇區(qū)鄉(xiāng)村的平民百姓。頓時,她的內(nèi)心受到強烈震動,一種內(nèi)疚感暗暗涌動,精神上久久得不到安寧。

        郭發(fā)仔后悔當初左楓來尋找兩個孩子時,自己沒有實話實說。那年范樂春留下的兩個孩子缺奶喂,饑餓難忍,大哭不止,一家人焦急萬分。這才將哭叫厲害的孩子送給了別人,而且去向長期不明。此后,他們就把留在身邊的孩子當成范家的血脈撫養(yǎng),以求給范家留一個“根苗”,在良心上求得安慰。

        解放初期,為了能對得起范樂春離別時的叮囑,郭發(fā)仔及其親戚面對左楓#65380;陳仁麒#65380;鄧子恢等人的種種詢問,始終隱瞞真相,咬定范宜德是范樂春的兒子。

        此時此刻,郭發(fā)仔感到良心不忍,過意不去。她不愿繼續(xù)隱瞞,覺得應當說明真相,讓孩子恢復父姓,回到親生父親身邊。

        郭發(fā)仔請人代筆給北京的鄧子恢#65380;林伯渠和兩個孩子,分別寫了四封內(nèi)容相同的信,說明范宜德應該姓鄧,另一個是范樂春#65380;林伯渠的兒子。

        真相大白了,事實證明兩個孩子確實是搞錯了,從而為鄧子恢#65380;林伯渠下決心互換兒子找到了可靠的依據(jù)。

        1954年春節(jié)來臨,中南海里張燈結彩,家家戶戶歡度傳統(tǒng)佳節(jié),處處洋溢著歡樂氣氛。鄧子恢和林伯渠相約一聚,舉行了一個特殊的春節(jié)歡慶儀式。

        儀式設在中南海頤園鄧子恢家的客廳里,在場的只有4人,兩位老人和兩個在蘇區(qū)長大的孩子,其他人都不參加。

        互祝節(jié)日問候后,鄧子恢#65380;林伯渠兩位老人鄭重宣布:“經(jīng)過調(diào)查,林秉蘇為黃秀香所生,鄧蘇生為范樂春所生……”

        隨后,兩位老人開始緩緩回憶1934年的情景……

        林伯渠和鄧子恢傾訴心曲的沉重話語,使客廳里充滿了既嚴肅又親切的氣氛。兩個剛滿19歲的孩子深受教育,禁不住暗暗流下眼淚。

        兩位老人建議孩子改換姓名,主張鄧蘇生改為林蘇生,以紀念在蘇區(qū)誕生,懷念蘇區(qū)人民。鄧子恢主張林秉蘇改為鄧秀生,以緬懷母親黃秀香的生育之恩。

        但老人作風民主,不搞家長制,尊重孩子們的選擇。他們強調(diào):“改不改姓名#65380;怎么改,完全由你們自主決定?!眱晌焕先诉€深情地說:“姓什么,叫什么,并不重要。名字只不過是個符號,大家都要起個名字,目的是為了相互區(qū)別。我們共產(chǎn)黨人的孩子,不是私有財產(chǎn)。你們是革命的后代,長大了要干革命。我們并不指望依靠你們養(yǎng)老送終,重要的是你們千萬不要忘了當年撫養(yǎng)你們的鄉(xiāng)親。他們養(yǎng)育你們10多年不容易,你們要永遠牢記他們的養(yǎng)育之恩!”

        改換姓名說來簡單,其實相當困難,主要是孩子們情感上難以接受。兩家人對孩子一直都很好,大家朝夕相處,親密無間,難舍難分。

        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兩人的姓名都沒有改,他們一直使用原來的姓名。不過,兩人常?;Q床位,輪流到生父家中團聚#65380;住宿,叫一聲爸媽,喊一聲弟妹,同大家一起生活。

        鄧子恢受到不公正對待時,兩個懂事的孩子都姓鄧

        1957年,林秉蘇高中畢業(yè)考入北京師范大學物理系后,向鄧子恢#65380;陳蘭提出想利用暑假到江西會昌縣探望養(yǎng)母。老人當然熱情支持??紤]到林秉蘇第一次單獨離家遠赴江西,鄧子恢不放心,特意準備了一封介紹信,讓他有困難時找有關單位求助。陳蘭媽媽給他拿出盤纏。兩位老人再三囑咐他到會昌縣向養(yǎng)母問候#65380;致謝。

        林秉蘇高高興興登上返鄉(xiāng)探親之路。一路顛簸,困難不斷。但林秉蘇始終沒有使用父親準備的介紹信,而是憑著年輕人的一股韌勁,下火車,找旅館,問道路,乘汽車……幾經(jīng)輾轉(zhuǎn),終于回到了當年撫養(yǎng)他成人的會昌縣阿媽郭發(fā)仔身邊。

        林秉蘇向阿媽轉(zhuǎn)達北京老人的問候和致謝,報告自己高中畢業(yè)#65380;考上大學的喜訊。阿媽看到孩子長大了,而且如此懂事#65380;出息,高興得合不攏嘴。

        不久,林秉蘇來到北京師范大學學習,并入了黨,畢業(yè)后被留在北京師范大學從事教育工作。

        林秉蘇正式改換姓名是1962年的事情。那幾年,我國自然災害十分嚴重,農(nóng)業(yè)連續(xù)大幅減產(chǎn),農(nóng)民生產(chǎn)積極性受到挫傷,城鄉(xiāng)人民生活很是困難。身為副總理的鄧子恢,通過深入農(nóng)村調(diào)查研究,多次向毛澤東力薦“責任田”,以調(diào)動農(nóng)民的生產(chǎn)積極性,迅速改變我國糧食嚴重短缺的緊張局面。但這卻被錯誤批判為“刮單干風”#65380;“走資本主義道路”,并被撤銷了中央農(nóng)村工作部部長和副總理職務。

        鄧子恢想不通,曾向毛澤東要求辭去黨內(nèi)外職務,回福建老家。

        毛澤東沒有表態(tài),而是安排他和陳毅#65380;賀龍#65380;聶榮臻等到廣東休養(yǎng)。老人受到沉重打擊,精神極度苦悶。

        林秉蘇眼看父親蒙受冤屈,內(nèi)心十分痛苦,決意改換姓名,了卻老人多年前的心愿。從那時起,林秉蘇改名鄧瑞生,意為在江西瑞金出生,并徹底回到鄧子恢身邊,給身處逆境的父親以精神安慰。

        當時,林秉蘇未使用父親建議的名字。因為,他覺得自己是個男子漢,“秀生”二字含有女性味道,用它做名字容易被人笑話?!叭鹕蓖瑯涌梢约o念母親在瑞金的生育之恩,鄧子恢理解他的心情和想法,支持他使用“瑞生”。

        至于長期在鄧老家生活的鄧蘇生同樣富有感情,而且十分懂事。他看到鄧子恢蒙冤遭難,當時迷惑不解。他既熱愛#65380;敬重生父林伯渠,也熱愛#65380;敬重養(yǎng)父鄧子恢。他十分同情鄧子恢,表示在鄧子恢身處逆境時,決不改換姓名。他堅持使用鄧蘇生這個名字,而且表示終身不變,林伯渠老人也支持鄧蘇生的意愿。

        1958年,鄧蘇生在北京高中畢業(yè)后,曾向林伯渠夫婦提出要到江西會昌縣阿媽身邊生活和工作。林伯渠夫婦同他談話后,表示尊重孩子的選擇,同意他回到會昌。鄧蘇生在會昌縣生活#65380;工作了一段時間,并入了黨。1959年夏天,全國大學統(tǒng)一招考,鄧蘇生在當?shù)貐⒓咏y(tǒng)考,被北京政法學院法律系錄取,于是他又回到北京繼續(xù)學習。

        大學畢業(yè)那年,鄧蘇生完全可以留在北京從事法律工作??墒?,鄧蘇生報效蘇區(qū)父老養(yǎng)育之恩的愿望和決心十分強烈,并且得到了鄧子恢#65380;林伯渠兩位老人的理解和支持。

        鄧蘇生回到贛南后,將學到的法律知識,奉獻給蘇區(qū)的父老鄉(xiāng)親,勤勤懇懇為養(yǎng)育自己成長的鄉(xiāng)親們提供法律服務。時光流逝,歲月悠悠。鄧蘇生在贛南法院從事法律工作,一干就是30年,直到退休才回到北京安度晚年。

        鄧蘇生#65380;鄧瑞生,在紅土地上先后出生,在敵人“圍剿”中一起度過艱苦辛酸的童年。解放后,他們雙雙回到了父親身邊,在中南海里接受革命傳統(tǒng)教育,幸福地生活和成長?!拔幕蟾锩敝?,他們同樣作為“走資派”的兒女被批斗,經(jīng)受坎坷磨難。

        數(shù)十年來,他們歷經(jīng)人間滄桑,始終風雨同舟,患難與共。父輩的教育使他們理想堅定,作風淳樸,為人厚道。有時,他們也抽空到蘇區(qū)去看望那里的鄉(xiāng)親,想方設法為蘇區(qū)的經(jīng)濟建設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盡一點綿薄之力。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韩国| 国产精品免费_区二区三区观看| 欧洲美熟女乱av亚洲一区| 国产好大好硬好爽免费不卡| 人妻夜夜爽天天爽三区麻豆AV网站 | 国产无夜激无码av毛片| 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青青国产成人久久91| 亚洲AV成人无码天堂| 美女被内射中出在线观看| 看女人毛茸茸下面视频| 国产福利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成aⅴ人在线观看| 日韩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精品极品免费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福利| 国产女主播喷水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无码久久99|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杨幂 |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入口| 日日日日做夜夜夜夜做无码| 18禁真人抽搐一进一出在线| 激情婷婷六月| 无码精品国产午夜| 白丝美女扒开内露出内裤视频| 97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女人被狂躁到高潮视频免费网站|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杨幂| 亚洲天堂线上免费av| 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 成人午夜性a级毛片免费| av中文字幕不卡无码| 日本高清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无码a级毛片免费视频内谢5j| 少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欧美久久久精品影院| 91色区在线免费观看国产| 国产乱人无码伦av在线a|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金桔影视| 亚洲成人小说| 最近亚洲精品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