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的慈禧太后因為諸事不順心,變得性情無常,整天感到煩躁不安,身體哪哪都不舒服,看什么都不順心,動不動就責罰身邊的太監(jiān)。貼身的太監(jiān)李公公平時雖然很得太后的寵愛,這段時間說話做事也格外謹慎小心。
這日上午,李公公給太后獻上茶,剛想說幾句奉承話,只見太后把茶杯往地上一摔,怒聲斥道:現(xiàn)在是喝茶的時候嗎!現(xiàn)在是喝茶的時候嗎!你們這些奴才,越來越不會伺候人了。李公公嚇得跪在地上,不住叩頭求饒。太后說:快滾出去,我看見你們就煩……李公公趕緊爬了出去,到了門外,已經是一身冷汗,兩只腳虛飄飄的,一時辨不出東西南北了,但又不敢走遠,誰知道太后什么時候又會叫他進去呢。
果然,不到一刻鐘,太后在里面喊他了,李公公趕緊進去。這回太后的語氣平靜了許多。她說:你們也不知道想個辦法哄我樂一樂,沒看見這么些日子我一直過得不順心嗎,真是的。李公公連聲說:是是是……
說說容易做起來就難了,這宮里唱戲的雜耍的斗狗的太后早就看膩了,還有什么新鮮的玩藝能逗太后一樂呢?李公公這個愁呀,想了三天三夜也沒想出一個能夠逗太后一樂的招來。
肅親王得知李公公的煩心事后,給他出了個主意,他說:眼下京城出了個姓張的大琴師,彈得一手好琴,名震京城。不如把他請進宮來,給太后彈上幾曲,也許太后就解了心結了呢。李公公疑惑地問:這能行?肅親王說:行不行眼下顧不了許多了,先試一試,大不了多挨一頓訓斥。話說到這個地步,李公公也只能去試一試了,他請肅親王去打聽一下詳情。
那張大琴師住在皇城根下,生活過得十分清貧,但他性情質樸又孤傲,四十多歲了還未娶妻。他認為自己彈得一手好琴,早晚會遇到知音的,就好像漢朝的司馬相如遇到卓文君一樣,總會有一個窈窕淑女星夜來投奔他的。但是在這兵荒馬亂民不聊生的年月,美女們都忙于應付生計,誰有心思來欣賞他的琴藝呢。只有守寡在家的姐姐心疼弟弟,經常過來照料他的日常生活。
肅親王登門來訪,讓張大師吃了一驚,等弄清來意后,他一口回絕了。還是姐姐好說歹說把他給勸動了心,才勉勉強強跟著肅親王進了宮。李公公接他去見了太后。張大琴師站在太后面前兩眼死死盯著她看,他想知道這個一手遮天的太后究竟長什么樣。李公公一聲斷喝,他這才跪下行禮。太后說:聽說你的琴彈得很好,都轟動京城了,今天請你來,好好為我彈幾曲吧。張大琴師跪著不說話。李公公說:快彈吧。張大琴師還是跪著不動。太后好奇,覺得這個瘦弱的男人很有趣,又問:你為什么不彈琴?張大琴師不卑不亢說:琴是古代圣賢制作的,彈琴就是面對圣賢,聽琴亦然。彈琴聽琴不是一般的娛樂,讓我跪著彈琴是對琴的不恭,對琴不恭就是對圣賢的不恭,我豈能做對圣賢不恭的事。
要是在平常,一句話就會惹得太后怒火萬丈,但今天太后沒有發(fā)火,還顯得很開心。她讓張大琴師起來,還賜了坐。說:這下可以了吧。張大琴師說:我要用宮中最好的琴彈奏。太后說:好。就叫李公公帶他到宮中藏琴處挑選。張大琴師挑了一把“大圣遺音”。太后說:這下該滿意了吧,開始吧。于是,張大琴師神定氣閑地坐下,泰然彈之。他先彈了一首《禹會涂山》又名叫《萬國觀光》,太后聽罷覺得很滿意。他又彈了一首《萬國來朝》,這兩首都是古代的名曲,是描寫國家強盛,人民安居樂業(yè)情景的。太后聽得如癡如醉,她忽然想到,自己這些年忙于宮廷爭斗,已經有很長時間沒有聽到這種仙樂般的聲音了。
聽罷琴曲,太后滿意地對張大琴師說:你愿意在內務府當差嗎?張大琴師說:不愿意。太后說:為什么?張大琴師說:我閑云野鶴慣了,怕呆不住。太后又說:你當我的老師吧,我跟你習琴。這本來是一句玩笑話,張大琴師沒有聽出來,說:可以。但你得行拜師禮?!笆裁?!”太后從坐椅上跳了起來,說:我拜你?!張大琴師平靜地說:是的。學生拜老師是從古以來應有的禮節(jié)。李公公斥道:閉嘴,你觸犯王法了。張大琴師說:不怕!
事情的結果可想而知,張大琴師立即被打入了大牢,等待殺頭。張大琴師很自然地想起了嵇康,他想,當年的嵇康多風光呀,臨刑前還從容彈了一曲《廣陵散》,等我行刑時也一定要彈《廣陵散》。他抱著琴在大牢里安然地睡著了。
張大琴師在大牢里等殺頭,第二天卻等來了太后駕崩的消息,他嚇了一大跳,想,太后是讓我給氣死的嗎?又過了幾日,傳來李公公死了的消息。又過了不知多少個日子,長了一身虱子的張大琴師被放出了大牢。他走在京城的大街上,發(fā)現(xiàn)整個京城變了?;氐交食歉碌募?,鄰居告訴他,姐姐聽說他得罪了太后被打入了大牢,受了驚嚇,早已經去世了。張大琴師聽后冷笑一聲,在門口坐下,取出琴放在桌上,平靜地彈起了《廣陵散》,彈到(正聲)第十八段(投劍)時,一口血噴到琴面上,氣絕而亡。琴摔在地上,四分五裂……